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王府夜谈话,御驾亲征 (第1/2页)
咚咚咚~
三声敲门声传来,王节庵一下子就警惕了起来。
“谁!”他开口喝问了一句。
不管是他的妻妾还是管事、奴仆,都没人会这么敲门。
只有不知他习惯的人,才会这么做。
所以这必然是个陌生人。
他是有练武的,只是并没有多强,在江湖上也只是中等水平。
能够悄无声息潜入他府邸,瞒过府上的侍卫、门客、供奉,绝对不是一般人。
“客人。”楚丹青应了一句,他没想到王节庵会这么警觉。
要么是做贼心虚,要么是常有刺杀。
王节庵听到这话却也是眉头一皱,按理说这个时辰拜访,必然是没有什么好事。
但事已至此,自己若是拒之门外不仅无用,还显得自己心虚。
“请进。”王节庵舒展眉头,开口说道。
楚丹青则是推门而进,王节庵一见楚丹青,身后跟着郭铭和大宝。
“客人深夜来访,是有什么要紧事吗?”王节庵随手合上了手上的公文,问道。
“事是有,不过现在应该不要紧了。”楚丹青说着,取出了当初从蜡丸里拿出来的纸条。
“这是斡亦剌太师朱世昌.”
楚丹青把情况一说,包括钟皓之死等等。
“那圣旨是假的。”王节庵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惜了这等忠臣良士。”
虽然他看钟皓不爽,但还不至于去添油加醋。
对方临死的表现虽然双标,但行为确实是忠臣。
论迹不论心,不要看他的想法,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这事周总兵也说了,但是他过不去这个坎,半路就喝药死了。”楚丹青说道。
王节庵是兵部尚书,从某种意义上,发圣旨这种大事肯定会知道的。
圣旨可不是皇帝写一下然后盖个印就可以往下传了。
那是有专门的流程,除非你是开国皇帝或者李世民这类能给开国皇帝封太上皇的太宗。
不然肯定不会直接出门。
而作为兵部尚书的王节庵,这种发向边关的圣旨他在流程范围内。
“至于文康走私贩卖之事嘛。”王节庵说道:“此事我早已经知晓了,然而没有证据。”
“他在朝堂上权势滔天,得着陛下的宠幸,若是按那朱世昌所言保住钟老大人确实不难。”
“可要想扳倒他,怕是难之又难,除非有走私贩卖的实证或者他失去陛下恩眷才有可能。”
话一出来,楚丹青就立刻明白了。
这文康就是缙帝推出来的刀。
真正的权力怕还是集中在缙帝的手上,否则王节庵这么一个实权的兵部尚书也不可能被压制。
“皇帝不知道他做了这么些个事?”楚丹青问道。
王节庵沉默了,叹了一口气:“应当是知道的。”
走私贩卖所得银两,怕是大部分进了缙帝的内帑。
至于假传圣旨之事,皇帝肯定也知道。
之所以放任,也简单。
等文康用的差不多了,成为杀他的证据之一。
至于死的钟皓?说实话,别说缙帝了,王节庵都觉得他除了忠心真没什么用处。
若是真有能力,也不至于会连这么一点小事都办不好。
当年使团之事发生后,缙朝也和斡亦剌沟通过,甚至边境都出了摩擦,也打过两场。
后面两国也是再继续互相出使使团,都没有出什么问题。
然后就把钟皓的事情冷处理了。
王节庵乃至是朝廷,那时候都以为钟皓死了,毕竟一点消息都没了。
谁能想到对方居然如此坚强的活着。
而且他也是真不济,去的时候把事情搞砸,回来更是折腾了一大圈什么都没办成。
因此他就算是归国回朝,也只会被缙帝安排成泥塑菩萨供着当标杆。
“这样啊。”楚丹青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王节庵并没有说谎。
那就很好了,皇帝和文康这两个都别想看见明天的太阳了。
待会出了府邸,他就直奔皇宫而去。
“三位来的正好,王某有一事相求。”王节庵转移了话题,脸色一肃说道。
“请说,只要不是太麻烦,能帮的我出一份力。”楚丹青倒是没有直接拒绝。
听到这话,王节庵说道:“三位今日入城时,应当也是听说过了斡亦剌使团之事吧。”
“倒是听说过,是因为比武之事吧。”楚丹青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肯定是王节庵看到他们能悄无声息的摸到书房,想着借他们的武力扳回面子。
“正是。”王节庵直接说道:“我想请三位为国出力,与那斡亦剌胡人斗上几场。”
王节庵自然是默认了楚丹青他们三个人是缙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