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一百三十四章:我们恨透了特权,只是因为特权不在自己手里

第一百三十四章:我们恨透了特权,只是因为特权不在自己手里

第一百三十四章:我们恨透了特权,只是因为特权不在自己手里 (第2/2页)

若是孝子贤孙,刘辩也不治其罪,发还原籍令其研学经典。
  
  若是所谓的“举孝廉,父别居”,呵呵,以不孝罪论处,直接流放交州,纳入不常赦名单,并且永不录用。
  
  再追查其是否行贿,若是行贿证据确凿,其人加行贿之罪,太守及所在县的县令除渎职罪外加受贿罪论处。
  
  去岁在处置了一批地方太守、县令以及“孝廉”后,今年各地太守县令也都识相了,至少不敢举荐那些不识经典的“豚犬子”为孝廉了。
  
  “殿下,如今名单上的人已悉数抵达雒阳,暂居驿馆之中。”
  
  陈宫将孝廉名册递给太子,在太子阅览名册之时有条不紊地整理着另外两箱竹简。
  
  里面是在春季被举荐的这批孝廉的出身、履历等信息,由各地郡府和绣衣使者分别送来,尚未进行整理,陈宫将之按照州籍进行整理。
  
  刘辩不动声色地用余光瞥向陈宫,显然陈宫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能够单独负责太子策问之事保持着极高的积极性。
  
  毕竟即便后续将有新人进入太子府,也不会威胁到陈宫这位老人的地位,哪怕他也仅仅比那些新人早来一两个月,并且只是个太子舍人。
  
  “汝南郡和洽,字阳士;汝南郡许靖,字文休;丹阳郡朱治,字君理;乐安郡国渊,字子尼;下邳郡陈登,字元龙;陈留郡路粹,字文蔚;陈留郡阮瑀,字元瑜;北地郡傅巽,字公悌……”
  
  刘辩阅览着春季孝廉的名册,直接以朱笔在这份名册的副本上圈了几个有些眼熟的名字,口中轻声念叨着。
  
  即便是从一份孝廉的名册上,也能瞧出许多端倪。
  
  光和七年春季的孝廉质量,确实远胜于光和六年。
  
  刘辩放下名册,靠在凭几的靠背上,眼中满是思索之色。
  
  然而随着他这位太子在军事与政治上彻底稳固太子之位,风向也逐渐转变。
  
  他这位太子,拜古文学派巨擘卢植和郑玄为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也就是说他这位大汉掌权者的文化倾向都是古文学派。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明眼人皆能看出,今文学派已然如同风中残烛,只消一阵风便可将其瓦解,使其沦为野学异端。
  
  而古文学派则如日中天,即将成为官学。各地举荐的孝廉,几乎皆是研习古文经的士人。
  
  此等情形倒也无可厚非,毕竟各地太守都明白,古文经将成为官学,日后为官皆需研习古文经,举荐研习古文经者为孝廉,亦是官场上站队的人之常情。
  
  但是有几个孝廉的人选,却是明显是在向他这个太子以及他的太子党示好。
  
  刘辩的目光落在名册上的几个朱笔圈下的名字,例如北地傅氏,与傅燮同宗的傅巽;郑玄高足,乐安郡国渊;蔡邕的亲传弟子陈留路粹、阮瑀。
  
  这些人本身终归皆是饱学之士,且在地方颇具声望,不能仅依据其宗族或授学恩师便将举孝廉归功于此。
  
  但名单最后的这个姑臧贾彩,这其中逢迎之意则是昭然若揭。
  
  贾彩今年三十九了,却只是个郡吏,他家也算不得什么名门望族,只不过是有一个当过兖州刺史的爷爷和当过轻骑将军的爹。
  
  当然这两位都壮年而逝,因此并没有给家族带来太多恩惠。
  
  但贾彩有一个弟弟,是天下人皆知的太子头号心腹家臣,现任河南尹,手持尚方斩马剑的贾诩。
  
  假节钺之权唯有凉州刺史朱儁和青州刺史曹操拥有,卢植、蔡邕、袁滂和王允随着黄巾被平定已然被收回了这一项权力,可贾诩从未被收回太子的尚方斩马剑。
  
  而无论是太子头号心腹家臣的身份,还是河南尹的身份,亦或是这柄尚方斩马剑所代表的权力,贾彩被举孝廉都是必然的。
  
  但对此,古文学派以及太子党皆未提出任何异议。
  
  刘辩再次靠回椅背,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暗自感叹。
  
  果然,无论是哪个阶层,抱怨特权的原因,都只是因为特权不在自己手里。
  
  (2735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