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 第113章 寻求买家(3/4)

第113章 寻求买家(3/4)

第113章 寻求买家(3/4) (第1/2页)

北美时间,8月8号…《寂静之地2》两周票房超过1.4亿美元。
  
  成功续写了系列片票房奇迹。
  
  第一部成本2800万美元;第二部成本了3200万美元…
  
  而且第三部已经立项!
  
  也就是说,除了《人类清除计划》,A24新增了另一座金矿!
  
  加上年初的《分裂》1.17亿美元,《一个叫欧威的男人决定去死》,北美票房1.57亿美元…
  
  A24今年已经有三部北美票房破亿的电影了!
  
  还有一部《遗传厄运》,北美票房7400万美元…
  
  发行的《关灯后》,北美票房6784万美元…
  
  市场份额排名第四,比派拉蒙、索尼都要高…
  
  这些电影都是按照独立电影立项的,或者独立发行的。
  
  毫无疑问,A24已经成为北美独立电影的标杆。
  
  下一步怎么办?
  
  进军发行业务?
  
  组建自己的发行网络…
  
  这个有点难,但也不是不可能!
  
  北美独立电影公司想进军发行业务,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发行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下降,媒体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Netflix、亚马逊、Facebook以及Google等科技巨头改变了媒体内容消费的方式,并主宰了线上发行渠道。
  
  好莱坞六大垄断的发行方式,开始不再受欢迎!
  
  主流院线越过主流片商,与独立制片人直接签订协议的方案即将开启…
  
  而且A24也具备签约条件——年产量扩大到15部以上就行!
  
  但是…A24每年最多制作两三部主流商业片,大部分都是小众的独立电影…
  
  这个是院线方面的顾虑…
  
  A24的发行通常选择洛杉矶、纽约两座城市前期点映,之所以会选择这种发行方式,要的就是这两大都会的观众能起到带动观影浪潮的作用。
  
  小众电影先在纽约和洛杉矶小规模放映,取得高上座率和口碑效应,随后再逐步推向北美各大城市,票房成绩也就跟着来了!
  
  基本上每一部都会跟院线签署发行合同…
  
  也习惯了这么干…
  
  DanielKatz不太想跟主流院线签署发行合同,他担心这么干,会让公司变质!
  
  DavidFenkel的态度无所谓,他现在更多负责燎原工作室的业务,虽然保留A24差不多10%的股份,但他几乎不参与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
  
  另一位创始人JohnHodges则想着拥抱主流!
  
  DavidFenkel干脆询问了公司大股东沈言的想法,后者听完,果断摇头:“神经病啊,拥抱主流…拥抱主流,我当时为什么不直接投资主流电影公司?我投资A24,就是看中公司的独特性…你跟Daniel说,我支持他!”
  
  DavidFenkel则道:“但JohnHodges的想法也有道理,如果一直坚持独立、小众,我们的电影不可能在中国上映,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那你问问他,凭什么觉得A24做主流商业电影,能够跟大厂争夺市场?明星资源、剧本资源包括跟政府的关系…”、
  
  “OK,我懂了!”
  
  DavidFenkel转移话题:“亚马逊那边开价6.35亿美元…奈飞那边,涨到了8亿美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