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晋末长剑 > 文明的假设

文明的假设

文明的假设 (第1/2页)

发现很多人不了解黑麦这种农作物,就简单介绍下吧。
  
  一、起源
  
  黑麦最初其实是一种野草,而且是小麦田里常见的野草。
  
  在大约中国夏商时代,那是一个气候温暖期,到商朝后期结束,进入寒冷期,世界其他地方大同小异。
  
  在那个温暖期,中国中原有犀牛、大象,可见气候炎热的程度。
  
  在中亚、西亚,小麦能种到很远的北方,同样是因为气候太温暖了。
  
  但在进入寒冷期后,事情产生了变化,小麦种植线开始逐步南移,原本适合种小麦的地方变得不适宜了,因为太冷。
  
  而黑麦则适应了环境,并且在竞争中打败了小麦,成为当地主导优势作物。而在气候越来越恶劣的时候,黑麦很可能与当地残存的小麦杂交,变成了谷物。
  
  这个时候,黑麦就成了寒冷地区的优势农作物了,主要产区在阿富汗高寒山区、波斯部分地区。
  
  由于其起源过程,黑麦具有极强的寒冷抗性及杂交能力。
  
  有人曾做过实验,地点是勃兰登堡(这地方不太适合小麦种植,非德国传统小麦种植区),小麦、黑麦1:1间种,三年时间内小麦全部变成了黑麦作物。
  
  以上实验表明:哪里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小麦生长,适应性更强的黑麦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传播,击败敌人的速度快得惊人。
  
  土耳其寒冷山区的农民经常尽力清除小麦田里的黑麦,但没过几年,黑麦又从小麦田外围边缘开始入侵。
  
  这个事例表明:在小麦、黑麦都能适应的气候条件下,黑麦仍然很顽强,想方设法抢夺优势作物的地位,如果没有土耳其农民的人为干涉,小麦会落败。
  
  二、种植
  
  黑麦向西传入罗马帝国后,一开始并不受重视。
  
  当时罗马人种植的是二粒小麦(四倍体)、面包小麦(六倍体)和大麦,一粒小麦(二倍体)被认为是杂草——也有科学家认为一粒小麦是杂草入侵二粒小麦田杂交产生的。
  
  面包小麦(六倍体),起源有争议,据说是山羊草入侵二粒小麦衍生而来的。
  
  麦田中混杂着大量杂草,其中很多是各种小麦的亲本类型植物,杂交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比如斯佩尔特小麦(六倍体),这是一种二粒小麦自西亚传入欧洲后在当地杂交出来的一种作物,最初出现在瑞士。
  
  还有球棒小麦等玩意(带山羊草染色体),怀疑也是山羊草与四倍体小麦杂交出来的六倍体小麦。
  
  扯远了,现在谈黑麦。
  
  黑麦是二倍体,进入罗马帝国后最先得到一定规模种植的是阿尔卑斯山区,然后在高卢传播,成为当地贫瘠寒冷的山区以及有大量干硬土壤地带的首选农作物。
  
  再后来,慢慢进入蛮族区域,比如德意志中部、北部。
  
  罗马灭亡后,在斯拉夫地区广泛传播——注意,这里是“早期斯拉夫地区”,如霍尔斯坦、勃兰登堡、萨克森、西里西亚等,现今德国的东部地区都是中世纪德意志人征服、驱逐斯拉夫人得来的土地。
  
  黑麦还在这一时间传播进了英国。
  
  甚至!因为蛮族入侵,黑麦居然又黑色幽默般传回了意大利北部乃至意大利南部。
  
  不过进入意大利南部的很可能是当时出现的一种天然杂交品种,即二倍体黑麦和六倍体小麦搞出来的一种黑小麦或小黑麦(我也不知道是六倍体还是八倍体……)。
  
  黑小麦或小黑麦是好东西啊,兼具小麦的产量以及黑麦的抗逆性——抗逆性是一种学术术语,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
  
  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流行开来,可能是实在太难吃了。
  
  最后总结一下,在黑麦传入欧洲后,大体形成了一个格局——
  
  西欧贵族老爷吃面包小麦,因为它能搞出最优质的面包粉,但这种小麦不够抗病,没法大规模推广,只能专供老爷,在中世纪早期(中国南北朝时期),面包小麦居然种在菜园里!!!
  
  普通人吃四倍体二粒小麦——如果能吃到麦子的话,毕竟农奴吃不到自己种的粮食很正常嘛。
  
  蛮子因为多在冷得一笔的中东欧、北欧,所以吃黑麦或燕麦——燕麦最初也被认为是杂草,混在二粒小麦中,一起自西亚传入欧洲,在当地不知道怎么瞎搞杂交,整出来了作为谷物的燕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