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72章 北伐准备,刘备的战略部署(6K)

第172章 北伐准备,刘备的战略部署(6K)

第172章 北伐准备,刘备的战略部署(6K) (第1/2页)

法正的死兆星在闪烁。
  
  好不容易度过孟达叛逃之劫,现在要开始零零七,加不完的班?
  
  能力不同,效率不同。
  
  以诸葛亮的政务处理能力每日都得加班加点,法正政务处理能力弱于诸葛亮,加班加点将会更频繁。
  
  法正已经能预感到接替诸葛亮的公务后,人生将暗无天日!
  
  这是要累死我?
  
  为什么法正不跟诸葛亮抢录尚书事?
  
  因为法正有自知之明!
  
  不是非得将权力抓在手中,才叫高明。
  
  事少钱多离家近,才叫人生!
  
  如果天天熬夜加班,事还做不完,那叫折磨!
  
  法正的人生追求就不是抓权折磨自己,而是跟着刘备北伐立功、青史留名、享受人生。
  
  熬夜加班处理政务哪比得上雄姿英发开疆拓土?
  
  法正忽生怀疑:丞相和燕王,看似争吵,实则冲我来的?
  
  一旁的关羽,此刻也觉察到了不对劲。
  
  诸葛亮和刘封平日里虽然走得不近,但也远远没差到需要争锋相对的程度。
  
  今日却吵起来了!
  
  诸葛亮那声“刚猛难制”,刘封那声“小人”,都在互相往对方脸上怼。
  
  刘封甚至都开始拍桌子怒喝了。
  
  演得挺好!
  
  可你俩这是当我们,都昏聩老迈了?
  
  再看刘备、刘禅反应,关羽忽然明白了:合着这里就我、孟起和法尚书不知情?
  
  嗯,不对。
  
  孟起知情与否,不重要。
  
  跟着太子去益州,孟起巴不得如此!
  
  所以。
  
  这是专门演给我和法尚书看的?
  
  现在的气氛,有点诡异。
  
  诸葛亮/刘封:配合的不错!(开心)(*^▽^*)
  
  刘禅: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激动)(><)
  
  马超:悄悄的吃着糕点!(好吃)(`)
  
  法正:我竟无言以对!(无语)O__O“…
  
  关羽:关某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无奈)╮(╯▽╰)╭
  
  刘备:这家没朕,都得散!(黑线) ̄□ ̄||
  
  良久。
  
  法正长长的呼了一口气,看向诸葛亮:“丞相,你的才能有目共睹,我认为你不用向燕王殿下证明。不如由我替丞相前往。”
  
  话音刚落。
  
  刘封又拍桌子:“法尚书,这是孤跟丞相之间的事,还请你不要插手!你得留在江陵总揽朝政!孤就不信了,没了丞相,这江陵的朝政还能乱了?”
  
  法正嘴角抽了抽,很想来一句:没了丞相,这江陵的朝政还真会乱!
  
  不是我小觑我自己!
  
  论处理政务,我压根不配跟丞相比啊!
  
  就在法正还想反驳时,得到刘封示意的刘禅,也终于到了表现的机会,起身道:“诸位还请听吾一言。
  
  吾自任太子以来,鲜有功绩,常怀愧疚。既恨不能为国家出力,又恨不能为父皇分忧。
  
  如今。
  
  父皇欲委吾以重任,吾又岂能因年幼而推卸?身为太子,若遇难事当以勇气为先,而后善用贤臣之言。
  
  吾又为益州刺史兼征西将军,入益州统诸将北伐雍州,本就分内之事。
  
  今有吾兄在荆北牵制张郃徐晃等众,再有丞相、骠骑将军以及益州诸将相助,何愁不能夺取雍州?
  
  愿诸位助吾一臂之力!”
  
  说完。
  
  刘禅躬身向众人行礼。
  
  看着虽有激动但发言条理清晰的刘禅,刘备的脸上也洋溢了笑容。
  
  朕的儿子,不差!
  
  关羽看向刘禅的眼神,多了几分惊讶,显然是第一次看到刘禅如此。
  
  很快。
  
  关羽的脸上,也洋溢了笑容。
  
  一直以来,关羽都是刘禅的绝对支持者。
  
  看到刘禅此刻虽然稚嫩但不失担当的表现,关羽心中的喜悦也不比刘备差!
  
  “关某本想与太子同往,可惜荆州军务缠身不能轻离。孟起就不要推辞了。”关羽改了口,看向马超。
  
  一直在默默吃着糕点的马超,听到关羽的话,霍然起身,拍着胸口保证道:“大将军放心,只要我到了雍州,东羌、氐人数万人,皆能为太子所用!”
  
  法正张了张口,欲言又止。
  
  大将军?
  
  骠骑将军?
  
  你们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气氛到了这里。
  
  太子亲往益州当主将,基本上也就尘埃落定了。
  
  法正忽然有些后悔将李严的捷报直接呈递给刘备了,也有些后悔支持李严攻取雍州了。
  
  这一来二去,受累的居然是自己!
  
  法正很想说“不”!
  
