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曹丕调兵,刘备的战略意图(6k) (第2/2页)
刘晔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孙权屡屡背叛刘备,刘备必存灭孙权的心思,一直拖着不灭孙权,是担心大军东进时,恐陛下扰其后方。
如今刘备已得襄阳和石阳,陛下对荆州的威胁减少大半,倘若刘备再得平春和义阳,固守山川险要就可以少量兵力就可以挡住陛下大军。
届时,刘备再以水军之利,顺流而下覆灭孙权与陛下争抢淮南。
彼时刘备又占据淮水上游便利,两路齐下,寿春难守。
夺了寿春,又可再东进徐州。
刘备虽然离了徐州多年,但徐州依旧有心慕刘备者,必会有人响应。
如此,刘备就可彻底抢占江淮以南,与陛下南北对峙。
或走汉中出秦川,或走襄阳攻宛洛,或走寿春取许县,或走彭城取梁陈,若有一路侥幸,中原就危险了。”
若刘封在此,必会惊叹刘晔在战略上的眼光。
事实上。
刘晔猜中了一半。
这次北伐,刘备的战略意图是:荆益配合出兵,夺取关中。
然而。
战场局势,变化万千。
不是刘备来一句“朕要取关中”,就一定能夺取关中。
故而。
刘备在“荆益配合出兵,夺取关中”这个战略意图之外,又增加了备选方案。
即:若取关中不成,则东取平春和义阳,将淮水上游以及大别山的山川险要关津隘口控制在手中。
这个备选方案,也是刘封提出来的。
刘封有后世记忆。
对后世诸多北伐方案都有研究。
如东晋祖逖北伐、庾亮北伐、殷浩北伐、桓温北伐、刘裕北伐、刘义隆北伐、萧衍北伐、吴明彻北伐。
等等。
只要是北伐方略,都可以拿来参考。
知晓历史的优势就在于,可以以史为鉴,总结前人的得失,然后灵活运用于当世。
即便北伐不能生搬硬套,也能从诸多历史战役中找到可以解决困难的经验和启发。
刘封提出的备选方案,其实就是根据刘裕北伐来制定的。
纵观东晋北伐,只有刘裕的北伐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不仅取得了洛阳还收复了长安,虽然因为后方不稳不得不班师,但也证明了刘裕北伐的可行性。
假使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意图无法实现,能否实施刘裕的北伐方案?
刘封去年会去江东掺和曹丕和孙权的战事,其实也是存有这个心思的。
只不过去后发现,孙权在江东的威望还没彻底消弭,想覆灭孙权的同时还能让曹丕得不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故而。
刘封才会有两手准备:占不了孙权的便宜,就占曹丕的便宜。
这次北伐取关中,刘封同样是两手准备:取不了关中,就取平春和义阳,占不了曹丕便宜就去占孙权的便宜。
至于首选方案,为何是关中?
只因对刘备而言,首选方案虽然风险大难度高,但胜在利益也大。
一旦成功了,潼关以东,皆能收复,接连荆益雍凉四州之力,能攻能守。
而还于旧都长安的政治影响力,也远比南北对峙要有意义。
再者:若采用南北对峙的备用方案,过于明显了。
曹魏在淮南又经营多年,对士民掌控力强;反观雍、凉,这就是个屡叛之地,比起淮南士民更容易拉拢。
还得考虑在江东苟延残喘的孙权,万一这家伙狗急跳墙,直接反咬刘备一口,哪怕是咬掉了一块肉也够刘备痛的。
虽然没能猜中刘备的首选方案,但能猜中刘备的备选方案,刘晔也足以令人惊叹了。
在听了刘晔的猜测后,众人再次陷入了沉思。
从理论上来讲,军国大事得以稳妥为主,刘晔的猜测显然更符合刘备势力的发展方向,
只不过。
从感情上来将,刘晔的猜测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刘备的性格。
对此。
司马懿提出了质疑:“刘备为人,极善弄险。当年汉中之战时,刘备在马鸣阁道兵败后又翻越更艰险的米仓山绕到阳平关后方,方有夏侯征西兵败之辱。
我以为,刘备或许会另谋机会取平春和义阳,必不会在此时取平春和义阳,极有可能会再行冒险。”
刘晔反问:“不知仲达以为,刘备还会走何处出兵?”
司马懿摇头:“不知。这也是我担忧的原因,我猜不到刘备的意图。”
能想到的重要关卡和城池,都分派了重兵把守。
司马懿苦思冥想,也想不明白刘备会如何冒险用奇。
隐约间。
司马懿又觉得自己似乎真的多虑了。
见众人不再开口,曹丕也有了最终决定。
“不论刘备意图如何,大魏寸土,都不能丢!”
