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总结、分功、画饼、现状、未来!(求订阅) (第1/2页)
“既然如此,那此次作战之战果暂定为击毙日军数量一万两千五百人,毙伤日军万余人,歼灭伪军两万人。”
“这一仗,我们打的不错,先说表现优异的地方。”
“初期作战之时,第四十军以劣势械劣,粮缺,弹乏之条件下屡挫敌锋,顶住了日军王牌第五师团的连续进攻,其指挥得当,官兵用命,堪为国民革命军之楷模。”
林蔚缓缓出声称赞第四十军这支杂牌军部队。
马法五心潮澎湃,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猛地站起身,向着首席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向着在场的所有人,再次拱手。
“不敢当!不敢当!”
“若非友军星夜驰援,我四十军,恐怕早已不复存在了!”
国民革命军之楷模,这是极高的赞誉和评价。
他的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发自内心的感激。
楚云飞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
楚云飞也确实没想到第四十军能够顶得住日军第五师团的进攻。
否则他也不会急调东征纵队前往支援。
随后,林蔚看向了丁伟的方向,接着缓缓补充道:“当然,安阳之防御离不开东征纵队的星夜驰援,两天两夜八百公里,是夜,迅猛突袭撕碎日混成第七旅团的防线,并且协同第四十军成功防御安阳外围阵地,表现颇佳。”
话音一落,诸将领纷纷出声称赞。
话音一落,在场的不少将领,都向丁伟投去了钦佩和好奇的目光。
唐淮源,这位和八路军关系向来不错的第三军军长,更是抚掌大笑。
“这八路军的部队就是擅长打夜战,能够撕开混成第七旅团的防线着实不简单,这帮狗娘养的小鬼子前几年和冀察战区的朱怀冰所部交战过至于结果么,朱怀冰一个师被人家一个联队追着跑了一百五十华里.”
唐淮源嘿嘿笑道。
他这话,说得是又响亮,又刻意。
坐在会场末席的第九十四师师长朱怀冰。
闻言,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最终,只能是唾面自干,装作没有听见。
他的九十四师因为搞摩擦和日本人的打击,现如今作战兵力仅有三千余人。
此战更是连参战的机会都没有。
按照军政部的整理计划,他们将会被调往庐山进行整训,而后补充到第六战区作战序列之中。
这次开会,也仅仅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马法五也立刻起身,对着丁伟的方向,拱了拱手。
“确实!此役,多谢丁司令官和贵军弟兄鼎力相助!否则,我四十军,危矣!”
丁伟见状,也只能站起身,回了个礼,客气道:“马军长言重了,共同抗日,分内之事。”
他还是第一次,在这样的军事会议上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见丁伟略显拘束。
楚云飞也并未趁机让其分享夜战经验,而是饶有兴趣的看向了末席的朱怀冰。
“攻城各部。”林蔚的目光,又转向了陈泽军和郭彦政,“新编第十四师,新编第十六师,作为此次攻坚之主力,面对强敌,不畏牺牲,打出了我们国民革命军敢打硬仗、恶仗的威风!”
“尤其是陈泽军师长,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当记大功!”
陈泽军和郭彦政,同样起身敬礼,脸上写满了自豪。
“第七十六军,第二十四师。”
林蔚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廖昂的身上,语气,变得有些意味深长:“廖师长虽在战役初期,未能完全遵照作战计划。但其敢于穿插、勇于冒险的精神,亦值得肯定。
其在后续的追击战中,同样表现出色,为截断敌军退路,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声音变得严肃起来,“至于,李铁军治军不严,违背上级命令,未能及时约束部下之过。此战,无功有过!已上报统帅部处理!”
廖昂闻言,心中一凛,只能硬着头皮,站起身,敬礼领命。
他知道。
这是楚云飞在敲山震虎,既肯定了他们二十四师的战功,又明确了李铁军的责任。
恩威并施,让人说不出半个“不”字。、
“第七集团军第六十一军陈长捷所部及余下各部,均有相应嘉奖,这里就不一一讲述。”
“最后,炮兵部队!”
林蔚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由衷的笑容:“在此次会战中,居功至伟!总指挥梁国平,指挥精准,调度有方!尤其是炮兵第十三旅旅长宋明,率部连夜奔袭,一举摧毁敌重炮旅团,为我军取得炮火优势,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此二人,当受重奖!”
梁国平和宋明闻言,也是激动地站起身,向众人致意。
至此,一碗水,基本端平。
楚云飞这才缓缓起身,走到了会议室的中央。
他看着在场的众人,开口说道:“既然战功已定,那接下来,就该说说缴获了。”
楚云飞环视众人,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布道:“缴获之物资,当由联合指挥部,统一调配使用。各部队,回去后,应切实查证,如实上报自身之战损与缴获情况。”
“这”
此言一出,在场不少指挥官,都面面相觑。
若是按照以往国军的作战习惯,这些缴获的物资,基本上,都是“谁缴获,归谁”,由各部队自行分配。
现在,要统一上交?
这颇为让他们有些不习惯。
廖昂当即举手示意:“廖师长,请讲。”
“楚总顾问,”廖昂站起身,委婉地问道:“统一分配,是否会因为各部队的作战需求不同,而进行相应的侧重分配呢?”
