第三卷:人在做 第138章 战争漩涡与耍无赖 (第1/2页)
虽然知道南夹子山有坑,但南夹子山也有矿,一座储量丰富且全自动化开采的超大型煤矿。
不仅如此,煤矿还自己还附带了一座黑灯电厂,也就是智能化电厂。自己采煤、自己烧煤、自己发电、再继续自己采煤。
不但有电厂,煤矿还有自己的煤炭储运中心、自己的铁路,自己的火车头,而且火车头里还有烧煤的蒸汽机车,当然这种蒸汽机车也是自动化、电动化改造过了的,与传统意义上的老式蒸汽机车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南夹子山在大灾难爆发后、楚将军差点被俘虏前,对东华国北部战区最大的贡献是源源不断的通过铁路输送煤炭,而且从采煤挖矿到火车运输,除了卸车需要些人手,其他都不用人操心,卸完车火车头烧着煤就自己回去了,人工智能系统全流程搞定。
但南夹子山的这一切,在和平时代世人对此一无所知,甚至关于南夹子煤矿的最后一篇报道,都是讲当地政府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赤风市城市功能定位调整,坚决限产关停巴林左旗相关煤矿的,里面就包括南夹子山。
等到战事一起,南夹子山煤矿突然就满血复活了,这就是一国的战争底蕴。
万没料到,那个神秘女子竟然特意想把楚德明将军给安置在了这儿,她究竟看上了南夹子山煤矿呢,还是看中了从煤矿某条被封闭的秘密巷道里延伸开去链接的更远处的地下核武库?
一切均不得而知。
目前北部战区能知道的是,南夹子山煤矿被行尸集群围了,铁路被怪兽堵了,火车头过不来了。
于是,附近的清道夫部队就被派去解放南夹子山煤矿,让火车头重新跑过来,把煤运过来。
这就是摆在桌面上打的明牌。
原本,清道夫部队的赤风基地指挥官以及东华国甚至其他各大国的高层们,都想仿照清道夫部队夜间搜救小基地人员转移时的成功先例,趁着夜色以及夜猫系列新型作战装备的静音性能,不声不响就把事情给办了。
兵分两路,左右开弓,一支部队大张旗鼓的进攻南夹子山煤矿,一支部队派到核武库附近试探下敌人的反应。
没想到一头撞在了南墙上,派出去的两支清道夫部队在南夹子山矿区外围山丘下还没来得及停车摆阵,就被突然冒出来的行尸集群和变异体一棍子给夯晕了。
试探个屁,清道夫部队一出现在南夹子山区域,对方立刻反应,触目所及,周围区域全是密密麻麻的行尸集群以及形态各异、数量众多的变异体冒出来,包括南夹子山煤矿区,也包括秘密核武库上方的山丘区域。
双方瞬间接触、交战、撸袖子就血肉横飞的干了起来。
战斗有了开始,却始终不见结尾。
此刻,南夹子山,东华国北方的褶皱之地,铅灰色的天空低垂,将连绵起伏的秃山和深谷染成一片压抑的灰褐。风卷着煤灰和沙尘,在裸露的煤层断面和废弃矿洞间呜咽。
赤风清道夫第7旅的战士,正沿着干裂的河床,向盘踞在山腰矿区的行尸军团发起进攻。
旅长陈啸站在一辆改装的重型步战车车顶,干涩的风刮过他满是灰尘的脸颊。他举起望远镜,视野里,矿洞口和依山搭建的简陋工棚附近,影影绰绰是灰皮猴子佝偻的身影和披甲兽如同岩石般蛰伏的轮廓。战斗并不激烈,更像是一种试探性的接触。枪声零落,爆炸的回音在山谷间沉闷地滚动。
“保持压力!二营向左翼佯动,吸引注意力!三营尖刀排,给我摸摸那个山坡后面!”陈啸的声音通过头盔上的通讯器传出去,带着金属的质感。
他身边,一个穿着普通士兵作训服、眼神却异常锐利的技术官,正低头看着手中不断刷新数据的战术平板。平板上,代表部队位置的蓝色光点缓慢移动,而在更深层的加密图层上,一个醒目的、代表地下核武库入口的红色菱形标志,就在他们攻击轴线侧后方不到五公里的另一座不起眼小山深处。
战斗愈演愈烈打到现在,核武库的信息已经传达到了一线指挥员,煤矿已经算是战斗的过程目标了,就算是迟钝的人一看战斗规模和双方投入兵力的不断放大,也明白这早就超出了一座煤矿甚至十座煤矿的价值,大家迟早都会明白,战场焦点已经转移了。
“旅长,行尸的抵抗强度在上升,灰皮猴子的木矛、石块应该快用光了,但对方的增援速度…似乎有点慢。”参谋低声提醒,带着一丝疑虑,对方一大批行尸正向这边赶路,变异体一个都没冲上来。
陈啸放下望远镜,眉头拧成一个疙瘩。“慢?它们巴不得我们在这里耗着!告诉指挥部,敌人的增援部队应该快上来了。”
指挥部已然洞悉,南夹子山煤矿,这个看似重要的能源点,不过是黑袍人精心编织的蛛网一角。战场上汇总的情报显示,行尸军团背后的黑袍人确实对南夹子山有所企图,否则也不会从矿坑里冒出这么多的普通行尸,毕竟这些慢腾腾的家伙被驱赶、聚集甚至躲藏,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或许正因为南夹子山煤矿的煤一直被智能化的无人火车头有规律的向人类基地输送,让人们忽视了南夹子山尤其是铁路附近的暗流涌动。
灯下黑,古今有之。
指挥部一直没有通知撤退,反而远近一波一波的清道夫部队正不断增援上来,说明敌人还没有拿到核武库。
既然卫星监控上,一波一波的变异体也在拼命往南夹子山赶路,那就战吧!
