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老太尉,六十五岁恰是添丁进口的好年岁! (第2/2页)
刘辩哑然失笑,身体向后一仰,靠在凭几上,笑谓杨赐道:“六十五正是打拼的好年岁!说不得太尉公老当益壮,当真为弘农杨氏添丁进口呢?”
嘿,六十五算什么?
七十五岁都能生!
刘辩目光投向至今尚未婚配的钟繇,是的,虚岁三十四的钟繇别说子嗣了,连妻妾都没有娶哪怕一房!
因为此事,党锢之祸后无心出仕隐居山林的钟迪都来了一趟雒阳,耳提面命、苦口婆心劝钟繇娶妻,甚至求到了他这个太子这儿,希望太子能看在他这张老脸的面子上直接下旨赐婚,强逼钟繇娶妻生子。
但这种家事,刘辩选择置身事外,毕竟钟繇可是能在七十五岁的年纪生下那位天才儿童,他自然是不担心钟繇绝后的。
杨赐身旁的杨修眼珠子盯着自家祖父和这位传说中的贤太子,小小的脑瓜里却是浮现出了大大的问号。
向来谦恭守礼又不苟言笑的祖父,敬贤爱士又英明贤能的太子殿下,二人怎么会谈论如此轻佻的话题呢?
不过,杨赐余光瞥见袁基搀扶着袁隗前去如厕,却是忽地话锋一转,神情变得凝重起来,道:“殿下,袁次阳不可信,殿下万不可大意。”
刘辩眉头微微皱起,目光深邃地看着杨赐,倒并非他对杨赐的这番话有什么意见。
若换作刘宏,或许会心生不悦,觉得你杨赐这话是什么意思!
朕乃天子,国家至高无上之人!
王霸之气一发,袁隗自然俯首称臣,合情合理!
怎么,朕难道不配他袁次阳心悦诚服吗?
但刘辩所想的却是,杨赐与袁隗虽已分道扬镳,却曾是至交好友,而且杨赐为人坦诚正直,是赤诚君子,绝不会在背后诋毁中伤他人,更何况是中伤袁隗。
那么,袁隗的投降,定然存在些许问题。
刘辩身体微微前倾,与杨赐对视着,目光中带着几分探寻,轻声问道:“太尉公有何见教?
“老夫并无确凿证据,但他袁次阳绝非甘愿放弃如此众多利益而投降之人,他不会甘心的。”
杨赐微微摇头,随后向太子讲述了那次举孝廉之后,他与袁隗之间的简短对话。
言谈间,杨赐不时抬眼观察刘辩的神色,似乎在斟酌自己的言辞。
刘辩陷入沉默,只是伸出手按着腰间的元治剑,手指摩挲着剑柄,目光骤然间变得幽深。
就在半个时辰之前,袁隗还向他诉苦,言袁基正妻病故多年,准备续弦,希望太子能看在他的面子上,下月亲临昏礼为新人赐福。
当然,袁隗的言外之意是,他为了汝南袁氏归顺太子,付出了太多宗族利益,已失了不少汝南袁氏的人心,希望太子能参加袁基这位继承人的婚礼,为袁基镇镇场子。
自春秋战国以来,这种替臣子撑场子的事情并不少见,只不过掌权者亲临昏礼的情况并不算频繁,往往是赐下厚礼以示荣宠。
但刘辩还是答应了,毕竟这也算是合理的需求,而且他本就有过类似的想法替袁基撑场,只不过是打算让袁基在新婚后进部,将他提拔至二千石级别。
如今看来,呵!
刘辩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无论袁隗真降还是诈降,他都已经不在意了。
——
PS:书里最开始提过主角年龄问题,提前了几年出生,虚岁十四,周岁十三,也就是171年出生
何皇后出生时间历史上没有记载,当时为了尽量合理设定了和刘宏一样,都是156年出生。
也就是何皇后15周岁、虚岁16生了主角,年龄上说得过去的,那个时代14岁就能生了,但因为早孕所以分娩难度大,加上体质和卫生以及技术问题,死亡率极高,所以生过孩子的人妻反而更受欢迎,而刘清设定的162年出生,至少数据上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