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4章:小试牛刀!削宦官之权 (第2/2页)
就是想要保护沈念,以便沈念能快速擢升,做更多更有价值的事情。
“海老,我明白了!”沈念微微拱手。
他很清楚,让小万历废除宦官干政之规的最好时机是小万历亲政之后,而非现在。
……
九月三十日,清晨。
张四维携一众南京官员在南京守备府外,送别四大钦差。
然令所有人都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是,钦差之一的海瑞早在不到三更天时,便离开了守备府。
海瑞无须回京复命。
外加他对人情往来甚是厌恶,故而选择提前离开了南京城。
申时行与张四维寒暄数句后,申时行、沈念、冯保各自坐上一辆马车,朝着城外奔去。
三人来时为救灾,无奈骑马急奔。
而今回京便没有那么着急,便都选择坐马车回京。
坐马车,预计半个月左右可抵达京师。
张四维望着三钦差越来越远的马车队伍,喃喃道:“朝廷定还有用得着老夫的地方,老夫定还有机会返回京师!”
……
十月初五,海瑞弹劾宦官势大的奏疏呈递到了京师。
都察院、六科衙门的官员知晓后,纷纷上奏附议,恳请朝廷罢宦官干政与外派监管之权。
科道官们之所以如此积极。
一方面是因曹正之死,另一方面是因近年来压制科道言官最厉害的人,就是这群宦官。
京师中,内廷宦官动用厂卫做事向来不与外朝官员商讨,科道官们查到问题,内廷宦官便打着皇差之名义,使得科道言官们无法插手。
外派的太监更是权重,他们本应受巡按御史监督,但却倚仗皇权,倚仗冯保之势,根本不配合监察,诸多巡按御史,要么躲着他们走,要么与他们同流合污,要么就如曹正一般被他们谋害。
如今外派太监犯了大错,外加海瑞率先弹劾,一众科道官们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即使不能让宦官不得干政,也要削弱他们的权力。
不到两日,小万历的御案上便堆满了奏疏。
内阁称此事涉及内廷,需小万历亲自定,此种表态,其实就是表明内阁与科道官们想法一致。
在小万历心里,当下削弱宦官之权,就是削弱君权。
他显然不愿意,只得将奏疏全部留中不发。
但科道官们相当亢奋,一日恨不得呈递三道奏疏弹劾宦官,小万历无奈之下,只得将张居正召到了文华殿。
文华殿内。
小万历看向一旁如小山般的弹劾奏疏,撇嘴道:“元辅,这些科道官实在太过分了!内廷与外朝同样重要,朕若将外派太监全部召回,若让司礼监不再干政,那岂不是自断手脚,自毁了双眼,朕恐怕整日都要忙着批红,什么事情都不干了!”
小万历在张居正的面前,丝毫不掩饰内廷宦官对他的重要性。
当下。
最懂小万历的官员,一个是张居正,一个是沈念。
张居正对小万历近两年来的许多想法与行为都是不满的,但十六七岁本就是叛逆心较重的年龄。
为了新政,张居正也做出了一些妥协。
比如,这两年他已很少训斥小万历;只要不影响新政,诸多事情都会顺着小万历的想法。
张居正缓了缓,开口道:“陛下,科道言官弹劾宦官,实因外派太监孙隆王岳权势过重,既害陛下之名,又害百姓之命所致。”
“曾经,巡按御史可监察外派太监,但而今行省之外派太监地位甚至高于地方巡抚,可谓是无法无天。臣建议,陛下下旨强调巡按御史对地方驻守太监有监管权,另外,即使陛下不能废宦官外派制,也应提高地方巡抚与御史对地方外驻太监的监管权力,不然,宦官势大,毁的是皇家名声,坏的是地方民生……”
简而言之:不削宦官之权,此事难解。
小万历虽不情愿,但外派太监孙隆王岳出此丑闻,他若不降低宦官对外朝事务的管控,科道官们必然还会接着闹。
“朕全听元辅安排!”小万历无奈说道。
当皇帝不容易,当一个未曾亲政的皇帝更不容易,当下的小万历正处于想要掌控天下之权,但无奈力所不及之阶段。
若无张居正这根中流砥柱。
小万历根本无法妥善处理朝政,甚至有可能与外朝文官不断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陛下,得民心难,失民心易,民心高于一切,日后做事应稳重一些,考虑得长远一些!”张居正朝着小万历躬身拱手。
此话暗指小万历命宦官为精武学院教习与学员织造冬服,乃是为了皇家体面而不顾民情之表现,私心过重。
“朕明白了,多谢元辅教诲!”小万历认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