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完全不同的斜月三星洞 (第2/2页)
菩提祖师摇摇头道:“悟空,今日初来乍到,不必急着干活,先回屋中休息吧,你既然来了这里,便是这里的一份子,自然会安排你干活。”
“是,老师。”说完孙悟空恭敬的退下。
只是孙悟空并未返回竹屋中,而是绕着小岛,开始更为细致的观察起来。
这三星岛上所有田地全部加起来,大约有百亩良田,这百亩良田被平均分成了四片,每片田边,都挂着一个竹牌,四个竹牌上分别写着:甲,乙,丙,丁。
刚才,菩提祖师所耕种的田地,便是挂着甲字牌的土地。
孙悟空在心中想道:“甲乙丙丁,应当就是土地的等级划分,越高的,越难种,只是这样划分有何意义呢?”
孙悟空百思不得其解,索性不再多费神,返回了竹屋中,开始呼呼大睡起来。
在海上飘泊了漫长的时间,没有睡过一天好觉,孙悟空已经很累了,这一觉,或许是因为彻底放松,整整睡了三天三夜的时间,他这才醒来。
孙悟空醒来后,连忙来到木屋前,给菩提祖师请安。
菩提祖师大手一挥,孙悟空面前随即出现了一张木桌,桌上有一碗小米粥,一碟不知名小菜,外加两个煎饼。
虽然简单,但孙悟空,却吃的很开心,吃完后,他还能明显的感觉到有一股暖意从肚子里向着四肢百骸扩散,让他浑身上下都暖洋洋的。
饭毕,孙悟空去洗刷了餐具,然后便老老实实来到菩提祖师身边,等待菩提祖师安排。
菩提祖师领着孙悟空来到了挂着丁字牌的田地前,然后说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吃饭就得干活,今日你也得学着耕地了,刚学耕地为师的要求也不高,你今日耕出一分地便算是完成任务了。”
“一分地?”花果山靠近傲来国,孙悟空自然知道一亩地,等于十分地,一分地一点都不多。
若是之前,未曾尝试耕地,孙悟空肯定二话不说,直接拍胸脯应下。
但经历了之前拿不动锄头的事,孙悟空谨慎了许多,挠了挠头,一脸尴尬的问道:“那地和老师您耕的地一样硬吗?”
菩提祖师摇头:“你自己去试试便知道了。”
孙悟空闻言一路小跑到田间,拿起了锄头,锄头虽然沉重,但远未到拿不起的地步,地也远远没有菩提祖师之前耕的那块坚硬。
孙悟空松了口气,认真道:“老师放心,弟子保证完成任务。”
“那便开始吧!”说完菩提祖师的身影就消失了。
今日的三星岛是和难得的好天气,艳阳高照,炽烈的阳光洒落大地。
孙悟空,举起锄头,重重落下,再举起,再落下,虽然枯燥,乏味,但他心中却隐隐有种安逸感,在这里不用担心自己的未来命运如何,不用惧怕满天神佛,不安逸才怪呢!
孙悟空沉浸在这种气氛中,并未察觉到,每一次耕地,他身上都有淡淡的杂质飞出。
菩提祖师见状满意的点头,他让孙悟空种地,除了要让孙悟空学习脚踏实地的道理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要为孙悟空,伐毛洗髓,锻造无上道体!
孙悟空,乃是先天生灵,天生便有先天道体,但在花果山上那么多年,吃凡果,喝凡水,自然而然体内有许多杂质。
让孙悟空耕地,就好像用火炉在锻铁般,锻掉杂质,这样才能满足白璟说的要让孙悟空花开九品的要求。
不知不觉,太阳西下,今日孙悟空勉强耕完了一分地,他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来到了竹屋前。
菩提祖师已经提前准备好了饭食,孙悟空二话不说,唏哩呼噜喝了一大碗小米粥,返回竹屋,倒头就睡。
接下来的日子,孙悟空继续耕地,每日一分地,从不间断,十日时间过去,孙悟空,耕完了一亩地。
十日时间,虽然短暂,但孙悟空,却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毛发愈发金黄了,闪烁着如绸缎般的光泽,双目炯炯有神,如黑夜中的星辰,明亮如灯!
而他的一身修为,却是不升反降,从地仙,跌落至炼虚合道巅峰。
虽然修为跌落了,但孙悟空根基,则是愈发厚重。
接下来的时日,孙悟空每天都在努力耕田,最初的一段时间他要耕一整天,才能耕完一分地。
到后面有了经验,半日不到,便能耕完一分。
眨眼间,大半年时间过去,孙悟空,耕完了丁字号田。
这一日,孙悟空耕完地,再次来到菩提祖师面前,吃过饭后,孙悟空洗完碗筷回来恭敬的说道:“老师,丁字号田已耕完,接下来是不是可以试试丙字号田了?”
菩提祖师打量了孙悟空一眼,缓缓笑道:“不急,你且休息两日,一味劳作过犹不及。”
孙悟空点头应是。
能休息两天,孙悟空久违的运转起《白莲混元真解》来。
白璟的功法,何等玄妙,以三星岛为中心,四周天地灵气,尽数汇聚而来,涌入释孙悟空体内。
前后不过一个时辰,孙悟空身上气息,猛的增强,修为重新从炼虚合道巅峰,突破至地仙。
这次突破地仙,和之前那次给孙悟空的感觉,完全不同。
孙悟空能明显的感知到,他现在的实力,至少比之前是强了两倍,能轻松战胜两个之前的自己。
孙悟空躺在竹床上,脸上满是兴奋之色,这种实打实的进步太让他开心了。
但很快孙悟空就冷静下来了,他清楚,一直躲在三星岛,不是他的路,迟早有一天,他还会走出三星岛,去面对自己的命运。
休息了两天的孙悟空,又去见了菩提祖师,这次菩提祖师允许孙悟空开始耕丙字号田。
耕种一月之后,第一批耕种的丁字号田,到了收获的时节,金灿灿的麦粒,发出沁人心脾的异香。
孙悟空割麦子,磨出面粉,端上了饭桌,菩提祖师看在眼中,脸上皆是满意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