随后。
曹丕下达了调度军令。
如令曹休和于禁固守平春和义阳,以守为主,不得擅自离开;
如令曹仁引许昌两万步骑驰援宛城,以守为主,不得擅自出战。
如令陈群筹集赋税粮草、征调役夫。
如令臧霸去找孙权索要粮草。
等等。
既然猜不透,那就以静制动!
在完成调度后,曹丕又带着众文武匆匆赶往许县,相较于洛阳,许县更适合策应各方。
宛城外。
刘封带着一千滇马骑兵,耀武扬威。
真要战场上比高低,这一千滇马骑兵是不如曹魏骑兵的。
然而。
宛城的夏侯尚和徐晃,不敢出城与刘封厮杀。
一者是刘封除了这一千滇马骑兵外,城外还有两万人的大寨,夏侯尚和徐晃在宛城也就五千步骑。
二者是刘封除了这一千滇马骑兵外,还有百余骁骑!
除了刘封自带的数十骑外,有赵云带的数十骑,有黄忠带的数十骑。
夏侯尚和徐晃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小觑刘封的滇马骑兵,没防到刘封、赵云、黄忠的百余骁骑。
尤其是这百余骁骑,一部分骑卒还装备了夏侯尚和徐晃不认识的“奇弩”,威力惊人!
就连徐晃都差点被诸葛连弩给阴了!
也就徐晃数十年历经生死,及时选择了避开,才躲过诸葛连弩的射杀。
不仅如此。
刘封那一千滇马骑兵,一个个也能“左右开弓”,更是人人背了一面大乌龟壳形状的大盾!
刘封的考虑也是简单直接:滇马虽然是个小短腿跑不快,但胜在耐力持久能负重,机动力不行那就增加攻击和防御,故而给滇马骑兵都装备了“阉割版双边马镫”以及可以防后侧面的大乌龟壳形大盾。
初见时,夏侯尚都气得破口大骂了。
你是骑兵,不是步兵!
你一个骑兵背个龟壳?
要脸吗?
背个龟壳你的马跑得快吗?
看着城下策马持弓的刘封,以及左右两个老将,夏侯尚愤愤的捶打城墙。
“也不知陛下的援军何时能来!刘封小贼,甚是可恨!”
在南乡的时候,被刘封贴脸堵在城内不敢出城;到了宛城还是被刘封堵在城内不敢出城。
这憋屈感,估计没人比夏侯尚更有体会了。
夏侯尚感觉自己的人生就是被刘封贴脸,本可功成名就威震天下,却成了刘封扬名的垫脚石。
这就是我夏侯尚的命吗?
徐晃也很无奈。
虽然徐晃在武力上能压制刘封,但刘封身边的两位老将却不是徐晃能压制的。
一个赵云,一个黄忠,都不是徐晃可以硬碰硬的。
“宛城城高水深,刘封想要攻城也极为不易,刘封现在也只能用围城的方式来消耗城中物资。将军不可中了刘封的激将法,固守城池等待援军即可。”徐晃冷静的规劝。
许县到宛城三百余里,算上中间的通讯、筹粮、整兵等等,短则十日,长则一月。
徐晃自信,刘封在一个月内是破不了宛城的。
只要援军来了,就可弥补兵力劣势了。
夏侯尚虽知其中道理,但依旧难掩内心愤怒:“倘若陛下去岁未征孙权,而是重兵防守宛城,又岂会让刘封小贼在此猖狂!”
怒归怒。
夏侯尚也只拿刘封没辙,只敢在城头无能狂怒。
城下。
黄忠瞄了一眼城头的距离,技痒难忍,遂张弓搭箭,瞄向了城头的夏侯尚。
就在弓弦震动的瞬间,一直提防的徐晃脸色骤变,一把扑倒夏侯尚。
利箭直接从夏侯尚上方飞过,惊得夏侯尚脸色都白了。
“哈哈哈哈——”
笑声在城下响起,黄忠那高昂的呼声也随之响起。
“夏侯尚,你的运气不错!”
夏侯尚被黄忠惊吓,更是怒气难忍,大喝下令:“弓箭手,给我射回去!”
杂乱的箭矢自城头落下,或是距离不够,或是命中太偏,也只是徒增笑料。
徐晃制止了这无意义的回射,只劝夏侯尚冷静。
比起夏侯尚这般年轻气盛的,徐晃这般的老将最是能沉得住气,能在战场上活到六十的,就没一个是善茬。
刘封冷眼眺望,见宛城魏兵依旧没出城的迹象,遂策马转身:“有徐晃在,夏侯尚是不会出城了,回营再议吧。”
强攻城池是最下之策。
刘封没有强破宛城的想法,也犯不着拿将士的性命去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