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自主自立 (速看!) (第1/2页)
“云公。”
方立功看着地图上那条暂时稳定下来的战线,皱眉问道:“既然,我们暂时无法再向前推进,那么山城方面,对于我们下一步的行动可有什么指导意见?”
楚云飞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苦笑:“指导意见?当然有。”
他拿起一份刚刚由山城发来的电报,递给了方立功。
“你自己看吧。陈、何、徐三位长官,包括白长官,乃至委员长本人。”
“他们的观点,都高度一致。”
方立功接过电报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八个大字。
“维持现状,等待时变。”
“等待时变?”方立功有些不解:“等什么时变?”
“等。”
楚云飞的眼中,闪过了一丝讥讽:“等瓜岛战役结束,等后面美国人在太平洋上取得决定性的进展。”
很明显。
为了应对史迪威的强硬以及楚云飞的劝谏。
常瑞元既没有对抗到底、也没有据理力争。
他选择了不合作,选择了摆烂,选择了消极对待问题。
楚云飞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那片广阔的天空声音里带着一种深深的忧虑:“立功兄,你看到了吗?”
“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现状,山城方面的诸公时至今日尚且不能自省。”
“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了别人身上?”
“无论是,依靠西方的援助,还是依靠苏联的援助,亦或者是寄希望于苏联、美国出兵。”
“这,本就不可取。”
“所有的援助,都是有代价的。”
“一旦,我们在战场上表现出丝毫的‘消极抗战’的迹象。”
“那么,那些所谓的‘盟友’,就会立刻翻脸不认人!”
“到时候,断了我们的援助,甚至在战后把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放上餐桌,那都是有可能的!”
“我们必须也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这番话,说得方立功等人是心头一震,深以为然。
方立功收起电报又从公文包里取出了另一份文件,神情变得更加凝重:“云公。”
方立功将文件递给楚云飞,“您再看看这个。”
“这是,我们最近在河北、河南等地,收缴到的一批,日军的宣传册。”
“冈村宁次那个老狐狸,在正面战场上打不赢我们,就开始在背后跟我们玩阴的了。”
楚云飞接过文件,翻看了起来。
文件里,夹着几本印刷粗糙,却图文并茂的小册子。
内容,浅显易懂,煽动性极强。
其中一本,画的是一个面黄肌瘦的国军士兵,正眼巴巴地看着几个脑满肠肥的军官,在花天酒地。
配文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你的血汗,都成了他们的美酒佳肴!”
另一本,画的是楚云飞的漫画像,他穿着华丽的将官服。
背后,却站着斯大林和罗斯福的巨大身影,像两个提线木偶的操纵者。
配文是:“所谓的‘抗日战神’,不过是英美苏的走狗!”
方立功忧心忡忡地说道:“这些东西在很多刚刚光复的地区,根据督察处的调查,这种说法在很多地方已经深入人心。”
“再加上,我们前段时间,军饷确实未能按时发放,不少部队,尤其是那些兄弟部队,军心浮动得很利害。”
楚云飞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翻看着那些小册子。
舆论宣传攻势都是一些无聊的把戏。
一边说着常瑞元是皇帝,搞独裁统治。
一边说着常瑞元贪污百万国军军饷,将钱存入到美国银行之中。
甚至在徐州会战之时,日军的宣传攻势就已经将常瑞元塑造成为了乘坐专机逃跑的国民领袖。
这些煽动性的话语虽然国军军官们不当回事,但是下面的士兵和百姓们可不这么想
拿不到钱的时候,他们是真的怀疑自己的军饷被常瑞元为首的K记高层贪污了。
楚云飞的意识再次沉入了“三维立体作战地图”之中。
地图上,代表着己方部队的那些蓝色兵牌,其重的组织度数值,确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不少作战部队,其组织度已经勉强维持在了50%到65%之间。
即便是他曾经最信任的那些嫡系部队。
军心,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冈村宁次这一招“舆论攻心”,确实,打在了他们的软肋上。
舆论宣传这方面,他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他们的宣传还停留在“保家卫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种宏大的口号上。
却忽略了深入到最基层,去关心每一个士兵每一个百姓,最真实的想法和困惑。
很多老百姓,在经历了日伪数年的奴化教育之后,甚至有不少人已经听信了日本人那套所谓的“大东亚共荣”的鬼话。
这对于他们接下来的作战颇为不利。
“立功兄。”
楚云飞放下手中的宣传册,眼中,闪过了一丝决断:“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打仗,不仅仅是在战场上,更要争夺人心。”
“我们,必须在光复区立刻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且更加强大的舆论阵地!”
钱伯均几人也是深表赞同:“没错,不能让这帮狗娘养的小鬼子掌握话语权。”
“应该想想办法平衡军地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少同僚将双方的关系搞的一团糟,说他们是军队没错,但更像是土匪,这怎么行呢?”
