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刘备教子 (第1/2页)
当天子车驾缓缓抵达时,晋阳城外官吏与黔首百姓忍不住高喊齐呼:“陛下万岁!”“汉家万岁!”
成千上万人同声呼喊,声振屋瓦。
毛玠与吕布率官吏行稽首礼,以此迎接天子。
太子刘永坐在马车内,也被外面震响的声音吓了一跳,眼睛陡然睁大。
刘备轻笑摸了摸他的头,安抚说道:“太子无需担心,当初朝廷运粮至并州,方得以养活黑山数十万百姓,汉家推行儒风二三百年,又得为父拨乱反正,使忠孝感恩之心犹在。”
“天下百姓与士人仍然信奉儒家,朕为何要追封康成公为汉家太师,又赐黄肠题凑,就是为了注重经学,打击清谈之风,不让虚名无实者,掌控朝政。”
“如今天下各种名士层出不穷,如孔伷、刘岱、许靖等辈,他们互相吹捧,居于山林竹亭之内,看不起终日劳于牍案的官吏,以自己清谈高论,嘘枯吹生为荣。”
“既无经世致用之才,也无军帅临锋决敌之能,没有仁心抚恤百姓,亦无法慑服外敌。”
“此辈士人所仰仗的,不过是家中传世典籍罢了,我用考课将这些人在官吏中剥离出来,不让他们继续影响朝堂。”
说到这儿,刘备笑了笑,望着迷惑不解的太子,继续说道:“在天下推行科考阻力甚大,但这却是汉家必须要行的策略,犹如汉律不可废也。”
“若是让所谓的清谈‘名士’活跃于朝堂之上,不加以遏制,必会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整日吟诗作赋,傅粉施朱,治容艳佚,如倡人之妇,将废汉家武备,减汉人雄豪之风。”
“因此我不辞劳苦,亲自管理科考与吏部的官吏考核,从本朝开始,天下万姓无论贵贱,想要为官为吏皆需要参加考课,内外百官升迁与罢免,亦需绩考。”
“礼学、律学、书学、算学、史学、农、医、骑、射、驾、剑等,各科科考不作更改,汉家不崇尚名士风流,只需吏治武功,需要武艺绝伦的将帅之略,工骑射又明练时事,敏于从政的治世之臣。”
“这就是大汉对天下官吏的要求,太子牢记为父这番话,今日我告知你,希望日后你能告知你的后嗣。”
刘备望着听着极其认真的太子,嘴角挂上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阿翁,我知道了……但这样的要求,对天下想做官的人来说,是否太难了?”
“我也在学律、算、史、射、礼,得阿翁为小子解惑,每日也需学得很晚,我为汉家太子且如此,一些寻常百姓子弟又如何考得过士族与豪族。”
“我曾听阿母所言,如今科考为官吏者,远胜于昔日各郡举孝廉为官,若长此以往,岂不是朝堂将尽为世族子弟所占据……”
“阿翁又言鼎之能立,在于鼎下有三足,如今汉室倚重者亦当为士族、乡里豪族与黔首百姓,犹如两汉依靠外戚、豪族、宦官为三足,若百姓始终不能进朝为官为吏,只能入行伍充作军士,岂非鼎失一足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