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8 小舔不算舔 (第1/2页)
严嵩心中纳罕,不知道裴元要带他去见什么人。只是他刚刚被裴元敲打过,这会儿也不敢多问。
裴元向严嵩说完,就看向旁边的陈心坚,“已经帮我约好了吧?”
陈心坚闻言连忙道,“已经约好了,毛侍郎说,今晚恭候千户大驾。”
裴元笑了笑,随意道,“这么客气啊,那肯定是刘滂把之前那事儿给他提过了。”
严嵩竖起耳朵听着,心中纳闷之余,倒也理出了点思绪。
要说毛侍郎,朝中也只有礼部左侍郎毛纪对的上了。
只是双方一个是锦衣卫,一个是清贵的礼部三堂,不知道是怎么牵扯上的。
而且听着话里的意思,他们的交情还不浅?
严嵩正胡思乱想着,就听裴元道,“走吧。”
严嵩赶紧跟上,随着裴元向澄清坊那边去。
等到了毛纪的宅子,早有管事等在外面,见一行锦衣卫过来,当头的又是颇为雄壮的男子,立刻猜到是前段时间名扬京师的裴千户。
那管事连忙恭敬问候,随后引着裴元进了宅子。
裴元让陈心坚等人侯着,单独带了严嵩,在管事的引路下,前往会客的大堂。
路上的时候,裴元慢悠悠道,“等会儿我说什么,就乖乖听着。”
严嵩闻言,赶紧表态,“严某一定惟千户马首是瞻。”
裴元知道严嵩这话没多少诚意,拉了他一把的夏言,最后不也没什么好下场?
不过嘛,严嵩虽然是个小人,但也有小人的用处。
裴元现在手里没什么可用之才,能用就好。
还未到堂前,就见毛纪从堂中迎了出来。
毛纪的神色淡淡,不是像是有多热情的样子,但裴元知道原因,并没有丝毫的介意。
就在前几天,毛纪八十岁的老母去世了。
报丧的人一前一后发出,先发的早就入京,后发的正在慢慢赶往京城。
为得,就是帮毛纪全力争取时间,做好失去权势前的最后安排。
裴元早就在留意着毛纪的事情,也一直派了锦衣卫秘密盯梢。
是以得到的消息很快,前来送信的锦衣卫,比那先期报丧的人,还要早一点进的城。
这同样,也给裴元争取出了一点点时间。
毛纪见到两人,瞥了裴元一眼,随意的询问道,“我和你以往只论公事,少有私交,今天怎么找到我这里来了?”
毛纪说的不留情面,但却并非如此。
毛纪经历过超级败家子弘治皇帝在宗教上挥金如土的那段岁月,因此对当今天子那“什么都信一点,又什么都不太当回事”的宗教态度,还是很满意的。
相比弘治皇帝的挥霍无度,朱厚照除了给自己起外号,在宗教上的花费并不多。
甚至就连他给番僧请几百亩土地供养寺院,都能被前任礼部尚书傅珪顶了回去,可想而知,这位皇帝就算想败家,也未必有人搭理。
别说宗教花费了,他自己修的养男人的豹房,五年也才花了二十四万两银子。
这比起弘治皇帝在搞法会上的花费,还不够一年的一个零头。
朱厚照在宗教上花钱的主要大头,其实都是用在笼络和赏赐藏地的高僧上了。
藏地是政教一体的地方,对这些僧人的笼络,本质是带着强烈的政治意图的,并不能完全视为宗教问题。
当地的宗教信仰已经让那些法王、教王获得了足够的尊崇,只有藏地提供不了的奢靡生活才能腐化他们,让他们心向大明,甘愿为大明修通能直抵他们核心的驿站道路。
以毛纪的见识,虽然觉得那些偏僻土地不能耕不能种,羁縻安抚就好,但是皇帝把钱花在这上面,倒也能够接受。
草原也同样不能耕不能种,但是为了解决来自草原的麻烦,朝廷每年要掏多少钱?