楚云飞走到地图前,正在焦急的思考着对策。
“山西、陕西,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粮本位’制度,按理来说,今年的税收,应该颇为充足,但是,后方各种资源的紧缺,加上法币的贬值。
已经开始全面影响到我们华北地区。
以至于山西境内的许多物资,都出现了匮乏。
长此以往,民心必乱。
我们需要让老百姓们看到战争胜利的希望,在看到这个希望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对生活也同样抱有期望。”
战争打下来。
基本上都是越打越穷的。
纵观世界历史,就没见过哪个国家打这种绝户仗的时候越打越富的。
局部战争之中经济条件往往呈先短暂的繁荣,那也是因为在爆军工产能,亦或者是存在第三国的输血。
楚云飞思索了片刻之后,转身看向方立功等人,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
“第一,我决心学习苏联战时经验,推广余粮征集制,在各家各户保留基本口粮和种子的情况下,征收所有剩余粮食。”
“第二,采取集中配给制,在各村各镇集中配给相应的生产生活资源,加深和百姓之间的联系。”
“第三,联系延安方面,派人过去取取经,学习学习他们的战地宣传队,我们此前搞的那个皮影戏巡演就很不错,这个经验很值得推广,长治艺术学校的那些学生娃学了几年,是时候让他们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了。”
“立功兄,此前阎长官不是花了重金搞了个什么电影放映设备吗?”
方立功一怔,缓缓点头:“听参座说,好像是阎长官无事的时候想看点洋玩意.”
“让阎长官别看了,把这东西借过来,成立一个战地电影放映队,让兄弟们解解乏。”
“还有现在不是有什么摄影机么,想办法采购一些回来。”
“钧座..您这是?”钱伯均等人大为不解:“这东西应该挺贵的吧,之前听记者们提起过。”
“是很贵,但我们要拍我们自己的电影,拍我们自己的英雄!”
“老边其实就挺适合宣传的,不过他在衡阳的学习还没结束,不知道啥时候才回来。”
这期陆大将官班楚云飞送了不少人过去。
卓天宇则是下一期。
这里多说一句,这个陆大将官班并非是黄、浙、陆、一的那个陆,只是各地方派系前往陆大进修,常瑞元也不会把这个当成资历。
“咱们不仅仅要拍军官,还要拍那些在战场上,真正为国牺牲的普通士兵!”
“最好是能够实时记录下来战场,之前不是有个美国记者跟拍了台儿庄战役么。”
“我们要尽可能的让这些英雄们的身影告知到每一个刚刚光复的集镇、乃至大的乡村!”
“让所有的百姓们都看到,谁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
“好啊,这种新奇的玩意肯定很多人乐意看.”
“若是有机会的话,或许可以大量进行采购,部队的官兵们长期作战确实也需要一些娱乐活动.”
“当然了,我们不能拘泥于新型宣传方式,传统的纸质媒体也需要进一步的跟进。”
“派遣专人成立相应的报社报纸,并且进行战争宣传,另外所有关于家国军队的负面新闻审慎发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楚云飞的声音,变得无比郑重:“成立‘华北军民关系协调处’!”
“从今天起,华北联合指挥部在各驻地都要派驻‘军民协调员’。”
“他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士兵和百姓之间,一切可能发生的矛盾和纠纷!”
“我们要让老百姓知道,现如今的国军部队和以前的任何一支军阀部队都不一样!”
“我们是国家的武装、民族的武力,人民的子弟兵。”
“我们不仅仅要保卫国家,更要保卫每一个老百姓平静的生活。”
“同时我们也要宣传相应的征兵政策,落实好户籍管理制度,让所有适龄青年都进行兵役登记,以便后续进行征召入伍。”
方立功暗暗点头。
余粮征集制最大程度发挥当前华北的战争潜力,改善军饷拖欠等问题。
配给制只要实施过程合理且得当,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
至于后续那一连串的宣传政策,可以更加有效对抗日方的“大东亚共荣”宣传,让百姓们与正义之师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会议结束之后,钱伯均等人率先返回岗位。
方立功则是等四下无人之时,找上了楚云飞,劝谏道:“云公,余粮征集制这种政策是否需要再三考虑之后再推广下去呢?”
“立功兄,我知晓你的顾虑,但是眼下乃是非常时期,当行非常手段,如果我们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又与那山城诸公又有何异?”
楚云飞拍了拍方立功的肩膀,似在告诫,也在勉力:“立功兄,我们是年轻人,不能为K党党内沉疴所累,我们想要为国家,为百姓们做点事,那必须要“出格”。”
“为此,即便是招惹一些非议,那也无关痛痒。”
“云公所言极是。”
楚云飞想到这里,也是调侃了一句:“只要我不去山城开会,山城诸公们又能有什么手段来对付我呢,我可不是那韩复榘~”
两人相视一笑,迈步走出了会议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