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73章 兵戈将启,刘备被曹丕怨念(6k)

第173章 兵戈将启,刘备被曹丕怨念(6k)

第173章 兵戈将启,刘备被曹丕怨念(6k) (第2/2页)

“属下石苞,参见抚军。”
  
  石苞仪容很美,时人有称【石仲容,姣无双】。
  
  看着谈吐有度的石苞,司马懿暗暗点头,徐徐而道:“近日的诸吏考核,仲容远胜旁人,继续让仲容担任典农司马,屈才了。”
  
  石苞不卑不亢:“若非抚军赏识,属下至今还只个小小的铁匠,能担任典农司马已是属下的荣幸,不敢再有所求。”
  
  司马懿轻笑:“大才在前而不用,仲容这是怪我无识人之明了?”
  
  石苞连忙道:“抚军误会了。朝廷选材,自有法度,以我年限尚无法晋升,属下只想尽心竭力,方不会愧对抚军的赏识和栽培。”
  
  曹魏施行的是九品中正制。
  
  初始品级评定后,每升一级都需要相应的年限和考核。
  
  当然。
  
  特殊渠道除外。
  
  譬如司马懿就可以给予对方立大功的机会,然后直接向曹丕举荐贤才。
  
  哪怕石苞初始品级评定为下品,亦可通过立大功和司马懿的举荐晋升上品。
  
  石苞此时的表现,也令司马懿很欣赏。
  
  “近日我思得一策,急需一个执行计策的人,若能功成,不亚于斩将夺旗陷阵先登,不知仲容可有意?”司马懿循循善诱。
  
  听到“斩将夺旗陷阵先登”八个字,石苞的呼吸也变得急促了。
  
  这可是战场上最大的四个功劳!
  
  虽说风险很大,但自古以来都是富贵险中求,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石苞如今快三十了,好不容易被司马懿提拔,才当上一个小小的典农司马。
  
  真要按九品中正制去晋升,石苞这辈子都无望上品!
  
  石苞太想进步了!
  
  咬了咬牙,石苞拱手请命:“属下愿为抚军效命!”
  
  司马懿又问:“你就不问问,你要执行何种计策?又将会有多大风险?”
  
  石苞摇头:“不重要!”
  
  功劳都不亚于“斩将夺旗陷阵先登”了,何种计策多大风险还重要吗?
  
  不重要!
  
  不成功,便成仁。
  
  笑声响起。
  
  司马懿大笑:“石仲容,我果然没看错你!”
  
  随后。
  
  司马懿将具体的任务,一一告知石苞。
  
  最后,司马懿又许诺:“若你能功成归来,今后你便是我的门生。”
  
  石苞大喜:“属下必不辱使命!”
  
  司马懿现在可是曹丕最信任的人,又是河内有名的世家大族。
  
  能当司马懿的门生,那真就是野鸡变凤凰了。
  
  数日后。
  
  许县发生一起恶劣事件。
  
  颍川典农司马石苞,因酒后与人发生口角,三拳将其当街怒杀,死者就是那个让邓艾看守稻草的襄城原典农都尉。
  
  自知“犯事”的石苞,大骂三声“莫要装死吓我”,然后逃出许县,一路南下逃往襄阳。
  
  在司马懿安排应对的期间。
  
  曹丕也自淮南先大军一步回到了许县。
  
  一场南征,好处没捞着多少。
  
  反被刘备得了便宜,曹丕这一路返回的途中,半点好脸色都没有。
  
  不仅如此。
  
  曹丕还不得不紧急在淮河上游增设义阳三关,以防刘备走江夏出兵。
  
  关卡的修建,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累死累活,发现全都给刘备打工了,曹丕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唯一的宽慰是:在撤兵后,孙权又派人送信称“今后江东只经商,不再过江”,以示中立之意。
  
  虽说孙权反复无常,但以如今的形势来看,江东转军为商,不参与汉魏间的争斗,才是最佳的立足方式。
  
  曹丕顺带“敲诈”了孙权一批粮草,勉强相信了孙权的“诚意”。
  
  “仲达,荆北可有异动?”
  
  返回许县后,曹丕顾不得休憩,直召司马懿询问。
  
  在返回的途中,曹丕就一直在担心刘备会在荆北有异动。
  
  刘封会去偷袭石阳,就极有可能会去偷袭宛城。
  
  鹬蚌相争,渔翁收网。
  
  换做是曹丕,也会寻找偷袭宛城的机会。
  
  得知刘备更换赵云为襄阳太守且增派将士入襄阳,更是在樊城到新野一带打造用于存粮的临时屯点,曹丕只感觉怒火在胸腔腾腾燃烧。
  
  “刘备这老兵子,果然不怀好心!”
  
  新仇旧恨累积,曹丕对刘备的恨意跃然脸上,饶是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此刻也按捺不住愤怒的情绪。
  
  朕才是天命之主!
  
  刘备只是一个织席贩履的涿郡兵子,竟敢与朕争锋!
  
