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你就说义不义吧 (第1/2页)
实际上从槟城搞走的晶圆厂,理论上就是巴统严厉封禁的产品。
巴黎统筹委员会是从五十年代开始对苏系国家禁运的贸易封锁组织,过了几年才把内地加进封锁名单,然后迅速上升到封禁品类比大毛二毛都多。
可能内地太生机勃勃了吧。
HK也恰恰就是顺着这种封锁,才加倍的繁荣重要,大批量的做不到,总能细细摸摸的搞点。
至于内地那几个港口,就算做大做强,没有被纳入国际航运联盟的垄断就没有船舶来停靠装卸,只能充当人家指定枢纽港下的喂给港。
所以本来让卫东就算是花旗公司股东,要把这些货送到内地,也需要先打报告申请,这是突破禁运的逆天之举。
如果被发现,或者未来这家厂开始投产,出现在AMD、苹果公司这类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财报表上,很可能被重罚。
但现在是资本家自己在唯利是图,他们找到条理由,这是七三年开建的老厂,已经不是最尖端的设备,所以转移到内地建厂并不在封禁名录上。
至于股东拿到后再做什么改进提升,那都是另一码事了。
更主要是从七十年代末开始,欧美国家陆续建交,内地已经引进了一大批军民两用军事技术和装备。
巴统先后放宽各种技术产品出口审批程序。
就在去年又决定对内地实行自由出口,出口审批权下放给各成员国,不再逐项报批,对华出口管制极为宽松。
让卫东就恰恰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钻了空子,他知道这是个很大的空子。
这几年耗费多少亿进口那么多车,真不如花在刀刃上进口这,起码能在八十年代拉平芯片制造水平。
哪怕后面再关闭,哪怕是培养保留相关技术人才,也能让差距点从这个时候开始算,战略意义就完全两样了。
这才是他有点上头,无论如何都要把东西搞回去的最大原因。
漫不说三四十年后的芯片封锁,就算他现在的电脑生意,也不可能永远被别人捏着只能用6502吧,那才是十多年前的芯片,十几美元一个的芯片,能好到哪里去?
现在把这个搞回去,捏把捏把的能产286,那就完美匹配八十年代,要是能悄悄突破386,连整个九十年代都勉强够用。
所以跟着专家参观了封装厂,让卫东心里只有嚎叫,搞回去,一定要搞回去!
如果不搞封装厂,晶圆片做出来,也要送到这里组装成型,最后还不是被人卡了脖子。
当然,最难的搞定的晶圆片已经能做了,锡州厂也有一定的封装能力,拼了命估计未来也能赶上。
但都不如这现成的娃,捡回去就能孝顺啊。
专家评估确实是如果要匹配新的晶圆厂,这里也要投资两千万美元左右改善升级。
林望复对这边更在行,他一直设想在自己的声卡芯片里,增加一组脉冲编码调制来形成PCM回路,把原始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脉冲信号,让电子音很重的声卡,真正朝着音质逼真的方向靠。
这是新坡加那边的电子产业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之前只能想想而已。
但这家封装厂升级后,就能定制他要求的这种芯片。
现在肯定百般推荐升级,他甚至可以驻厂当一线工程师陪着把这种芯片搞出来,就能让声卡领先全世界!
当然这话是下来给让卫东说的,只有发哥在边上尽力听得一知半解。
好在他演技精湛,居然能让眼神不那么空洞空白。
林望复吃惊的是让老板的目光也不空白:“我知道你的意思,如果这玩意儿研究出来,肯定就发大财了,但就像我给发哥表达的意思,如果你只是个新坡加小老板,做成这么牛逼的东西也保不住,得跟大公司合作,可史蒂夫这个人,嘿嘿,如果你告诉他的只是个想法,他有的是牛逼人物能给你做出来,还做得比你好,所以只有你自己先做出个东西,有专利了再跟他谈,才能保证把你当个人。”
这是让卫东做PPT得到的经验,老黄他们做的那个基础版再差,那也占住了专利位。
殊不知这就是几十年后林望复输到吐血的脚本。
是林望复先做出MP3播放器,史蒂夫在某个电子展上看到,触发灵感要求技术授权或者合作投资,被林望复拒绝后开始了十来年的大战,最后财大气粗的苹果败诉赔钱时,林望复已经基本被拖垮了。
史蒂夫对天才很宽容,但如果是不跟他走的天才,那就绝对会当成死对头痛下杀手。
所以现在二十多岁的林望复哦哦哦:“那我悄悄滴,把这个芯片藏在一堆其他方案里面找他们打样做测试。”
让卫东看眼听得完全不懂,但表情依旧津津有味的发哥,调侃他:“有兴趣吗,跟我俩的声卡公司入股,包你赚钱。”
发哥说好:“不过我只有一千万港币,还准备在你隔壁买套房做邻居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