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如诸葛真名士(上) (第2/2页)
这么一算,人头总数竟然有三百余人之多。
石琚在岸边一处石凳上坐下,随后拍了拍手,自有亲卫端着火炉与锅子在石桌上布置起来。
“陆相公请。”石琚指了指另一个石凳:“这是新捞上来的肥鱼,足有八斤,陆相公有口福了。”
陆游再次抬头盯着那一连串人头看了片刻,方才坐到石凳上,看着新鲜的肥鱼下锅做羹汤。
“陆相公是不是好奇这些都是何人?”在锅子咕嘟冒泡之时,石琚方才用筷子指了指那几处旗杆。
陆游今日从三更开始就没有吃饭,已经饿的紧了,他从锅子中捞出一块鱼肉,放进嘴中吞咽而下后,方才点头说道:“我刚刚就想问了,难道这些都是犯了军法之人吗?”
石琚含笑摇头:“这些人都是桀骜不驯,八成不会投靠刘大郎之人。既然无法走到一路,又想要对金国尽忠,那也就莫怪我翻脸无情了。”
石琚仿佛是担心陆游不信,直接用筷子指了指最东面的一处旗杆:“就比如那厮就唤作沙威,乃是邓州人。他被金国一个节度使的许诺冲昏了脑袋,我已经与他开诚布公说了一遍大势了,然而他却始终执迷不悟,也就落得如此下场了。”
“这两日我一直在忙这些事。虽然早有准备,却还是难免手忙脚乱,差点就出了大岔子。不过还好邀天之幸,得以迅速平定陈州军中的祸乱,堪称可喜可贺。”
陆游没有说话,只是自顾自的喝着鱼汤,心中对石琚的评价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厮立志活人却又能杀人,擅杀人,乃是一个难以用常理度之的士大夫。
你甚至难以用单纯的好或者坏来评价此人,因为他的目的虽然是好的,但手段往往会十分过激乃至于越界。
如果用一个三国人物来形容他,那就是贾诩贾文和。
就在陆游胡思乱想之际,却听得石琚继续说道:“我那师弟在山东可是果真受到了重用?”
陆游将碗中鱼汤一饮而尽,随后又到锅子里去舀:“自然是这样的,梁孟容此时掌管全军枢机,乃是军师将军,大郎甚至将他比作诸葛武侯一般的人物。”
石琚听出了陆游语气中的幽怨,不由得捻须笑道:“孟容哪有这般本事?他又哪里能当得了诸葛武侯?充其量只是个法正罢了。”
陆游摇头失笑:“法正也不错了,终究是天下奇才。”
石琚正色以对:“陆相公此言差矣,法正之才在于汉昭烈,唯有主上雄起,方才能借势扶摇直上。
而诸葛武侯则不同,武侯在汉昭烈亡故之后,依旧能发动北伐,使得雍凉不卸甲,中国不释鞍,乃是真的可以拿主意,主大事之人。
在这方面,孟容却是不成的。”
石琚说到这里,不知道是揶揄还是真心实意,感叹说道:“在我看来,宋国中能被称得上诸葛武侯,关键时间可以主持大事之人,虞允文虞相公算半个,而你陆相公也算半个。”
陆游终于放下碗来:“若石相公拿其他人相比,说我只有半人之才,我大约会是愤恨的。可如今你却说我有半个诸葛武侯之才,我却有些受宠若惊,反而不敢承认了。”
石琚摆手笑道:“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嘛……”
两人皆是学识渊博,涉猎广泛之人。他们放下公事之后,谈天说地,竟然颇为投缘。
不知不觉之间,两人已经将一条肥鱼吃得七七八八,时间也已经过了两三个时辰,月上中天,已经快到子时了。
就当陆游有些困倦之时,几名大将缓步而来,对石琚拱手请令。
石琚也终于起身,身上的甲叶子划拉作响,活动了一下身体后,对着谢扶摇等人点头示意。
陆游这时候也察觉到不对了,立即有些警惕的起身戒备。
“陆相公。”石琚望着逐渐变得明亮的大营,脸上的表情也有些生动起来:“你一直没有说此番来意,然而我又如何没有一二猜度呢?无非就是觉得我可能会首鼠两端,坐收渔利。却不知道我心如钢铁,安定汉地之志绝不更改。
我此番作为,也非是为某家某姓,而是为河南汉儿,胸中志气罢了!”
不顾陆游已经听呆了,石琚翻身上马,随后大声说道:“举火!”
伴随着一声令下,陈州军的营寨犹如一条渐渐苏醒的火龙一般,变得更加灯火通明起来。
而在火光的映照下,一支人数足有五六千的大军显露出了身形,而河面上数道浮桥也向着对岸搭去。
“就是今日!就是今夜!”石琚大声说道:“中原汉儿们,为自己挣命吧!”
在陆游有些头皮发麻的感觉中,陈州军轰然应诺,随后各路大将带着自家兵马,沿着浮桥蜂拥渡河。
与此同时,淝水东岸的宋金大营同时发现了西岸的异动,也逐渐变得灯火通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