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65章 汉兵要败?文聘定计赚关平(6k)

第165章 汉兵要败?文聘定计赚关平(6k)

第165章 汉兵要败?文聘定计赚关平(6k) (第1/2页)

城头。
  
  文聘仗剑而立。
  
  虽然名头不如诸曹夏侯和五子良将,但在江夏这片地儿,尤其是镇守了多年的石阳城,文聘自问不会比任何人差。
  
  不论是防范关羽还是防范孙权,文聘都打出了不俗的战绩。
  
  能当上后将军,文聘靠的不是裙带关系,而是靠累年战功的积累!
  
  于禁那句“即便是关羽亲至也破不了石阳城,更何况是关羽的两个犊子”并非虚言,而是对文聘军事能力的认可!
  
  看着城下骂战的关平,文聘只是冷冽一笑,不予理会。
  
  一者骂的是于禁不是文聘,文聘的心中不会有半分波澜。
  
  二者于禁也不在城中,文聘也不担心于禁会被关平气着。
  
  石阳城中虽然只有数千兵马,但以文聘的老练也不会单纯的守城。
  
  文聘对石阳城附近的河、沼泽、林地,知之甚详,何处可藏兵、何处有小路,文聘不用看地图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
  
  这是文聘镇守石阳多年的底气!
  
  “虎父未必有虎子,想破我文聘镇守的石阳城,可不容易!”轻笑一声,文聘转身走下城楼。
  
  作为石阳城的主将,文聘并不需要亲自在城头观察敌情和指挥战斗。
  
  安抚好城内军民,及时查看粮草、饮水、柴木、箭矢等是否齐备,更为重要。
  
  关平骂了一阵,见城头魏军将士连个吭声的都没有,不由紧蹙眉头。
  
  【文聘和于禁这俩老匹夫,竟如此沉稳,是笃定石阳城稳如泰山我破不了吗?亦或者,另有打算?】
  
  见骂战无效,关平也不再激将,令军士在城外挖壕沟、埋鹿角、建营垒、筑堰断水。
  
  这次攻打石阳城,关平和关兴商议的策略是集中兵力,先攻一门。
  
  对手是文聘和于禁,战场又在文聘最熟悉的石阳城,关平和关兴不敢大意;分兵三门或四门,虽然更容易破城,但也更容易被文聘和于禁各个击破!
  
  虽说天赋不如关羽,但跟着关羽多年,关平在军务上倒也务实沉稳。
  
  不论是挖壕沟、埋鹿角、建营垒,还是筑堰断水,战兵和辅兵的分配,都是井然有序。
  
  如今已经不是汉末的黄巾时代,攻城和守城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简而言之:专业度提升了。
  
  黄巾时代,或为进攻方人多势众,劝降威慑,或为守城方斩将夺旗,火烧原野。
  
  技术含量低。
  
  而到了现在,普通的进攻方式和守城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征战所需了。
  
  这要求双方主将不仅得有勇力,还得有智力。
  
  智力越高,越容易功成。
  
  而智力又分两种:一种是因天赋出众而自小接受精英教育养成的智力,一种是长年累月的战事实践形成的智力。
  
  关平就属于后者。
  
  然而。
  
  看似沉寂的魏军,实则暗藏凶机。
  
  到了夜间。
  
  一支千人魏军悄然自南部密林的溶洞中出现。
  
  为首者,正是藏身于溶洞中的于禁!
  
  早在关平大军到来前,文聘就派于禁引千人出城去了石阳城南部的丘陵林地,南部的丘陵林地植被茂密且有天然溶洞,可藏兵数千!
  
  探得关平的营寨戒备森严,于禁没有贸然前往劫营,而是转而执行文聘的备用方案:袭扰粮道!
  
  关平初至,运粮的辎重兵还在后方。
  
  对于禁而来,袭扰粮道属于轻车熟路了。
  
  相较于水上作战,陆上作战更容易袭扰粮道。
  
  只因水上作战,粮草大抵都在辎重船上,想要袭扰得有战船水军。
  
  陆上作战就方便多了。
  
  粮草或是牲畜背负,或是人力背负,袭扰的难度大减。
  
  在官渡对战时,于禁就常奉令袭扰袁绍的粮道,征战多年,对此亦是驾轻就熟。
  
  只是短暂的思考,于禁就将主方案劫营改为备用方案袭扰粮道。
  
  与此同时。
  
  于禁又令人在林地点火。
  
  火势三长两短,代表于禁要执行袭扰粮道的备用方案,借以告知城内的文聘。
  
  发讯号后。
  
  于禁就带着兵马悄然往关平后方而走。
  
  城头的魏军得到火光讯号后,遂将消息告知文聘。
  
  “竟能让于禁放弃劫营,关平的营垒倒也有几分水准,可惜,还是太嫩了。”文聘冷笑一声,遂点起三千兵马出城,直往关平营垒而来。
  
  这是文聘跟于禁的约定。
  
  于禁若是执行劫营方案,文聘负责出城接应;于禁若是执行袭扰粮道方案,文聘负责劫营牵制。
  
  两人都是多年的宿将,配合起来严密无缝。
  
  汉军大寨。
  
  觉察到魏军到来的汉兵,连忙吹响了号角。
  
  和甲而眠的关平猛地睁开双眸,大步入帐。
  
  “文聘于禁欺我年小,今夜果然来劫营了!”
  
