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二十六章 金杯共汝饮(2)

第九百二十六章 金杯共汝饮(2)

第九百二十六章 金杯共汝饮(2) (第1/2页)

接下来的一个多时辰,赵煦全程都在看歌舞。
  
  不得不说的是,宋代的宫廷歌舞,确实很有风韵。
  
  即使赵煦在现代,也算是见多识广了。
  
  但时隔多年,再次欣赏中古时代的宫廷歌舞,依旧是津津有味。
  
  这是因为大宋的宫廷歌舞,承袭自唐代的大曲。
  
  嗯,就是到了新世纪,依然被人津津乐道的《霓裳舞衣曲》、《唐王破阵乐》,就是唐大曲舞蹈的巅峰杰作。
  
  同时呢,宋代歌舞,还吸收融合了大量大宋特色。
  
  使其在唐代大曲的基础上,浸润了更多属于宋代的特色。
  
  当然了,这也使宋代宫廷舞蹈,失去了唐人大气磅礴,气吞万里的气势。
  
  却又多了些宋代的雅素与内敛。
  
  最进步的,莫过于宋代宫廷歌舞,开始出现了剧情。
  
  从‘散序’、‘中序’、‘破曲’,层层递进。
  
  再配合上舞者开始专业化的分工,以及大量乐器的使用、合奏。
  
  于是,哪怕在现代,看惯了娱乐的赵煦,也是沉浸在歌舞的盛宴中。
  
  直到舞蹈结束,领舞的‘花心’和负责报幕的‘参军色’,率着舞女们徐徐躬身退场的时候,他都还有些意犹未尽,于是对身边的童贯吩咐道:“童贯去告诉内侍省,今夜宫宴,朕很喜欢!”
  
  “人赐帛一匹,钱五贯!”
  
  “诺!”童贯立刻领旨,将这个事情记了下来。
  
  做完此事,赵煦就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用着红枣与桂圆干煮好的热饮。
  
  接着,赵煦就看向了诸位元老、宗室重臣以及燕达与苗授这两位殿帅。
  
  “诸位爱卿,可愿陪朕到集英殿后去走一走?”赵煦微笑着问道。
  
  众人早已有了准备,听到赵煦发令,纷纷拜道:“诺!”
  
  赵煦便站起身来,童贯立刻将一件用着上好的白貂貂皮所制的披风,披到他身上。
  
  一队沉默的御龙直,立刻将他簇拥起来。
  
  诸位元老与宗室重臣、两位殿帅,则依着地位次序,跟在赵煦身后。
  
  一行出集英殿后殿,沿着回廊,在这冬日的寒夜,向着前方的殿阁而去。
  
  而在所有人的前面,是十余名提着灯笼的内臣。
  
  橘红色的灯光,破开黑暗,照亮着前方的路。
  
  今夜的气温,似乎比过去几日还要冷一些,即使赵煦穿着貂衣,戴着棉制的幞头,但没一会小脸也被冻的通红。
  
  好在,只走了不到一刻钟,前方灯火通明的阁楼就已出现在眼前。
  
  赵煦抬头,看向那些阁楼。
  
  此地,就是大宋朝比崇文院还要机密的地方——列圣御阁!
  
  是收藏与供奉,自太宗以降的列祖列宗的重要御笔诏书、册文、法令的地方。
  
  这些御阁,沿着集英殿后西侧的宫墙,一字排开。
  
  从西向东,分别是龙图阁、宝文阁、天章阁以及刚刚落成不久的显谟阁。
  
  显谟阁,自然就是赵煦之父,已故的大宋先帝的御阁。
  
  阔步走到这御阁之前,赵煦抬起头,看向这三层的阁楼。
  
  然后,他轻声道:“此,显谟阁也!”
  
  “皇考御笔文集供奉之地!”
  
  群臣虽然早已猜到了,但还是纷纷恭恭敬敬的对着眼前御阁行礼:“臣等恭拜大宋神宗绍天启运英文烈武圣孝皇帝!”
  
  赵煦则是郑重的在御阁前,磕了一个头,然后就领着群臣,拾级而上,登上这显谟阁,推开閤门,一个个烛台中,燃烧的蜡烛,照亮了这先帝御閤内的景观。
  
  那是一层又一层,被严格按照着先帝登基之后的岁月,盛在一个个玉匣或者漆盒内的御笔诏书、诗词等内容。
  
  其中许多,都是重要的历史文件。
  
  若能传到后世,可能件件都是国宝!
  
  尤其是那两封拜王安石为相的大诏原件,更是历史本身!
  
  可惜,这些东西,都在靖康之难中,被金兵所焚毁。
  
  就如,现在正在皇城之中,那台正在建造的全世界最先进的机械钟表与天文观测仪——元祐浑运台。
  
  也如,现在还无比繁华,恍若是一座不夜城的汴京城。
  
  看着眼前的景象,想着在现代的见闻。
  
  赵煦便转过身去,看着跟随他一起入阁的诸位大臣,他平稳而有力的道:“朕意在明年正月,正式布告天下,皇考文集御笔,皆已供奉于显谟阁,要令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同奉皇考御笔文集,以为子孙万代之训!”
  
  虽然说,赵煦的父皇在生前,做了很多错误的决定。
  
  但有一个事情,他做的很正确。
  
  那就是任用王安石来变法!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虽然这三句话,大概率是别人栽赃给王安石的。
  
  但王安石本人从未否定!
  
  深宫中的君主,也未曾否定、质疑这三句话的正确性。
  
  这就使得熙宁变法,在这位君主驾崩后,也成为了祖宗之法!
  
  这虽然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
  
  可是,无论是后来赵煦搞的绍圣绍述,还是赵佶那个混蛋搞得崇宁新政。
  
  法理来源都是这个!
  
  子承父业,天经地义!
  
  “朕闻诗云: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唯新!”
  
  “圣人之语,严父教诲,朕不敢或忘于一日,即位以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朕之不德,而羞先帝之圣德!”
  
  “幸赖母后保佑,祖宗荫庇,诸位髃臣辅佐,宋祚乃有今日中兴之景!”
  
  尽管,赵煦的话,让文彦博、张方平、冯京这三头老狐狸,听得心惊肉跳。
  
  他们都不傻!
  
  自然听得出,赵煦话中隐含的政治意味——什么叫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同奉皇考御笔文集,以为子孙万代之法?
  
  而先帝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情。
  
  第一:变法。
  
  第二:打党项!
  
  所以,小官家的意思是——朕和朕的子孙,要永遵先帝之法?
  
  至于之后的那一句‘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更是彻底不演了,摊牌了!
  
  坏了!
  
  这是鸿门宴!
  
  是逼着他们交投名状!
  
  三只老狐狸,一时方寸大乱。
  
  正犹豫着,不知是该附和,还是装哑巴?
  
  耳畔,就已响起了荥阳郡王曹佾那苍老的声音。
  
  “陛下至孝至德,臣以为实乃是古往今来最为孝顺之人!”
  
  “这老烂羊头,真不要脸!”三位元老心中剧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