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偷电 (第2/2页)
“谁让你偷电的,偷电罚你款,你还不交,无法无天了!”警员质问王二。
“不就偷个电么,有不是你家的,你管个球!”
“不是我家的,是国家的,我吃国家的饭,国家的东西我就得管,我是国家的人!”
“你是国家的人就能了,我就不交,你来,来不老子的球栽(咬)掉。”
“你这是犯法,偷盗,懂不懂!”警员说着拿着手铐铐住了王二。
“有话好说,我交,我交……交还不行吗!”王二嬉皮笑脸,勾子松掉了。
“赶紧交……以后别偷了。记住,电是商品,先购后用!”警员指着王二严肃地说。
王二灰溜溜地交了五拾元罚款。
消息传开,全村村民再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偷电了。
村民们围坐在村头的大槐树下,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脸上,映照出几分沉思与悔悟。王二坐在人群的一角,手里紧握着刚从电管站交来的电费收据和罚款单,那薄薄的一纸,此刻却显得格外沉重。他抬头望向远处,高压线在夕阳下泛着银色的光芒,再没有了往日的诱惑。
“老李啊,你说咱们以前咋那么糊涂呢?”王二叹了口气,转头对身旁的邻居老李说道。老李沉默片刻,也叹了口气:“是啊,偷那点电,省不了几个钱,还担惊受怕。这罚的款,加上咱们偷偷摸摸的时间,哪如堂堂正正交电费来得心安。”
偷电的行为,这个村治住了,那个村又起。最后电力部门把进村的高压线直接开沟埋在巷道里,家家户户的进电线也埋在地下一直埋到院子里,美观还安全。
就这样才禁止住村民偷电的行为,但人也高技木偷电的人才。
姜明,那个上过高中、村里公认的“技术能手”,正坐在一张破旧的木桌旁,桌上散落着各种电子元件和几卷铜线。他的眼神在微弱的灯光下闪烁,透露出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光芒。
他拿起一根一米多长的镙纹钢,在小屋旮旯里挖一个深坑。
小屋的灯光昏黄而摇曳,姜明的身影在斑驳的光影中拉长又缩短。他手中的镙纹钢在泥土中艰难地推进,每一次撬动都伴随着细微的沙土簌簌落下,空气中弥漫着潮湿与泥土的气息。汗水沿着他的额头滑落,滴落在干燥的泥土上,瞬间被吸收得无影无踪。小屋的旮旯里,这个逐渐加深的坑洞仿佛是他内心欲望与理智斗争的见证。四周的墙壁因年久失修而布满裂痕,仿佛也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姜明的眼神专注而狂热,偶尔抬头望向窗外,那里是村里灯火阑珊的夜,而他,正试图在这片黑暗中挖掘出一条通往“光明”的捷径。
最后将镙纹钢钉在深坑里,坑里倒上水,撒上盐,镙纹钢一头接上电线,埋在墙角边一直引伸到闸刀处,电表进来的电线只用火线,零线就用他埋在小屋旮旯里的那一根,这样电表就不会转,不转就不会有电费产生,只不过电压比正常电低一些,电压一低,他就往小屋旮旯里洒水,只要保持小屋旮旯一直潮湿,源源不断的电流就会流向他家屋内的电视,灯泡及用电没备。
昏暗的小屋内,灯光因电流的异常而微微闪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寻常的嗡鸣。姜明站在那自制的“秘密装置”旁,眼中闪烁着既得意又紧张的光芒。随着他轻轻将水洒在镙纹钢根部,水珠细密而均匀地渗在埋有镙纹钢的潮湿土壤中,仿佛激活了某种古老的魔法。
瞬间,一股肉眼不可见的电流,如同夜色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穿梭于墙角的泥土与导线之间,最终汇入他家中那些渴望能源的电器之中。电视屏幕上的画面突然变得异常清晰,亮度远超往常,灯泡也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光芒耀眼而不稳定地跳动着。空气中似乎都能感受到那股未经计量、肆意流淌的能量,带着一种微妙的危险与诱惑。姜明站在这一切的源头,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却也在心中暗暗祈祷,希望这“光明”的捷径,不会成为引火烧身的开始。
姜明这样的偷电人才,世上少有。始终没有人发现。
月黑风高夜,村庄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唯有姜明家透出异样的光亮,与周围的昏暗格格不入。他坐在窗前,手中把玩着一枚细小的螺丝刀,眼神时而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时而落在桌上那台老旧却异常明亮的收音机上。收音机里播放着模糊的信号,伴随着轻微的静电声,仿佛是外界对这不为人知的秘密的微妙窥探。
屋内,每一件电器都超负荷地运转着,散发出温暖而又不安的光芒。姜明轻轻抚摸着墙壁,指尖能感受到电流轻微的震颤,那是他精心编织的“隐形网络”在默默工作。他心中既有窃喜于这份不劳而获的便利,又有一丝难以名状的忐忑,仿佛随时有双眼睛在暗处盯着他。
后来三叔家晨虎得到秘诀,晨虎效范成功。节省了不少家庭开支,这也许是知识的力量,也是科学技术的成果。
这也许不算偷电,只是姜明文化水平高,动了点小脑筋就搞定了,姜明只是自己动手制造了一根零线。
知识改变命运,科学技术才是生产主力军。
晨夕站在昏黄灯光下的门槛边,目光紧紧跟随着大哥晨虎手中那根不起眼的导线,它仿佛连接着未知与可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晨虎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专注而熟练,他边讲解边操作,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小夕,看好了,这就是科学的魅力,它能让我们用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晨夕的眼神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他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仿佛也握住了对未来的憧憬。周围的一切似乎都静止了,只剩下大哥那细致入微的操作和偶尔传来的电流细微的嗡鸣。他想象着自己长大后,在宽敞明亮的实验室里,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探索着这个世界的奥秘,解决更多看似不可能的问题。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能走出乡村,摆脱落后和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