  关平的年龄虽然也不小了,但比起于禁和文聘的确也只能算小辈。
  
  骂战归骂战。
  
  关平也有自知之明。
  
  若今日的主将是关羽,文聘和于禁必不敢轻易出城;主将是关平,文聘和于禁极有可能会出城劫营挫关平锐气。
  
  这是关平对自我的认知。
  
  即便小时候没接受过系统的行伍教育,长大后又跟着关羽见识了不少军中大将,累年的经历也养成了关平的沉稳性格。
  
  不骄不躁,即便败也不会大败。
  
  骏马驰骋。
  
  关平率军至寨门。
  
  “来者何人!”
  
  看着寨外沉寂如水的魏军将士,关平不由心凛:能约束军士到如此程度,对方的将兵之能,不是文聘就是于禁。
  
  文聘冷笑。
  
  关平这种夜间试探对手身份的手段,文聘见太多了。
  
  “放箭!”
  
  回应关平的,只有破空而来的箭矢。
  
  黑夜劫营,主打的就是让敌人判断不出来了多少人、是何人统兵。
  
  关平心神一沉。
  
  以前跟着关羽打石阳的时候,主将是关羽,关平还没能真正体会到文聘于禁的厉害。
  
  每次见到关羽调兵遣将时,看到的都是关羽在沉稳应对;如今单独面对文聘于禁时,关平顿感压力。
  
  即便提前觉察到了魏军劫营,关平也不敢有半分的疏忽大意。
  
  而在后方。
  
  又有一处兵马驻扎。
  
  木栅围在外围,粮车交错纵横,如营寨部署,战兵在外,辅兵、役夫在内,灯火通明,巡逻严密。
  
  正是押运粮草的关兴等部。
  
  中军大帐。
  
  关兴同样在和甲而眠。
  
  头一回指挥五千人以上的大军,对关兴的压力也是不小。
  
  战兵如何部署、辅兵如何部署、役夫如何安排,等等,极其繁琐。
  
  大将和骁将的区别就在于:骁将只需要带着兵马杀杀杀,大将还得考虑怎么让骁将无后顾之忧的带着兵马杀杀杀。
  
  想要真正成为大将,历练是必不可少的。
  
  就如初时刘备对关羽所言:老一辈的能活多久得看天命。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得让年轻一辈去历练。
  
  刘备不知道文聘和于禁的厉害吗?
  
  肯定知道!
  
  而正因为知道,刘备才必须将关羽调回江陵。
  
  诚然。
  
  关羽一直在夏口,能带着关平关兴跟文聘于禁争锋。
  
  可关羽若是不在了,关平关兴还能与文聘于禁争锋吗?
  
  尽管刘备很欣赏关平和关兴,但也不敢妄言现在的关平关兴就一定能跟文聘于禁平分秋色。
  
  年轻一辈是传承的基石。
  
  刘备必须给予年轻一辈足够的历练机会。
  
  关兴也明白刘备的期望!
  
  相对于关平,刘备对关兴的期望更高。
  
  倒不是刘备偏袒关兴,而是关兴更年轻,且比关平接受过更多的精英教育。
  
  关平可为将,而关兴可为相!
  
  这也是为何关平是荡寇将军而关兴是江夏太守的原因。
  
  急促的鼓声响起。
  
  关兴猛地睁开双眼。
  
  跟关平一样,关兴一直都提防着文聘和于禁会来袭扰粮道。
  
  在读书习武的时候,关兴就研究过曹营诸将的战术风格,最后发现曹营诸将最喜欢用的战术就是袭扰粮道。
  
  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官渡之战乌巢焚粮了!
  
  直接从濒临兵溃逆转到了官渡大胜,袁绍惶惶而走!
  
  其次就是邺城之战,断粮破城。
  
  在围攻袁尚大本营邺城时,分兵攻取了武安、邯郸,切断了邺城北方粮道,又引漳河水灌城加剧粮荒。
  
  因此。
  
  关兴对粮道的安全格外在意!
  
  不过。
  
  等关兴出帐组织好战兵后,却并未发现有魏军出现。
  
  “为何鸣鼓?”
  
  关兴唤来执勤巡夜的鼓手,蹙眉询问。
  
  鼓手也有些慌,连忙道:“禀太守,属下的确是看到有魏军来袭,才鸣鼓示警的。只是不知为何,魏军听见我鸣鼓,又跑了。”
  
  疑惑间。
  
  有斥候自前寨而来:“禀太守,前寨有喊杀声,疑是魏军在攻打前寨!”
  
  疑兵?
  
  关兴眉头更是紧蹙。
  
  副将近前:“太守,是否要分兵前往增援?”
  
  关兴摇头:“兄长久随我父,为人谨慎,又有营寨地利,应是无恙。倘若我分兵前往增援,而此处又伏有魏军精锐,军粮必失。
  
  曹贼最喜袭扰粮道,不可大意!吩咐众人,今夜和甲而眠,随时备战。”
  
  副将迟疑:“可如此一来,将士疲惫,明日又得耽误行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