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89章 勒石纪功

第89章 勒石纪功

第89章 勒石纪功 (第2/2页)

“今日六师振旅,临襄平城郊勒石铭功:”
  
  说完了此句,曹睿看向自己身边围着的一众臣子:“自古边功之最,无非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两事。汉时窦宪率军北击匈奴,在匈奴燕然山麓勒石铭刻以纪功,全文由写了《汉书》的班固执笔,碑文最末之处做了几句词句。”
  
  “今日朕与诸卿君臣在此,恰逢其会,不如一人一句,以作记念!如何啊?”
  
  徐庶道:“陛下,今日此处有臣与裴、卢二侍中,以及和、二夏侯三位散骑。一人一句,正好六句。”
  
  “不如陛下做开头和首尾,臣等填入中间?”
  
  “不必了。”曹睿摆了摆手:“就六句吧,一人一句,按照徐、裴、卢、稚权、子期、太初六人的顺序。”
  
  徐庶默默颔首,想了几瞬后从容诵道:“赫皇旅兮统鹰扬。”
  
  裴潜一刻不停的接道:“克贼虏兮靖边疆。”
  
  卢毓似乎在斟酌字句,慢了几拍:“置郡国兮行魏法。”
  
  以文才著称的夏侯惠则快了许多:“顺天命兮布教化。”
  
  最后两句应为全篇做个结尾,和逌想了好一会才说道,声调还微微升高了些:“纪盛事兮铭石上。”
  
  众人都已经说完,目光都聚在了最后一个发言的夏侯玄身上。
  
  夏侯玄嘴角扬起,从容有度的朝着皇帝躬身一礼:“弘圣德兮泽万方!”
  
  曹睿点头道:“纪盛事兮铭石上,弘圣德兮泽万方。此乃大魏之功,非朕一人之功、诸卿亦在其内。”
  
  “待到八月一日,大军开拔回返邺城!”
  
  “遵旨!”六人在城墙上齐齐行礼。
  
  ……
  
  吴国眼下的都城名为武昌,却与后世人们熟知的‘武汉’、‘武昌’并非一处,而是在位置更东一些的鄂城。而后世的‘武昌’,在当下孙权这个时代名为夏口。
  
  总而言之,吴国疆域涵盖大江以南,既要顾及荆州、又要顾及扬州的情况下,孙权也只能选择更为中间一些的武昌作为都城。
  
  武昌的配置一直在增加。
  
  去年和前年,孙权在武昌的吴王府升级成为了吴王宫,今年夏天武昌城的城门也进行了拓宽增高的改造,城墙的增厚增高也在进行中。有识之士只要打量上一眼,就知道这是要仿效洛阳的规制。只不过武昌毕竟不是洛阳,再怎么粉饰也只能学得洛阳的一二分形态,神韵什么的就更不必说。
  
  八月一日,武昌城内城外的暑热尤甚,好似今年再不热一下就没机会了一般。
  
  每月初一的朝会结束之后,孙权率先从殿中步行而出,身后跟着丞相顾雍顾元叹、辅吴将军张昭张子布二人,其余臣子官员随在后面鱼贯而出。
  
  吴王仪仗开路在前,鼓吹紧随其后,前方还有着甲的骑兵扈从,场面异常的正式与庄重。队伍前后约有半里多,两旁还偶有维护秩序的官吏。
  
  全琮随在张昭的身后,抬眼略微看了看太阳,小声对着旁边的诸葛瑾说道:
  
  “将军可知这是谁的主意?日头如此之烈,竟要百官穿着朝服、步行从宫中走到西山山顶,就为了参加那个什么道观的落成礼?这恐怕有五里路吧?”
  
  诸葛瑾目不斜视看向前方,小声说道:“洞玄观。”
  
  “对,洞玄观。”全琮说道:“我在外领兵的时候多,对至尊的这些宾客不甚了解。听说这个葛天师是左慈左元放的弟子?左慈不是多少年前就失踪不见了吗?”
  
  诸葛瑾斜了全琮一眼:“子璜,你在外领兵不知,难道我就常在武昌吗?既然至尊相信这个葛天师,又为他建了道观,我等一同随之看看就是了。”
  
  全琮小声嗤笑:“将军信这些神异?”
  
  “至尊信就好。”诸葛瑾微微摇头。
  
  就在二人小声嘀咕之时,一名站在队伍侧边之人快步小跑了过来。
  
  “肃静!”校事都尉吕壹板着脸看向二人,高声提醒道:“还请两位不得喧哗!”
  
  诸葛瑾接着目不斜视、看着前方一丈处丞相顾雍的后背。而全琮则是莫名诧异的朝吕壹看了一眼,点了点头,也随之闭口。
  
  而孙权本人就在前面四、五丈远的地方、在仪仗的伞盖遮阳下从容走着,仿佛没有听见吕壹纠正诸葛瑾与全琮二人一般。
  
  待全琮余光瞥见吕壹往后面走去之后,低声暗骂了一句:“狗脚校事,方一得势便猖狂如此,如何敢在大臣面前这般作态!”(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