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上影节邀请 (第1/2页)
《流浪地球》剧组的吃饭方式让热芭有点惊讶…
虽然是搭建的帐篷,但确实是餐厅!
每人一份基础套餐,不够可以自己加…
“现在进步这么多?”
“后续会逐渐在象山推广…拍戏本身很累的,电影产业工业化,那就要从这些最基础的设施开始工业化,吃饱穿暖才有力气打仗,条件好了才能吸引到人才,剧组正规,不止体现在拍摄上,衣食住行都得正规化!”
“那横店呢?”
“我又不在横店混饭吃…好多戏,我都让他们来象山拍…”
沈言说的是实话…
横店有横店集团,而且人家已经规模化、产业化了!
多数人,并不了解剧组,剧组吃饭一般是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人一个盒饭,排队拿了走人,就是常说的领便当。二是做三五个菜放桶里,排队打饭,然后走人…
伙食大部分是外包的,附近找个快餐店做200个便当送来,吃完后人家把垃圾也带走;
有的是剧组自己做。
吃饭的地方是没有的,都是蹲地上,或者找个台阶坐着;
蹲地上吃饭的时候,服装组的老师一直喊:小心一点衣服,别随便坐,别弄脏了,明天别人还要穿呢;
名气大的演员可能有折迭凳子,其他工作人员带着馒头,拿着老干妈,随便蹲个地方就吃了。
吃得好吗?好个屁呀!饭是冷的不说,还没有油水。
最关键的是…你现在去横店,大部分剧组还是这么干…
横店集团成立都快三十几年了!
沈言也懒得管这些,他就管自己能做主的剧组!
热芭很好奇:“那我们《流浪地球》算工业化管理吗?”
郭凡忍不住笑出了声:“我们最多只能算工地化…”
“差远了,”沈言也笑了:“仅仅只是知道该戴个安全帽,知道啥时候吃饭的水平…好莱坞关于电影的制作拍摄标准和流程有600个,而中国剧组,连一个都没有,我们也只是初步规划了十几个日常流程…”
《流浪地球》剧组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流浪地球》在正式开机前用预拍摄了整部电影,然后分割成2000多组拍摄镜头。
所以每个人包括群演都清洗知道自己今天要拍摄内容,要不然那么多国人不同语言,根本没法拍了…
对比一下…《长津湖》剧组!
有个爱尔兰小哥在《长津湖》剧组打过工——饰演美国鬼子。
他在龙腾网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记录自己的打工生涯。
小哥以2.2万人民币的月薪和其他几百名外籍临时演员一起来到中国参演长津湖,加入了林超贤团队。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以包工头拉农民工的模式被随便拉来的,谁都不懂表演,中国籍包工头在他们的工资里面抽成,团队给他们找了个退役老外做了3周的基础军训就去扮演美国鬼子了…
这批人既不懂表演又不懂枪械,更不懂特技。
毫无悬念地,片场状况百出,事故频发…
拍了四个月,小哥又受邀参加《水门桥》的拍摄,在横店呆了一个月。
这次工资改为日结,行动组150美元一天,临时演员100美元一天,离谱的是明明是充满大量爆炸物的战斗戏拍摄现场,居然没有酒精管制,一帮人喝得醉醺醺的拍爆炸戏,让小哥看得提心吊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