在远离喧嚣的南夹子山千里之外的南方雨林深处,代号“夜莺”的无人运输车队正陷入绝境。
连日来史无前例的暴雨冲垮了山体,将一条隐秘的补给通道变成了吞噬一切的泥潭。一辆装载着数枚战术核弹头、代号“幽灵-9”的重型无人运输平台,庞大的履带深深陷入新形成的、散发着腐烂气息的沼泽中,任凭引擎如何嘶吼,庞大的身躯只是徒劳地搅动着腥臭的泥浆,越陷越深。
更致命的是,持续的雷电风暴严重干扰了卫星中继信号,“夜莺”与后方指挥中心的联系时断时续,如同风中残烛,“夜莺”车队配置的“森林狼”战斗机器人和“霸下”全地形战斗车的信号也受到干扰,基本只能靠“夜莺”系统自带的子系统局域防御和攻击程序在执行警戒任务,
“警报!异常生物信号接近!强度指数级攀升!判定为突发性敌方遭遇!战斗部执行战斗程序”。
“夜莺”内置的芯核发出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同时将求救信号和坐标以最高优先级发送给最近的人类作战单位——南诏清道夫第15机动团。
第15团团长赵铁柱接到命令时,正在小心翼翼的清剿一处大型油库的外围。
小心翼翼不是怕油库炸了,而是怕自己的队伍不小心孤军深入、陷入重围。
第15团很好的贯彻了指挥部的战术意图,以油库为中心,成片成片的山林树木都在瑟瑟发抖,那是周围的变异体和行尸军团被调动集结增援的景象。
也正基于敌人的浩浩荡荡,“夜莺”车队才会抓住时机、规划路线开始核武库转移行动。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谁曾想过去载重车辆能正常通行的好好一片开阔地,怎么突然就变成泥泞难行的沼泽呢?
不论是树上原本用来抓拍野生动物的太阳能摄像机,还是头顶上不时划过的卫星监控,都看不出树叶积水下的泥土变化。
而且,程序和机器另一个缺点也不合时宜的暴露出来,那就是:计划太过周密、数据太过精细、衔接太过紧密,万一卡住了,完蛋。
计算了天气情况,计算了距离情况、计算了载货后的载荷和速度、计算了周围行尸集群的分布和移动路径、计算了周边敌人移动速度和变向可能,唯独没算到运载车陷在泥泞里出不来以及发动机嘶吼、泥水飞扬的场景,也没算到会有敌人仿佛察觉到什么,突然变向和加速。
机器一旦有靠不住的时候,那就只能靠人去补救了。
看着战术终端上闪烁的“核武运输遇险”和“紧急驰援”的猩红标识,赵铁柱狠狠啐了一口带血的唾沫:“妈的!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全团!放弃当前目标!目标‘翠谷’!急行军!不惜一切代价,把核弹给老子拖出来!不能让那些黑袍人碰到它一根指头!”
这就是把真相告诉一线指挥官的好处,第15团如同出闸猛虎,调转方向,扑向泥泞的雨林深处。
但他们离去时的引擎轰鸣和强行军留下的痕迹,突然失去目标的残余行尸抓挠几下也留不住战士的衣角,而追在车队后面奔跑了老长一段路程的一队灰皮猴子在短暂的不知所措后,立刻长短声吼叫着散入了树丛里。
不久后,一股股原本已经在路上的尸潮,在无形号令下开始变向、调整,如同浑浊的溪流汇入江河,而一只只形状各异的变异生物,则沿着15团留下的痕迹加速追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