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宋传统——士大夫内斗 (第2/2页)
彼此咬成一团,打成一片。
你骂我小人,我骂你奸佞。
你指责我‘毫无才干’,我指摘你‘本无才德’。
你说我是‘幸进小人’,我就说你在‘阿附权贵’。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在现代历史书上,伟光正的君子人物们,一个个都是狼狈不堪。
苏轼、苏辙兄弟和他的朋友们、程颐和他的学生们,司马光的徒子徒孙们……
全都在烂泥里打滚,个个都把自己搞的灰头土脸。
论斗争之激烈,丝毫不逊熙宁、元丰的新旧党争。
等到绍圣,新党上台,清算完旧党后。
新党内部,也在瞬间原地裂开。
熙宁派、元丰派……
章系、曾系、李系、邓系、韩系……
一眼望去,朝堂上山头密密麻麻。
各种合纵连横,各种互相扯后腿、下绊子、使刀子。
也就是章惇手腕厉害,同时,他深得赵煦信任与支持,才没有闹得很过分。
但章惇在绍圣、元符年间,也经常被人搞得灰头土脸。
经常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各种明枪暗箭,射成马蜂窝。
所以,章惇只能定期的上劄子求去。
每次赵煦都得和他演戏,向内外宣示章惇圣眷深重,才能保护住他。
而从元丰八年至今,朝堂大体平静。
虽然中间偶有风波(譬如说王岩叟、刘挚、上官均等人都曾想要搞党争,但被赵煦强力镇压),但总的来说,新旧两党的领袖,都在赵煦的手腕下,只能捏着鼻子,选择和衷共济,暂息争斗。
但,这就像是个压力锅。
长期的压制,使内部矛盾,日益积累,却得不到发泄的通道。
各个派系,在政治上的龃龉,越发深厚。
这样下去,迟早是要爆炸的。
尤其,大宋朝的政治体制,天生就是为了诱发政治斗争而设计的。
大小相制,异论相搅的祖制下,都堂的宰执们,或许可以妥协、交易、让步,以求和衷共济,政治稳定。
但,下面的年轻人,那些急于出头和进步的激进派。
可不会管什么大局、安定。
他们对自己眼里所认定的小人、奸臣,更不会有什么妥协和忍耐。
在他们看来,老登讲什么‘大局’、‘隐忍’、‘团结’。
实际上是上车后,把车门焊死,不给自己进步机会的霸蛮行为。
赵煦能摁死王岩叟、刘挚、上官均们,但新的王岩叟、刘挚、上官均们会迅速填补空白。
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搅风搅雨。
在这个角度来说,这些人其实都属于现代所谓的《抡语》思想拥趸。
恩,就是将那个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解释成早上打听到你家的地址,晚上你就可以准备去死了的抡语思想。
故此,在风波伊始,赵煦就没有选择强力镇压。
因为他知道,这些混蛋不发泄完不满,不把朝堂上下搞得一团糟,搞到他们自己都开始后怕的话。
就算现在压制下去,那他们迟早也是会爆发的。
而且,下次爆发,他们必然搞出一更大的乱子。
而明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
诸多改革和诸多政策,都会落地。
科举扩招、棉花、蔗糖贸易将进行兴盛、海上贸易将开始爆发,盐法、茶法都将迎来变革。
这么多事情,都扎堆在一年内出现。
赵煦知道,若现在不让这些家伙好好的闹上一场,发泄一番。
到了明年,这些混账就可能借机生事,甚至搞出一个叫赵煦尴尬的大新闻来。
所以,赵煦选择了冷眼旁观。
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
事实也如赵煦所料一般,不过数日,新党和旧党内部的激进派,就联手给赵煦上演了一场好戏。
其撕逼之激烈,互咬之疯狂,局势之混乱。
堪称是自熙宁变法以来最激烈的乱局之一!
能比得上现在朝堂上的混乱局面的,大抵也就只有当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前后的政局了。
那时,新党和旧党大撕特撕。
新党内部和旧党内部,同样在大撕特撕。
吕惠卿的赫赫有名,就是在那一次的乱局中所铸就的。
其以一己之力,将韩绛这个宰相压的喘不过气来。
同时,压制着包括曾布、章惇在内的新党竞争对手。
更将旧党那些敢于冒头和质疑的人,统统碾压!
搞得从此之后,朝野内外,新党、旧党,都闻吕惠卿而色变。
以至于到了现在,都还有人畏吕惠卿甚于虎豹。
毕竟,虎豹不会冲到汴京城里咬人。
但吕惠卿会!
心中想着这些,赵煦就只听向太后道:“六哥,如今朝野内外,人心混乱,都堂上下,荆棘遍地,若是一个不慎,吾恐元祐以来,国家安定,朝野祥和的中兴之相,毁于一旦!”
“若是这样,吾有何颜面,去见先帝于永裕陵?”
这次的动静,是真的太大了!
根本没有面对这种规模的乱局与政治斗争经验的向太后,几乎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但现实,却逼迫着她,不得不尽快拿个主意,做出决断。
因为她知道,若混乱蔓延下去的话,庆寿宫就可能找到重新临朝听政的机会。
对于庆寿宫,向太后现在的心态,和元丰八年那会,已经完全不同了。
当时,她能接受两宫垂帘听政,是为了确保赵煦登基,也是为了安定朝野。
可现在,她已不能接受庆寿宫回来。
在经历了今年的这一系列风波后,向太后现在很怀疑,庆寿宫很可能对扬王有着某种不该有的期待。
不然,解释不了庆寿宫为何,一直特意偏袒、保护扬王。
更解释不了,为何庆寿宫那么在乎扬王的名声、声誉!
甚至不惜为此,违背宗法伦理,迫害无辜的扬王妃!
扬王只是亲王!
亲王要名声和声誉做什么?
正常不是应该,顺水推舟,让扬王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到六哥和自己这里来哭着谢罪吗?
难道,庆寿宫会认为,自己这个皇嫂还有六哥这个皇帝,会惩罚、为难扬王?
燕恭肃王(赵元俨)的作业就在那里,为什么就不抄?!
向太后只能认为,庆寿宫的姑后,从元丰八年迄今就从未死心。
这是向太后绝对无法接受和容忍的事情。
已经涉及到她的底线!
她绝不会,也不可能退让!
退,不仅仅六哥安危难保,便是她自己以及整个向家,都可能陷入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