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372章 中医药捻(月票加更)

第1372章 中医药捻(月票加更)

第1372章 中医药捻(月票加更) (第1/2页)

方言说道:“治病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你们愿意信任中医、配合治疗,比什么都重要。”
  
  他怕家属因为急于求成打乱治疗节奏,特意把话题拉回病情:“孙女士这病,核心是‘内外兼顾’,既要用中药调内,补气血、降虚火、清瘀毒,把身体底子撑起来;也要外治溃口,让脓液排干净,长出新鲜肉芽,还得防着‘假性愈合’。”
  
  方言拿起笔,在病历本上画图解释:“你看,这窦道连通腰椎和腹股沟,要是光堵溃口不清里面的瘀毒,表面长好里面还流脓,用不了多久又会破。所以第一步得先‘通’,用中药让里面的脓和毒排出来,同时补气血,让身体有能力长新肉。”
  
  家属们凑过来看,连连点头,孙女士的父亲说道:
  
  “方大夫,我们都听你的!你说怎么治,我们就怎么来,绝不催你!”
  
  这个态度就是医生最喜欢的态度了,方言站起身就去开药去了。
  
  方言打算内用阳和汤,外用红升丹药捻,拔毒散、膏盖之。
  
  阳和汤原方里加何首乌18g、熟附子5g,以厚其脓浆。
  
  阳和汤就是中医治疗“阴疽”的经典名方。
  
  方子时间不算是久远,出自清代医家王洪绪的《外科全生集》。
  
  配方有熟地黄,鹿角胶,肉桂,干姜,白芥子,麻黄,生甘草。
  
  其中熟地黄、鹿角胶能补精血、温肾阳,解决长期病痛导致的气血亏虚;肉桂、干姜温通经脉,驱散骨骼深处的寒湿瘀邪;白芥子祛痰散结,麻黄通络散寒,两者配合能打开瘀滞通道,为后续排脓清毒铺路;生甘草则调和诸药,缓和温燥之性。
  
  加用何首乌18g,可增强补肝肾、益精血之力,弥补长期病痛导致的精血亏虚,且何首乌能助鹿角胶、熟地黄滋养筋骨,促进腰椎病灶修复。
  
  加用熟附子5g,能温补肾阳、散寒止痛,其温阳之力强于肉桂,可快速改善阳虚寒凝导致的腰腹冷痛、畏寒乏力,还能推动气血运行,助瘀毒排出。
  
  外用红升丹药捻加拔毒散加膏盖目的是提脓祛腐,引流排毒,防假性愈合。(药捻一般是医用纱布剪成的细条,或者部分中医院用桑皮纸、麻纸卷成的调,一部分插入创面内部,保留一部分在体外,上面吸附了药物,不光能引流还能治愈内部。)
  
  孙女士的腹股沟溃口长期不愈,核心问题是窦道内有残留瘀毒和坏死组织,单纯外贴药膏易导致“假性愈合”。
  
  红升丹可以有强效提脓祛腐作用,制成药捻插入窦道,可直接作用于深部坏死组织,促进脓毒排出。
  
  搭配拔毒散增强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力,能减少脓水分泌;外层用膏剂覆盖,可以保护创面、防止外界污染,同时维持局部湿润环境,为后续生肌创造条件。
  
  这套外治方案就是中医里面的“通而不堵”,“先通后补”的治疗思路,能有效清除窦道内隐患,避免溃口反复。
  
  这思路在医院临床里最常用来治疗的是肛周脓肿。
  
  它们核心病机都是“瘀毒内阻、气血不通”。
  
  只不过一个是阳虚寒凝、气血亏虚的阴疽,一个是热毒壅盛的阳证疮疡。
  
  另外这个方子在后续还要继续调整。
  
  孙女士经初期阳和汤治疗后,阳虚寒凝症状缓解、脓毒初步排出,就要改用托里消毒散合清骨散化裁扶正托毒,清退虚热,兼服犀黄丸解毒散结,活血消肿。
  
  等到窦道内脓毒大幅减少、坏死组织基本清除,但仍有少量腐肉或死腔时,外用方从“红升丹”转为外用化腐散、九一丹等药捻引流。
  
  最后当孙女士窦道闭合、溃口基本愈合,用四妙汤益气健脾,巩固疗效。
  
  这个就是方言层层递进的治疗思路,主要是她这个情况比肛周脓肿可要严重多了,八年时间的病症不是那么好治疗的,而且这玩意儿最怕的就是毒没排干净,假性愈合了。
  
  到时候又会像是西医手术后的情况一样,弄了又出问题。
  
  这边写好了方子后,方言就安排护士去准备,现在他马上就要给孙女士弄外敷的部分。
  
  护士那边很快就去中药房准备了。
  
  “等会儿要给你插药捻,会有点轻微酸胀感,忍一下就好,插完后每天换一次药,换的时候会把旧药捻取出来,再放新的,这样才能持续排脓。”在护士去准备药物的空隙,方言对着孙女士说道。
  
  孙女士有些茫然的问道:
  
  “什么是药捻?”
  
  方言没有直接用专业术语解释,而是拿过旁边的纱布条,边演示边用通俗的话讲:“你看,这药捻其实就是‘沾了药的细布条’先把能帮你排脓的药粉撒在纱布条上,再把它剪成细细的一条,等会儿轻轻插进你腹股沟那个溃口的深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