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1/2页)
建兴四年二月,当天下士人与长城附近的胡人目光都聚集在并州之时。
汉家敦煌郡玉门关外,张目望去莽莽黄沙直抵天边,一片荒凉不见绿洲。
甘宁戴着一顶遮挡风沙的尖圆胡帽,骑在骆驼的背上,望着眼前粗犷苍凉的景象,又转身回望黄沙中,远处耸立的孤城玉门关。
好像天地一下将他隔绝在了汉土外,莫名悲凉的情绪涌上心头。
在益州与荆州居住多年的甘宁,从没想过自己竟会如此思念乡里的时候,会怀念近万里外的一草一木。
他瞧了同样思绪翻滚的傅干,不禁苦笑说道:“定远侯曾言: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此时远望向玉门关,宁终于感受到定远侯当年慷慨充盈,一往无前的大丈夫之志,果然非一般人可比拟。”
紧接着甘宁的目光看向自己数十人的使团,有深邃眼睛异色的西域胡人,也有身材高大又精通骑射的羌人,还有宽阔脸颊喜爱行险的关中游侠,还有一些刀笔文吏,熟悉西域数国语言的译者。
还有选拔出来的袍泽军士,善使马槊的什长,许多马背上还捆绑着长短不一的槊杆,以及弓弩箭矢,皮甲与铁甲,还有重要的干粮、水浆、缁衣、氅衣、战袍、钱财。
队伍之中还有医者、马夫、膳夫、西域向导,还有两名听闻朝廷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各国,特意从雒阳赶过来的持剑僧人。
他们都是从长安越过二千里云月,顶着凛冽的西风,跨州过郡一路赶到敦煌。
虽说使团中不过数十人而已,但就算沙漠中有数百成堆的流寇盗匪,也别想轻易吞下汉家这数十人。
傅干作为汉家出使各国的正使,心里虽隐有忧色,但在这时候却要比任何人都要显得沉稳,才能让众人有主心骨。
而且他的马背还有一根代表着汉家天子亲临的符节,失性命是小事,失去了大汉的气节,才是真正大事。
于是傅干笑着安慰说道:“兴霸无需苦恼,我等在敦煌停留数月,也熟悉了如何渡过沙漠,抵御炎日和严寒,岂会不能再过玉门关?”
“勿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亦为定远侯所言。”
正月之时,大雪纷纷扬扬,掩盖了玉门关附近的黄沙,将各地染成了白色。
但那又如何,汉家决心已下,汉使必将风雪无阻。
他们此行准备先前往车师前部国说服其国王以昔日柳中城,重设汉家西域长史府,设下长史、司马、主簿、功曹、录事、兵曹、书佐,以保护西域诸国的使者,以及丝绸之路的过往马队行商。
傅干准备向车师前部国借兵往东击灭蒲类国,再与敦煌驻军一起驱赶占据此地的鲜卑部落,蒲类国人常为鲜卑人制作弓矢,牧养战马,甚至打草谷侵犯敦煌郡。
不过三百余户,三千人不到的蕞尔小国,也敢背靠鲜卑来与汉家为敌劫掠边境。
当时傅干与甘宁在敦煌商议过后,将灭国威慑西域的方法上表给天子,刘备在晋阳看完了奏表,遂笑了笑,提笔回复了一个字———“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