  “陛下勿忧,臣料刘备在襄阳和新野一带的动作应只是疑兵,刘备是故意想让陛下惊疑而疲累军民。
  
  若刘备真有把握攻取宛城,在陛下返回许县前,就已经出兵了。用兵贵奇,刘备越是表现出对宛城的意图,其意就越不在宛城。”
  
  担心曹丕因过于愤怒而伤了身子,司马懿连忙进言劝谏。
  
  在司马懿的劝谏下,曹丕渐渐平息了怒火。
  
  曹丕不傻。
  
  怒归怒,曹丕在军中待的时间也不少,并非是什么都不懂的军事白痴,只不过被刘备频繁夺得好处,才让曹丕内心烦闷而不平。
  
  良久。
  
  曹丕调整了对荆州的战略部署。
  
  除了在义阳增设武胜关、平靖关、九里关三大关卡外,又调了三万军在平春屯田,将淮南的军力往义阳和平春一带转移。
  
  由征东将军曹休督于禁等人镇守平春,协防宛城。
  
  平春到宛城四百余里,虽会因山地而绕行,但十日内也能引兵自平春抵达宛城。
  
  又令骠骑将军曹洪引两万军在宛城后方两百余里的鲁阳、叶县,分兵驻守,协防宛城。
  
  加上夏侯尚和徐晃在宛城的一万兵,曹丕部署了六万大军用于共同防守宛城!
  
  而曹丕则是带着曹仁、司马懿、刘晔、蒋济、满宠、辛毗、赵俨等人亲自坐镇许县。
  
  连洛阳也不准备回去了。
  
  若回洛阳,宛城的变故曹丕无法及时得到消息回馈,留在许县更方便策应调度。
  
  再者。
  
  许县屯田日久,屯田民又极多,不论是提供徭役还是赋税钱粮,都比洛阳方便。
  
  至于洛阳。
  
  有尚书令陈群、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太尉钟繇、卫尉董昭等人在,曹丕也不担心会有变故。
  
  至于司马懿猜测的刘备可能或走益州出兵,曹丕倒也不怎么在意。
  
  一者是刘备的主力都在荆州而益州兵少,二者是曹丕相信曹真张郃郭淮的能力足够应付。
  
  除了军事方面调兵遣将应付刘备外,曹在文事方面也加强了集权管理。
  
  先是作《禁复私仇诏》,大意为:丧乱以来,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残杀。今海内初定,敢有私复仇者皆族之。
  
  后又下诏禁淫祀巫祝,除郊社宗庙,三辰五行,名山大川外,其余不在祀典。敢设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首论。
  
  又因诸郡诬告谋反者甚多,曹丕担心会被刘备的细作利用,遂又诏令妄相告者反坐。
  
  更是复立太学于洛阳,置春秋谷梁博士,制五经课试之法。
  
  等等。
  
  一应文武事,在曹丕自淮南返回许县后,相继下诏传于诸州郡。
  
  而在江陵城中。
  
  自诸葛亮离开后,法正每日勤勉政务,一改群臣往日印象。
  
  哪怕往日跟法正有私怨的,都对法正刮目相看。
  
  然而。
  
  个中辛苦,只有法正自知。
  
  虽然诸葛亮在临走前给了法正类似于《出师表》中的名册,但这并不能让法正有闲暇去摸鱼。
  
  尤其是荆北三郡的人事调度、钱粮赋税统筹,让法正更是头疼。
  
  法正曾找到刘封,想让刘封将权力收回去,等诸葛亮回来后再移交。
  
  结果刘封就一句话:丞相未回,孤擅自将权力收回去,难道不是对丞相的言而无信吗?
  
  然后。
  
  刘封在第二日就对外宣布,要闭门督造军械,除非刘备诏命,任何人不得惊扰。
  
  令法正郁闷不已。
  
  你都是燕王了,要学会抓权,抓权啊!
  
  陛下将荆北三郡的军政都交给你,你就当甩手掌柜?
  
  事实上也差不多。
  
  目前的刘封,基本是只注重军务,极少去抓政务。
  
  荆北三郡的具体政务,也都是分给邓范、虞翻、樊城、糜威、邓辅、杜普、申儒等诸吏各曹。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做。
  
  丞相主簿杨颙就因诸葛亮亲自校对公文而曾劝谏:治理国家应有制度,上司和下级的工作不可混淆,并以“奴仆耕田、婢女烧饭、雄鸡报晓”比喻分工的重要性,避免下属失去主动性,形成依赖。
  
  刘封亦是如此。
  
  招募诸多贤才,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事必躬亲。
  
  刘封只需明确赏罚即可。
  
  如此。
  
  也能让下属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就好比邓范,虽然才能只是中人之姿,但跟着刘封四年时间就成了新城郡的太守!
  
  这可比千金买骨有说服力。
  
  跟着刘封混,一年顶十年!
  
  至于刘封。
  
  则是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军务上。
  
  闭门督造军械,也非刘封刻意的推托之词。
  
  诸葛连弩既然已经改良了,那自然也就得大规模批量生产了。
  
  除此外。
  
  刘封为弥补滇马缺陷而准备的双边马镫,也要配套生产。
  
  滇马骑兵,那也是骑兵。
  
  双边马镫+诸葛连弩,再配上适合的战术,用好了,那就是骑兵版“先登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