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八十六章 宋辽之间的双向奔赴

第九百八十六章 宋辽之间的双向奔赴

第九百八十六章 宋辽之间的双向奔赴 (第2/2页)

“为此,我可以答允南朝,用市价的三倍购买其稻米!并以黄金白银支付粮价!”
  
  大灾之前,耶律洪基自然知道,粮食是很珍贵的。
  
  想要南朝人答应,大量向大辽出口粮食。
  
  就只能用重金诱之!
  
  三倍市价只是听着高,实则在如今的局势下,就和半卖半送差不多。
  
  所以,耶律洪基只能使出南朝小皇帝最喜欢的东西——真金白银。
  
  “唯……”耶律永昌顿首:“只是……”
  
  “臣听说,南朝去年也遭了灾……其未必肯答应……”
  
  耶律琚每隔半个月,都会派人送回报告,言及大宋内外诸事。
  
  自然,他也报告了大宋从去年十二月开始遭遇的雪灾。
  
  受灾地区,包括了开封府、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
  
  大宋朝廷,宣布了大量赈灾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耶律永昌很怀疑,大宋朝廷会不会答应?
  
  毕竟,黄金白银虽好,却也不能吃。
  
  耶律洪基摇头:“南朝所遇者,不过雪灾而已!”
  
  “他们开春后,依旧可以春耕!”
  
  “如何像我朝与草原阻卜诸部?”
  
  辽国的契丹和奚部,至今还有着大量的牧民。
  
  一场雪灾下来,一个又一个部落的牲畜,被集体冻死。
  
  去年夏天的旱灾,又使幽燕十六州的土地大面积歉收。
  
  若非是从南朝用交子采购了十万石的粮食。
  
  去年的高丽战争,恐怕就不得不停下了。
  
  这也是,耶律洪基会答应大宋调停的原因之一——被人卡脖子了呀!
  
  “无论如何,十三郎都当从南朝采买到足够数量的粮食!”
  
  “最迟在四月,我要看到起码二十万石粮食入境!”
  
  只有先得到最少二十万石的粮食,耶律洪基才敢,命西北路招讨使开辽国山北诸路的粮库。
  
  只有山北诸路开始放粮,阻卜人才会启程西征。
  
  毕竟,他们得保证自己走后,家里的老幼妇孺不会挨饿。
  
  “唯!”面对耶律洪基的态度,耶律永昌只能选择服从。
  
  “这第二个事情……”耶律洪基调整一下坐姿,接着说道:“便是和南朝的科举有关!”
  
  “十三郎此行,到汴京的时候,应该差不多就是南朝科举放榜前后了……”
  
  “若运气好,说不定能赶上南朝的琼林苑!”
  
  耶律永昌抬起头来,看向他的君主。
  
  耶律洪基却是漫不经心的说道:“卿且记得,将南朝科举的情况,仔细记录下来……”
  
  “务必将南朝科举前十的文章,都收集起来,然后送回国中!”
  
  “此外,多收集些南朝的小报……”
  
  “比如说汴京新报、汴京义报……”
  
  “尤其是,汴京新报近来新刊载的《大唐西域释厄传》!”
  
  “十三郎记得,尽可能的多收集,誊抄好后,送回国中……”
  
  “唯!”耶律永昌长身而拜。
  
  随着宋辽交易贸易的兴盛,如今的上京城里,不仅仅开始流行起南朝汴京的生活方式。
  
  也跟着兴起了汴京的娱乐,汴京的文化。
  
  甚至,连瓦子都出现了!
  
  来自西域的胡姬、高丽的新罗婢、日本的黑齿奴……都开始出现在上京城内,叫上京城的契丹贵族,好好的开一回眼界。
  
  自然的,随着贸易兴盛,来自汴京的小报,也跟着流入了上京城。
  
  然后……
  
  一炮而红,迅速的成为了辽地南北两院的权贵们所追捧的东西。
  
  汴京义报上,所刊载的文章、诗词,让辽地的文人、士大夫们如痴如醉,恨不得逐字逐行的仔细分析,反复研读。
  
  而汴京新报上所报道的汴京市井故事、美食以及连载的故事,则在贵族特别是衙内群体中,引发了海啸一般的反响。
  
  衙内们天天做梦都在想着,何时去汴京真正游玩一番,去领略那州桥夜市的美景,去看那汴河上的风月,与李师师、徐婆昔、王京奴等被汴京新报,形容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般的美人,同枕而眠。
  
  同时,汴京新报如今已经连载完成的《三国演义》,也在上京城里流行起来。
  
  不过,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零零散散的流入,所以,很多人看的都是些残篇。
  
  但即使如此,依旧让人如痴如醉。
  
  而今年开春后,从汴京随着商旅队伍,一起回来的《汴京新报》上刊载的全新故事《大唐西域释厄传》,更是刚刚进入上京,就迅速的引爆了整个上京城。
  
  据说,连宫里面的皇后和皇贵妃,都迷恋上这个新故事。
  
  只是……
  
  耶律永昌抬头,看向耶律洪基,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缘何这般关注那汴京新报上的故事?”
  
