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腌臜手段难入眼 (第1/2页)
八月初一,已经亲身渡过淮河,抵达下蔡的张浚志得意满地坐在首位,看着手中文书:“呵,刘淮终于肯来了?老夫还以为他要再闹两年小性子呢!”
此时宋军诸将也都有轻松之态,纷纷笑着附和。
唯有坐在下首左右第一的虞允文与李显忠面色依旧阴沉。
张浚此时轻松的原因很简单,他根本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
在他看来,魏胜之死不过是死了一个山东主将罢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张浚都亲手处置过关西的主将曲端,也没见关西尽反!
哪怕是岳飞,朝廷不也是说杀就杀了?岳家军反了吗?岳飞的部将还不是膺服于朝廷任命?
至于淮西之变,在张浚看来,那是郦琼贼性子不改,跟他有何关系?
其余宋军将领的想法更加简单了。
山东与宋国关系复杂倒也不假,尤其是在如今魏胜战死,汉军事务全都由刘淮一言而决的情况下,他做出什么事情来都不奇怪。
不过如今刘淮愿意来,愿意亲身来到下蔡宋军大营面见两位相公,那就说明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
宋军战力是差,但到时候刘淮身处宋军大营中,周围数万宋军环伺,要杀要剐还不是张相公一人说了算?
见到虞允文与李显忠二人都不搭话,新任的淮东大军总管刘宝起身说道:“张相公这话有些不妥当,刘节度虽然年轻,却也是百战名将,来日是要在朝中任职,当个相公也说不定,怎么会闹小性子呢?”
张浚闻言目光微微一动,含笑点头:“刘总管所言极是,是老夫说了错话,不过刘节度亲身而来,可有什么章程来迎接一二。”
邵宏渊立即起身:“自然是有的,各种军中仪仗都已经齐备,随时可以调用。”
邵宏渊自从战败之后,核心部将损失惨重,再加上其人水平过于差了一些,就一直被虞允文用以备咨询的名义软禁在了中军。
下蔡大战中,淮西大军的指挥权实际上在张振手中。
这也就是说,邵宏渊在此番北伐大战中,只有一场大败打底,几乎是寸功未立。
当然,若是按照军中法度,张振立下的功劳怎么着都得有邵宏渊一份,但朝廷与相公们心里也要有个账本的,邵宏渊很有可能就会落个误国无能的名头。
也因此,邵宏渊在大战后就立即展开了自救,具体行动上就是积极向张浚靠拢。
张浚在战前就被虞允文设计撵过了淮河,也因此,下蔡打得这么激烈,张浚最终也只有苦劳没有功劳。与邵宏渊简直就是难兄难弟。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两人几乎一拍即合,勾兑到了一起。
张浚闻言点头:“那就有劳邵总管布置了。”
说到这里,张浚仿佛才发现下首的二人:“虞相公,李总管,你们二人可还有什么说法?”
虞允文似乎已经是疲惫至极,只是微微摇头。
而李显忠在沉默片刻之后,还是起身拱手以对:“张相公,刘大郎此人,不能以常理度之。其人性烈如火,与那岳鹏举绝对不是一类人。”
张浚哈哈笑道:“少年英豪嘛,自然有傲气的。再说了,岳鹏举又如何?你只是见到他年长沉稳的一面,却不知道其人年轻时也是冲动无礼,喝醉酒耍酒疯差点将部将打死,还是太上皇专门下旨,让岳鹏举不再饮酒……唉……”
说到最后,仿佛想到了往日情形,张浚语气也变得艰涩,长叹出声。
若是岳飞未死,如今他又何须依仗邵宏渊与刘宝这两个臭鱼烂虾,早就直接将战线推到汴梁了。
李显忠张了张嘴,却在虞允文冷然的目光中坐了回去。
他原本是想暗中提醒张浚,刘淮这种独自发动北伐,并且打下好大一片地盘的将领独立性很强,与一开始就在赵构元帅府中任职的岳飞是两码事,甚至与从来没有脱离过宋军体统的曲端也是两码事。
用对付宋国内部的方法来对付刘淮,可能会有大麻烦的。
但似乎张浚并没有明白他的意思,而李显忠却到底不能明言,也只能沉默以对。
八月初五,正是军议的时间,刘淮依旧是一身缟素,带着汉军几名大将,外加两百亲卫甲骑来下蔡。
且说两淮水网密布,所说的并不仅仅是淝水、涣水、颖水等淮河支流,许多在大地图上不会显示的支流以及支流的支流,在加上从小河上开挖出来,用以灌溉的沟渠,一起形成了富庶的淮北之地。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黄河夺淮之后会造成灾难性后果,乃至于形成巨大黄泛区的原因了。
刘淮看着周围景色,心中难得飘忽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