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应验(4000字章) (第1/2页)
江南群雄并起的同时,西秦却是罕见地同仇敌忾,只为歼灭梁萧,再瓜分利益。
这一切都在梁萧的预料之中,包括江南军阀对他的敌视。
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他既然选择了团结百姓的路线,自然要面对外界地主豪强的抵制。
好在徐州各地的百姓识字率已经今非昔比,对信息的接受效率也大大提升,显著提升了行政效率。
燕云各地也在推行教导百姓识字的政策。
这本是轻而易举的,只是旧时代总是有人恐惧民智渐开,妨碍他们垄断利益,而梁萧没有这些顾虑。
邺城军营。
梁萧确认最无缺率众北进,并且邺城的燕云部队已经能熟练守城,也立即调动一支万人的天策军北上。
滏口陉有靖云生驻守,可以往北边调动援军,而邺城过去的援军则可以接替滏口陉的防务。
对于邺城,拓跋穹已经束手无策,选择以拖待变。
双方领袖暂时也不再互通使节,而是等待南北两地的消息。
慕容氏双雄也罕见地三缄其口,自始至终不曾反对与邺城僵持。
燕云之地迟迟不克,已经让他们心急如焚。
比起梁萧,他们更愿意接受西秦占领燕云之地,至少以后还有掠夺的机会。
而梁萧在燕云之地推行的政策让他们感到恐惧,简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而在双方对峙的同时,拓跋穹的四百里加急快马也抵达京城,向监国太子拓跋峥递交拓跋穹的手谕。
拓跋峥立即派人通知拓跋倩影。
“让我去前线担任使者?”拓跋倩影有些茫然。
南王拓跋评名义上协助拓跋峥监国,实际上已经去接替武安君驻守南境,与江南的云家对峙。
她也就成了父皇钦点的京中的唯一辅臣,除了辅佐皇兄,还兼顾制约和监督百官。
作为女子,这是她第一次大展身手,并且备受好评。
谁说女子不如男?
可现在她父皇却要将她调往前线,还不能带上秦都影卫……
“皇妹,只怕皇兄独木难支啊……”拓跋峥的脸色有些苍白。
他父皇这一番安排,说明对他这个太子更加放心,宗室已经无人能撼动他的储君地位。
可是他还年轻,一直活在父皇的庇护之下,治国经验远不如父皇,难以服众。
比起皇妹的制约,他更担心在这里无人支持。
拓跋倩影安慰道:“皇兄不必担忧,各家重臣,尤其是武将,都已随军出征,只要你牢记父皇和丞相的教诲,有秦都影卫辅佐,何愁京师不定!”
拓跋峥无奈,只好放行。
当天,拓跋倩影便将秦都影卫的军权移交给拓跋峥,第二天一早便动身前往朝歌,等候拓跋穹指示。
马车里,拓跋倩影望着手里的秦都影卫统领的印绶,心情复杂。
以前,她是无比渴望权势的。
但在昨天,她却义无反顾奔赴前线。
因为与朝歌对峙的邺城,有梁萧坐镇。
她父皇要她担任沟通梁萧的使者……
即使远在千里之外,她也能从秦都影卫那里了解天下大势,自然知道燕云之地的局势。
那个男人,竟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征服了燕云之地人们的心。
她从来不信史书记载的圣贤明君之事,认为其中多有粉饰,真相未必如文字记述的那般***。
而今,她却见证了一段注定流芳百世的历史。
驱逐胡虏,收复燕云,民心所向,豪杰归附!
她很想见见那个把自己当做朋友的男人。
京城,秦府。
秦越正在检阅秦昭柔记述的《武君列传》内容,眉头一皱,叹息。
“柔儿,你怎就把自己劝他不吃肉的故事也一并记述,这对你可不好。”
当初,他的女儿于心不忍,劝梁萧莫要杀生吃肉,被梁萧教育了一顿,又被她大舅乐尊大师开导,自惭形秽。
此事若是流传后世,难免让她贻笑大方。
秦昭柔道:“史官秉笔直书,但终究是一家之言,孩儿只是希望对后人能有警示作用,身后之名无足挂齿。”
言讫,秦昭柔黯然垂下螓首,言辞恳切。
“在遇见他之后,孩儿才明白,过去的人生是何等荒诞可笑。”
秦越看在眼里,同样心生不忍,提醒道:“再过几个月,你姐姐和表姐她们就要生产了,连你娘都在沛郡,你不打算回去看看么?”
“我……”秦昭柔欲言又止。
秦越知道她不敢面对梁萧和两位姐姐,更希望早日修成史书,也不再勉强。
有一个了解武君的人协助记述,还能保持客观公正,对修史也是大有裨益。
正在邺城的梁萧也收到了卓子房送来的消息,了解了江南局势,当即召集释流云等人。
“我军镇守燕云,难以大规模抽兵回京,西秦似乎也有意让我军陷入防守燕云之地的泥潭之中,诸位有何看法?”
释流云道:“不如从燕云之地调本地精兵三万,奔赴徐州,接受训练的同时,也可以协防徐州。如此,等主公需要南下之时,也可以放心抽调更多的徐州部队。”
群臣纷纷称赞:“释大人言之有理!”
梁萧深思熟虑之后,也采纳了释流云的建议,派人往河间等地送去公文,由梁品负责选调部队。
毕竟徐州往燕云之地调去了太多的天策军,不能指望再从徐州本地征兵。
如果不算琅琊,徐州的人口还不到燕云之地的二分之一。
而燕云之地的预计征兵数量为二十万,又有徐州部队协防,抽调三万南下也不成问题。
下午,长城口那边也送来急报。
“禀报主公:匈奴右贤王从西秦借道返回漠南,当众反叛新任单于罗滕,将罗滕阵斩,正式掌控漠南!”
梁萧眉头一拧,道:“想来,这也是西秦君臣的手笔。可惜,我与罗滕本就有杀父之仇,当时他是绝无可能归降的,倒是让右贤王有机可乘。”
于是梁萧又安排燕州往长城口增派援军,以防匈奴人翻越长城。
那里不容有失,否则匈奴骑兵再一次长驱直入,会严重破坏燕云各地的春耕和放牧。
梁萧调兵的同时,燕云各地也在遴选骑兵。
缴获的匈奴战马,足够梁萧增设至少三万精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