他说的,是所有人心中的担忧。
一旦上交,会不会,有的人拿得多,有的人拿得少?
楚云飞笑了笑,似乎早就料到会有人问这个问题。
“当然会。”
他坦然地回答道,“各部队,应统一制式武器。如廖昂师长你的第二十四师,按照军政部的划设,就应该是‘国械甲种作战师’。
那么,你麾下缴获的所有日械、杂械武器装备,都应当上交。
以换取我们兵工厂生产的崭新的国械装备。”
“而那些。”
楚云飞的目光,转向了马法五:“被划设为‘乙种作战部队’的,如第四十军。
则应该上缴所有杂械武器,统一换装日械装备。”
“这楚长官,那我们的防区怎么办?”
“至于第四十军空出来的防区。”楚云飞补充道,“将由第五集团军,唐淮源将军的第三军,接防,换防之后,第四十军开赴龙城综合训练场,进行为期半年的整编和训练。
另外,
第三军,便是已经完成整理整编的一支‘乙种作战部队’的样板。
会议结束后,各位长官,可以自行前往观摩。”
原滇军部队,曾万钟所部的第五集团军第三军。
早就进行了相应的整理整编工作,他们也或多或少有所耳闻。
“所谓的“统一调配”,是建立在“标准化”、“正规化”的基础之上的,至于你们所担心的出身问题,无需担心,只要是抗日的队伍,均一视同仁。”
“好了,说完了打得好的地方。”
“自然,也要说一说,我们在此次作战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楚云飞的声音一落,瞬间将会议室里那股略显轻松的气氛,再次变得严肃。
他将目光,投向了坐在末席的丁伟。
“丁伟,你们东征纵队,是第一次与日军的甲种王牌师团,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正面交锋。”
“我想,你们的感受,应该也是最深刻的,你先来说说看。”
丁伟没想到。
楚云飞会第一个点他的名。
他愣了一下,随即站起身。
那张总是带着几分儒雅和忧郁的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报告楚长官。”
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正如您所言,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
“讲实话,我们八路军部队很少和这样成建制的、又是满编的王牌鬼子主力部队交手。”
“过去几年的时间里面,我们面对的,大多是二线的守备旅团,甚至是伪军,他们的战斗力比之日军主力师团,差距很大很大。”
“而这一次,我们发现,对面的小鬼子,似乎跟以前交战的对手不一样。”
丁伟顿了顿,说出了自己的观察:“这些小鬼子的枪,威力比以前大了许多!”
“以前,我们和鬼子对射,都知道,他们的三八式步枪,在两百米左右的距离上,穿透性很强,但停止作用不足。”
“子弹打在身上,往往就是钻一个小眼,只要不打中要害,弟兄们裹上纱布,还能继续战斗,我军素来就有轻伤不下火线的优良传统。”
“但是这一次。”
丁伟的声音,变得沉重起来:“我们发现,被小鬼子打中之后,弟兄们的伤情比以前要严重得多!”
“子弹打进去,就是一个大窟窿!”
“甚至打中肩膀之后,不是当场牺牲,就是重伤。”
“打中大腿亦或者是手臂,处理不及时的情况下不是危及生命,就是需要截肢!”
“我们根据战场情况以及缴获来进行判断,小鬼子,似乎正在进行全面的武器装备换装升级。”
丁伟的话,引起了在场不少一线指挥官的共鸣。
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自己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没错,小鬼子的机枪也比之前厉害许多,下面的人缴获了一些,我也看了,和捷克式机枪很像,但又解决了他们歪把子机枪的痛点,口径和此前了解到的九六式机枪又稍有不同。”
楚云飞静静地听着,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意外。
他点了点头,示意丁伟坐下。
然后,楚云飞亲自为在场的这些,还处在“经验主义”阶段的将领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武器科普课。
“你们说的其实都没错。”
楚云飞看着众人:“日本人,确实,正在进行全面的换装,你们所说的栓动式步枪名称为九九式步枪。”
“早在诺门坎战役时,日本人就已经意识到了他们装备的三八式六点五毫米口径步枪,存在着威力严重不足的缺点。”
“因此,他们以三八式步枪为基础,研发了这款,使用7.7毫米口径步枪弹的,全新制式步枪。”
楚云飞看着在场众人那副求知若渴的模样,详细地介绍起来。
“九九式步枪,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主要有四种型号。”
“第一种,是大量列装的短步枪,也就是我们在一线,最常遇到的。”
“其性能,可以说,是三八式步枪的全面升级版。”
“精度不差,威力更大。”
“第二种,是少量生产的长步枪。”
“性能与短步枪相差无几,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对射程有特殊需求的部队。”
“第三种,比较特殊,叫做二式伞兵步枪。”
“根据美国方面提供的情报,这是日本人为了他们那支刚刚组建不久的伞兵部队,特意研发的。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快速拆卸,便于伞兵携带。另外,它还配备了一种全新的、可拆卸的二式刺刀。”
“最后一种,是九九式狙击枪。”
“性能优异,对我军的基层指挥官和机枪手,威胁极大。”
楚云飞一番详细的介绍,听得在场的将领们是连连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