  耶律洪基咧嘴一笑,然后合十礼赞道:“我佛慈悲!”
  
  “我欲将那故事,传与阻卜诸部……”
  
  “使阻卜诸部皈依我佛!”
  
  草原上的阻卜人,信仰非常驳杂。
  
  有萨满教的,也有信大食教的,还有信景教的,甚至连祆教都有人信。
  
  这让历代辽主,头疼的很。
  
  任何统治者,都很清楚,宗教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
  
  用的好了,甚至胜过百万兵。
  
  但,草原上的阻卜诸部,信仰如此驳杂。
  
  让辽人真的是无从下手。
  
  这个时候,汴京新报上连载的《大唐西域释厄传》传到了上京城。
  
  耶律洪基第一时间就知道,这个故事,对于辽国的重要意义——它只要传到草原上的阻卜部落中,并流行开来。
  
  那么,佛道两教的信仰,也就能随之传入。
  
  而辽地不缺道士、和尚。
  
  只要能让阻卜人接受了《大唐西游释厄传》,那么,辽地的道士和和尚,也就能随之进入阻卜各部传教。
  
  耶律洪基如今就在动员道士、和尚。
  
  和尚们倒是很踊跃。
  
  尤其是那些在皇家寺庙里的年轻僧人,都有着传法的欲望。
  
  就是道士们,似乎没什么兴趣。
  
  比起传教,牛鼻子们更愿意宅在道观里,打坐修道。
  
  再说了,牛鼻子们那一套其实很看信众的文化水平的。
  
  玄之又玄的东西,没有文化的人,真的听不懂,也很难代入。
  
  反倒是大和尚们,非常有创新精神。
  
  只要能传法,什么瞎话都敢往外编。
  
  同时,大和尚的技能也很多。
  
  好多人是既懂佛法,还懂医术甚至能兼好几个其他职业。
  
  是既懂算命也能看风水,还能做法事。
  
  所以,也就不要怪,道士被大和尚压着打了。
  
  加上契丹人本就崇佛。
  
  于是,耶律洪基很自然的就会选择支持佛教北传草原阻卜诸部。
  
  耶律永昌对此,自然没什么态度,闻言便拜道:“臣知道了!”
  
  这种事情他不做,耶律琚也会做的。
  
  因为,大宋的小官家,特意和他们说过。
  
  大辽这边,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满足。
  
  像是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甚至就是小官家亲自安排,跟着商货一起送过来的。
  
  那位小官家,一点也不像之前的赵官家们。
  
  之前那些赵官家,是严防死守,生怕大辽这边知悉了南边的情况。
  
  他就反过来了。
  
  只要是公开出版的书籍,都是敞开了对大辽供应,不设任何限制。
  
  耶律洪基嗯了一声,然后轻声道:“至于这第三个事情……”
  
  “十三郎应该知道……”
  
  “与成安公主有关……”
  
  “宋辽兄弟之邦,理当结秦晋之好!”耶律洪基说道这里,就提高了些声音:“再过两年,便是澶渊之盟缔结八十五周年了……”
  
  “我以为,宋辽关系宜当更进一步!”
  
  “故,我欲以成安公主为南朝皇帝之妃!”
  
  “此事,十三郎到了南朝后,要将之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至少也当让南朝皇帝答允,在澶渊之盟缔结八十五周年时,与我朝议亲!”
  
  这个事情耶律洪基的心病。
  
  亦是他认为的‘大安盛世’的最后一块拼图。
  
  只要能完成这个历史使命,那么他将来到了九泉之下,见了承天太后和圣宗皇帝,也能昂起头来,无愧于心!
  
  耶律永昌听着,却是神色古怪的抿了抿嘴唇,然后俯首拜道:“诺!”
  
  “臣当竭尽全力,助陛下成此心愿!”
  
  以他在大宋的见闻来看,大宋的大臣们,对宋辽联姻是一百个不情愿。
  
  但,那位小官家的态度,却是暧昧的很。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官家对此恐怕是欢喜的。
  
  所以啊,这是双向奔赴!
  
  这个事情,必定能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