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月球》(1/3) (第2/2页)
没想到《月球陨落》会那么烂!
《独立日2》更烂…
其实,外星人入侵类的科幻战争电影,最难讲的故事就是,人类如何与外星人对抗。
为什么呢?
因为外星人可以实现星际传送,那就代表它的文明等级至少是2级以上!
那它对地球的就是降维打击!
地球能战胜他们的唯一方式就是地球自带的病毒…
蒂姆伯顿的《火星人玩转地球》,虽然是喜剧,但未尝不是一种方式。
……
《月球》这个电影很简单,男主Sam(刘得华饰演)在月球工作,负责氦能源的采集。作为月球基地唯一的工作人员,他跟公司签订了三年合约,合约期满就能回到地球上,回到美丽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身边。然而一起事故让他在采集车中遇难,镜头一转,Sam已躺在月球基地内的手术台上。
刚醒来的他听到机器人助手Gerty跟公司管理层的对话,问它“你如何能在一天内销毁一辆采集车和一名员工”。
Sam心生疑虑,不顾Gerty的阻挠坚持要到外面查看…
结果令他毛骨悚然:他在事故发生地点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没错,Sam是克隆人!
这个人有妻有女,到月球上重复劳动采矿三年,采矿结束就能回家。
每日靠妻女的虚假记忆和视频度日,闲暇时养养花、做做雕件。
三年是大限,身体垮了,行将就木,躺在焚化炉里做着和妻女团聚的梦,一瞬烧尽成灰…
这个电影的主题是关于克隆、人性、孤独甚至人伦…
其实从发展包括节省成本角度来讲,克隆人到月球干活,是符合人类的利益的。
毕竟培训一个月球矿工的成本太高了。
而且让一个正常的人类去月球工作三年,风险太大了——长期受宇宙射线辐射,即便基地里有太阳风,太阳光线对人类的影响也是非常大,正常的人是没办法长期居留在月球,而全机械的人工智能在某些情况下是需要克隆人来辅助的。
结局是一个反转——Sam的本体居然是已经去世的月能公司的创始人!
也就是说…老板克隆了自己!
而且跟克隆体植入了记忆…
这个结局让人很意外,直接推翻了所有的前置条件…
整部电影没有纯粹的正反派…
还有,《月球》的成本其实很低,基本都是单人戏份,外加一个机器人…
月球基地是搭建好的!
成本就4000万…
所以,首周末三天票房出炉:3.27亿,大家都挺高兴的!
……
“对我们而言,《月球》的成功意味着很多同类型的电影都可以拍摄…说明观众对小众题材的科幻也是感兴趣的!”
上海,《月球》宣传现场,沈言也来了,回答记者提问。
“因为《机械姬》、《月球》其实是很小众的类型,探讨的主题很深奥…我们也不敢说每个观众都感兴趣…”
“所以,我们在做剧本的时候尽量选择简化场景,从而减少成本…华哥应该知道,《月球》从头到尾都是在我们搭建的月球基地拍摄的,压根没有第二个场景!”
刘得华点头:“确实是这样…而且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个人在演戏…”
导演孔大山在一旁插话:“华哥拍摄的时候,总是会担心效果不佳…”
“因为我没演过这种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