可尽管有这样的认识,礼部上下对朱厚照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尽量减少他在这些乱七八糟事物上的开销,并且努力缩减弘治时代遗留下的宗教负担。
这个态度从前任礼部尚书傅珪,到毛纪和李逊学这两个侍郎,都是比较一致的。
这本来是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
因为礼部连个和他打配合、踢皮球的人都没有,这总不能他们自己承担责任吧?
那还不如不管呢……
然而,在今年,地方上按照旧例呈报各地祥瑞后,事情出现了变化。
以往的时候,镇邪千户所韩千户远在南京,礼部只能按惯例上报。
这种事情,特别是好事情,皇帝向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一般都会派遣礼部官员致祭,然后风风光光的大搞法会,说不定呈报的官员还会升个一官半职。
可是今年,毛纪意外从属下的僧录司得知,今年南北两地的寺院杂税是分别解送的。
细一打听才知道,镇邪千户所有个副千户在智化寺坐堂,专门署理淮河以北的事务。
当时正好有一堆呈报祥瑞的文书送来,毛纪烦不胜烦,就试探性的向智化寺递了过去。
结果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公文就送了回来。
毛纪打开一看,好家伙,直接批了“妖言惑众,所查不实”八个大字。
如此一来,自然不需要再劳师动众了。
毛纪心中欢喜不已,自此,凡是遇到和宗教礼仪相关的东西,就都先送去智化寺。
两人之前在公事上的小默契且不提,毛纪给王华挖的那个坑,却是裴元帮着遮掩的。
单纯从这些来算,毛纪也不该摆出这样的脸色。
好在裴元也是识趣的,意识到应该是毛纪可能是对严嵩有点印象,所以不想在人前,显露出和锦衣卫有私下交往。
裴元笑了笑,也不接毛纪这话,直接向他介绍道,“这是严嵩严惟中,之前的时候馆选了庶吉士,又留在翰林院做编修。后来因为回家养病,就辞官回江西去了。”
毛纪闻言,这才释了心中疑惑。
难怪他刚才觉得此人有点眼熟,原来这人曾经在翰林院待过一段时间。
只不过严嵩这种小卡拉米和毛纪这种翰林院大佬的差距有些大,翰林院职能部门不少,又是个一百多人的大衙门。
能对严嵩这种只短暂任职的家伙有点眼熟,已经算是毛纪记性好了。
严嵩连忙对毛纪施礼,“后学末进见过少宗伯。”
毛纪想着裴元领此人过来的意图,示意严嵩无须多礼,又笑问道,“现在君明臣贤,妖氛扫除,惟中可是要出来做事了?”
刚才裴元一说养病,一说江西,毛纪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不就是因为刘瑾的关系?
正当毛纪以为裴元是领着严嵩来跑官的,就听裴元抢着答道,“惟中兄有个内弟,叫做欧阳必进,乃是这一科的贡士。惟中兄这次上京,只是为了陪这内弟考恩科的,并没别的事情。”
“今日惟中兄偶然与我说起此事,我想着少宗伯刚好读卷回来,就忍不住拉着惟中兄过来打听打听。”
“就这?”毛纪松了口气。
这还真不是什么大事。
虽说是明日公布黄榜,但是二甲三甲早就已经排好了,众人已经知道结果。
而且现在成绩都出来了,也牵扯不到舞弊的事情。
毛纪略一回想,记起了这个名字,只是没有在堂前说话的道理。
于是,便请两人入内饮茶。
等到分宾主落座,毛纪方道,“若是老夫没有记错的话,欧阳必进应当位列三甲,名次居中。”
严嵩有些意外。
欧阳必进的才学,他还是有数的,怎么也不该落个三甲。
裴元想知道这次殿试读卷有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走。
于是故作不信的说道,“欧阳必进的才学我素来清楚,以他的能力,怎么可能只有三甲?”
毛纪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还不是因为杨廷和一个人霸着卷子选,占用了太多的时间,最后导致大家都没空仔细阅卷了,很多都是瞎几把打分的。
这一科二甲和三甲的打分现场,绝对堪称灾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