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猎人通常以猎物的身份出现 (第2/2页)
“奴谨遵娘娘令旨!”少女盈盈一福,然后怯生生的,踱着莲步,弓着身子,来到朱氏面前。
一如几近二十年前的那个下午,她被人领着,到了庆寿宫的慈圣光献面前一样。
朱氏回忆着往事,便拉着面前少女的小手,柔声道:“好孩子!”
“往后就跟着本宫吧!”
“奴谢娘娘大恩!”
……
“大家……”童贯悄悄的来到赵煦身旁,压低了声音,禀报着:“臣听说,昨日太妃娘娘,领了一个未请出受官身人,到了保慈宫,求了太后娘娘慈旨恩典……”
“哦!”赵煦放下手中的书册,回头看着童贯:“说说看,怎么回事?”
童贯原原本本的将事情,给赵煦禀报一次。
当然,内容是梁从政告诉皇太妃朱氏,朱氏又上禀向太后,然后从向太后宫中传出来的N手消息。
很多情况,都已经失真。
甚至,唯一可信的内容,可能就是梁从政献了个小美人给皇太妃,皇太妃甚爱,于是到保慈宫中,求了太后慈旨,给那美人要了个霞披。
有霞披,就是命妇。
宫中的命妇,自然就是未来的妃嫔。
赵煦听完,在心中暗道:“这梁从政,倒是动作蛮快的!”
“就是……”
他看向皇太妃殿所在方向:“姐姐,能降得住刘氏吗?”
他感觉很悬。
因为,在他的上上辈子,朱氏就没有降住刘氏。
当然,这也和刘氏的出身有关!
赵煦抿了抿嘴唇,记忆里,和刘氏的初遇在脑海中浮现。
那是元祐六年的事情了。
那时候的赵煦,已经长大了。
无论心理还是生理,都已经成年。
但他一直很好的掩饰着自己,沉默寡言,静静的观察着身边的一切。
无论是谁,不管是什么事情,他都不干涉、不评论、不发表意见。
到了朝堂,就装哑巴,到了经筵,就装聋子。
然而,庆寿宫的老祖母,却还是不肯放过他,还是要试探他。
于是,就有元祐六年的皇后人选博弈。
孟卿卿,几乎就是庆寿宫强按着他的头,让他接受的。
而他别无选择,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某个下午,赵煦和往常一样,走在福宁殿外的御道的时候。
一个穿着淡青色衣裙的少女,闯入了他的视线。
只一眼,赵煦就被她的美貌所俘虏。
对皇帝来说,既然看上了一个女人,那么,立刻带回宫中宠幸,完全合情合理。
即使,这个皇帝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帝王。、
为所欲为,不受任何礼法、制度限制。
只要他愿意,可以践踏一切制度、规矩和纲纪!
于是,那一天之后,少年皇帝身边多了一个御侍,宫中少了一个女官。
回忆着此事,赵煦就笑了:“盈盈,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经过现代的洗礼后,如今的赵煦,哪里不知道,刘盈盈在一开始,就是特意出现在他面前,她一早就知道了,赵煦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地方!
正所谓最好的猎人,通常都是以猎物的身份出现。
上上辈子的赵煦,还太年轻,还不懂这个道理。
所以,他一直以为,是自己猎获了一位美人。
殊不知,很可能在一开始,他就是刘盈盈陷阱中的猎物!
不过……
赵煦想了想,他好像也没吃亏!
于是,就不再去想这些事情。
这都是小事!
就先叫姐姐管教着吧!
……
元祐三年三月癸酉(26)
登州治所,蓬莱。
如今的蓬莱城,已是今非昔比。
不止城中,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往来频繁。
就连城外原本的村庄与农田,此时也已经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连绵起伏,延伸到城墙三里之外的屋舍聚落。
在这些屋舍聚落之间,操着各种各样口音的商贾,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客商,讨价换价。
走在其中,能明显闻到浓郁的鱼腥味。
几乎所有的屋舍瓦檐下,都挂着一串串晒干的鱼干。
鱼干身上,沾满着粗盐。
一个个院子里,蒸汽升腾,炭火燃烧。
一口又一口大锅,被人煮的沸腾。
赤膊的男子,拿着搅拌的大棍,搅动着锅中的盐卤。
煮好的豆浆,被人慢慢的滴入锅中。
分离着海盐中的杂质与有毒物质。
几次三番之后,雪白的海盐,就结晶析出。
这些院子外,来自五湖四海,特别是原来河北、京东、淮南的盐枭们,都在挥舞着自己手里的交子。
或买海盐,或买鱼干。
如今,朝廷驰盐法,各地官府不再管制私盐。
于是,所有人都在忙着,从这块肥肉上,咬下一口。
何况,如今这买卖,可不仅仅是大宋商贾在做。
海对面的辽人、高丽人,也都在跨海而来。
廉价的盐和鱼干,对他们同样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尤其是,现在的辽军正在征讨日本。
登州的盐和鱼干,成了辽军的军需。
每次辽商入境,都是大肆采购。
交子如流水一样,涌入登州。
这一切的一切,使得现在的登州,成为了京东路经济第一,人口第一,税收第一。
于是,一座规模堪比泉州港的港口,正在兴建。
和往常一样,苏轼坐在蓬莱县城的城楼里,看着眼前的人间烟火与鼎沸人声。
这位大文豪,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兴奋。
这是他如今养成的习惯——只要没事,他就会登上城墙,俯瞰着蓬莱内外的繁华。
偶尔诗兴大发,就挥毫泼墨,留下一首足以传世的经典。
此刻,苏轼的文采,在他的胸中酝酿着。
灵感在他的脑海中闪现。
他已想好了要写的词牌——临江仙。
他被贬黄州的时候,也曾写过这个词牌。
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至今传唱天下。
但,到底是贬嫡时所写。
太丧了!
也太没有追求了!
怎么能这样颓废呢?
大丈夫在世,功名自取,功业自成!
于是,苏轼提笔,在纸上写下了标题:临江仙——颂元祐盛世兼怀子由。
是的!
如此豪情壮志,在苏轼看来,他必须和弟弟分享,绝不能把弟弟拉下!
苏轼写下标题,正酝酿着情绪。
楼下,却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大人……”苏迈急切的呼唤声传入耳中。
苏轼放下笔,皱起眉头,看向气喘吁吁的来到他面前的儿子苏迈。
“何事?”苏轼没好气的问道。
“汴京急报……”
“官家因孔伯父之死震怒,欲罪伯父全族!”
苏轼张大了嘴巴,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胸中的豪情壮志,更是瞬间消散的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