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月照奉天(第四卷·终章) (第2/2页)
江连横看大家都已酒足饭饱,兴致正高,便点点头说:“放吧!叫几个人进屋,去把灯关了!”
众人立刻忙活起来,将三张圆桌挪得近些。
闯虎带人支开幕布,摆好打电影的机器;宋妈和英子则起身回屋,关了电灯,便于影戏放映时,能看得更加真切。
不一刻,宅院空地上的一方方灯影,便已逐次熄灭。
然而,四周却并未暗下许多。
众人这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满月竟已升至中天。
月光清亮,圆圆的一轮,悬在江家宅院上空,距离很近,大得出奇,以至于就连月影上的点点斑驳,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江连横指向圆月,笑着打趣道:“江雅,你抬头看看,那月亮上面有只蛤蟆!”
“蛤蟆?”江雅看着圆月上的阴影,颇为不满地皱起眉头,“什么蛤蟆,那不是兔子么?”
许如清和闯虎几个肚里有墨水的人便笑起来,说:“玉蟾、玉兔都对,你看它像什么,它就是什么。”
蛤蟆也好,兔子也罢,横竖都是几抹阴影,叫什么都可以的,没有什么不可以。
归根结底,那不过是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眼中的倒影罢了。
江雅仍在仰望夜空,不禁喃喃自语道:“不是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么,我看现在就挺圆了啊?”
大家都是这么说的,可到底哪天的月亮更圆,想必也没人测量过,无非就是句吉祥话而已。
强要较真的话,或许可以称之为“圆而未满”,但所谓“大盈若冲”,却也未尝不是一种贪念。
不多时,投影的幕布便已挂好,打电影的机器也已经准备妥当。
闯虎亲自充当讲解员,也即所谓的“电影辩士”。
这倒是个新鲜行当,专门负责介绍默片的故事背景、剧情走向,甚至偶尔还要一人分饰两角儿,将影戏中的对白,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就像疃柴的说书先生一样,优秀的默片讲解员,经过添油加醋,常常能为影戏增色不少。
闯虎格外认真,先挑了一部短片找找感觉。
叨叨了十几分钟,就把大伙儿逗得前仰后合,纷纷夸他适合干这行。
闯虎却摇了摇头,说:“我这只能算是副业,而且功夫还不到家,照我那兄弟林七比起来,还差得远呐!”
胡小妍听他说过两遍林七的名字,便有些好奇,忍不住问:“他在这行里挺有名气?”
“在哈埠那边,算是有名气的。”闯虎点点头说,“我那兄弟,诨号‘无鸣鹃’,天生的绝活儿就是学人说话,无论男女老少……呃,女人可能差点,但学男人说话,简直易如反掌,语态声调,足够以假乱真,人人听了都叫好。”
胡小妍笑着说:“那他的确是天生干这行的料。”
“不不不!”闯虎忙说,“大嫂,你没看过他的皮影戏,那才叫一绝呢,他手上的皮影会……”
“行了,行了!”见他说个没完,众人便连忙催促道,“现在没有皮影戏,只有电影戏,你还放不放了?”
闯虎省过神来,略显尴尬地笑了笑,旋即将影戏单子递给大嫂。
胡小妍等人商量了一会儿,便点了一部时下最流行的影戏。
闯虎不敢怠慢,急忙找出电影胶片,安置在机器上,轻轻转动起来。
影戏尚未开场,幕布仍是一片惨白,刚刚跳出影戏的名字,他的讲解便跟着开始了。
“这故事发生在二十几年前,那时节,正是深冬岁末,天气冷得风刀霜剑,土炕上的孤儿翻来覆去,夜不能寐……”
随着闯虎的叙述,幕布上缓缓浮现出主角的身影——是个少年郎呢!
幕布粗粝粝的,人物在其中不能言语,于是便呈现出默片所独有的夸张动作,仿佛整个人都被困在里面,任凭他们声嘶力竭,却也发不出半点声响。
每一帧画面都不稳定,不是在跳动,就是在错位,需要隔远一些,把眼睛眯起来看,情节方才流畅自如。
故事一经展开,宅院里顿时沉寂下来。
周围除了放映机的“咔咔”声,便再无其他声响。
江连横等人紧紧地聚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看着影戏,面庞忽明忽暗,时而饱含期待,时而提心吊胆。
这是胡小妍第一次观看影戏,眼里带着欣喜,看到精彩处,不觉与江连横相视一眼,又转头看看江雅,笑了笑,便觉得心满意足,再无其他奢望。
余下众人尽管神情各异,却也到底都是欢喜模样。
所谓电影,不过是一场光影交错,投在苍白如雪的幕布上,演绎着一桩桩恩怨情仇,一幕幕生离死别,明知是梦幻泡影,却仍旧做不到如是以观,继而悲欣交集,唏嘘叹惋。
影戏虽短,但却掐头去尾,只把最精彩的篇章演绎出来。
唯有全神贯注,才能避免疏漏。
否则镜头一转,紧接着的下一幕,或许只是须臾之间,或许已是多年以后……
——第四卷·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