  可看众人反应,法正这个“不”字又说不出口。
  
  尤其是此刻的刘备,看刘禅那叫一个宠溺和自豪,就差开口让众人夸“太子有陛下之风”了。
  
  看到刘禅投来的目光,法正暗叹一声,表态道:“臣亦愿助太子一臂之力。”
  
  众人心照不宣。
  
  刘封也不再跟诸葛亮“争执”。
  
  气氛瞬间变得和谐。
  
  刘备决断道:“既如此,可谎称南中生乱,朕会在明日的朝议上,派太子、丞相和骠骑将军亲往南中安抚诸夷。
  
  丞相府诸事,暂归尚书台,由法尚书负责统筹。
  
  至于攻取雍州所需调兵、运粮、策反雍州豪族、拉拢东羌氐人等诸事务,由太子、丞相和骠骑将军,与东川诸将配合执行。
  
  制造疑兵牵制张郃和徐晃,则交由燕王负责。
  
  一应传讯,皆要保密。”
  
  虽说要攻取雍州,但这也不是一两月就能办成的。
  
  调兵需要时间。
  
  运粮需要时间。
  
  策反雍州豪族需要时间。
  
  拉拢东羌氐人需要时间。
  
  在荆北制造疑兵牵制张郃和徐晃需要时间。
  
  等等。
  
  刘备也不急。
  
  单单是曹丕自濡须口撤兵,至少都得两月时间。
  
  攻取州郡,一向耗时废日。
  
  尤其是益州北伐,道路更是难行。
  
  李严花了两年,也才堪堪拿下武都阴平。
  
  想要夺取雍州,耗费的时间也绝不会少。
  
  商讨了部分细节后,刘备单独留下了刘禅。
  
  毕竟第一次让刘禅去担当如此大的重任,刘备这个当父皇的不放心也是很正常的。
  
  刘封则是跟马超同行。
  
  方才众人皆在,马超不好表态。
  
  此时与刘封独行,马超也直言而道:“殿下举荐之恩,今后必有所报。”
  
  马超这话是真心话。
  
  也不去避讳。
  
  一者马超的心病是刘封治好的,二者马超跟着刘禅去攻取雍州也是实实在在的由刘封举荐的。
  
  恩就是恩。
  
  对马超这种出身西凉相对于中原人少心机的人而言,直言更显真诚。
  
  “骠骑将军不必如此,都是为国出力,不分彼此。”
  
  刘封轻描淡写的略过了马超的直言许诺。
  
  顿了顿,又道:“我有一言,还需骠骑将军到了益州后能斟酌。”
  
  马超语气一凛:“殿下但说无妨。”
  
  刘封徐徐而道:“昔日骠骑将军起兵抗曹,雍州多有因战乱而对骠骑将军心生怨恨者,亦有闻骠骑将军凶名而心生惊惧者。
  
  过往之事,是非过错,我无心去辨;然而骠骑将军此回是跟着太子同取雍州,代表的是大汉的颜面,也是太子的颜面。
  
  拉拢东羌氐人时,虽可许以重利,但需约束军纪,凡事皆要以丞相为主,亦不可恣意而行害了雍州士民。”
  
  引胡为援,是军事手段。
  
  约束军纪,是政治需求。
  
  若不能约束军纪,只追求军事手段,这不是刘封愿意看到的。
  
  刘备跟曹操用兵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刘备重仁,曹操重暴。
  
  两人的用兵风格,也决定了各自的支持者。
  
  向往仁德的士民,会支持刘备。
  
  蔑视仁德的士民,会支持曹操。
  
  倘若雍州的士民发现,刘禅这支兵马跟曹魏的兵马,本质上没区别,都是如匪一般的乱兵,不论是向往仁德的还是蔑视仁德的,都不会支持刘禅。
  
  更别提箪食壶浆相迎了!
  
  马超也知道旧日在雍州的名声,心亦有愧。
  
  尤其是冀城之变,马超妻、子被杀,所过多有残害。
  
  虽是豪族背叛在先,但受牵累的并非都是豪族。
  
  这也是为何雍州士民从一开始因不满曹操而支持马超,变成了因不满马超而支持曹操。
  
  “殿下之言,我会谨记。”
  
  马超没有为过往而辩解,只是拱手道出了承诺。
  
  刘封又道:“有骠骑将军这话,我就放心了。
  
  另,东川都督李严和汶山郡太守孟达,私心甚重,亦或会不满丞相参议军务。
  
  太子又年幼不习军务,军中威望亦少,未必能镇住李严和孟达。
  
  汉中太守魏延乃是父皇亲手教出来的,虽无师徒名分,但有师徒恩义,是绝对不会背叛父皇的人。
  
  若李严和孟达不知分寸,恃功而骄,可借魏延之手镇之。”
  
  马超虽是骠骑将军,但毕竟在东川无兵无将。
  
  朝廷空降的人想去地方执掌权柄,必然得通过拉拢一方、打压一方的方式。
  
  李严且不提,孟达的私心刘封在上庸时就切身体会过。
  
  若不能助太子执掌兵权、不能助诸葛亮处于决策核心层,攻取雍州就会出现诸多变故。
  
  刘封举荐马超跟着刘禅和诸葛亮同往,亦是有借马超的悍勇和威名震慑东川诸将的用意。
  
  马超点头应诺:“殿下放心,即便没有魏延,我也能镇住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