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 第二百七十章 功封之谋,后宫起风云

第二百七十章 功封之谋,后宫起风云

第二百七十章 功封之谋,后宫起风云 (第1/2页)


  
  张纯一张嘴,袁倾城就想翻白眼,‘还真教官家给说中了,蠢蠢这货成事不足,偏偏还特别爱搞事,我儿子赵兴和赵盛才九岁,赵锦才四岁,着什么急谋划前程,再说,这事有官家操办,咱们操哪门子心?’
  
  不想,听张纯提起这茬,李琳和麻晓娇都坐正了一些,只有叶诗韵跟她一样漫不经心。
  
  “你说的是皇子出阁一事吧?”李琳问。
  
  皇子出阁是指皇子成年后离开皇宫,前往自己的府邸居住,同时获得相应的封号、官职和权力,是皇室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这个成年,不是说皇子真的成年,而是通常在皇子十岁以上(具体年龄因皇帝态度、皇子地位等有所差异),由朝廷安排出阁事宜。
  
  ——这也会因政治需要提前或延后。
  
  放在别的赵宋王朝的皇帝那里,皇子出阁时通常都会被授予王爵(如亲王、郡王等),并赐予相应的封号(如“燕王”、“许王”等),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朝廷还会为皇子修建或分配专门的府邸,作为其出阁后的居所,府邸的规格根据爵位等级而定。
  
  出阁后的皇子可能还会被授予一些荣誉性或实际性的官职,参与部分朝政(但赵宋王朝为防皇子干政,实际权力通常受限),同时拥有自己的幕僚和下属机构。
  
  总之,对皇子而言,出阁标志着从皇子身份向独立宗室成员的转变,是其政治地位确立的重要标志;对朝廷来说,这一制度既体现了对皇室成员的优待,也通过规范皇子的居住和权力范围维护了皇权的稳定。
  
  赵俣绝对是赵宋王朝历任皇帝中最特殊的存在。
  
  他的特殊性,不仅在于他是赵宋王朝除了赵匡胤以外最伟大的皇帝,还在于他的儿子太多、女人也多。
  
  这小男孩长到十岁,就开始发育了,甚至很快就会性成熟了。
  
  而后宫中的女人这么多,赵俣是能干,可也肯定不能满足数千个女人,她们中必然有欲求不满的。
  
  偏偏,赵俣这个人还很自私,喜欢把自己宫里的女人上了先占为己有,进而已经跟自己宫里的大多数女人发生过关系。
  
  这万一哪个赵俣上过的女人憋坏了,打起了皇子的主意,那不就造成皇室丑闻了嘛。
  
  关键,涉及到自己的女人和自己的儿子,赵俣也不好处理。把他们弄死吧,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虎毒还不食子;要是不弄死他们吧,他们都给赵俣戴绿帽子了,这也太有损赵俣皇帝的威严了,万一这事再传出去,赵俣只怕会被人笑话上千年,甚至更久。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谏官建议,让赵俣早一点放皇子出阁,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绿自己,自己再亲手弄死自己的儿子,赵俣当即就同意了。
  
  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实施,主要是因为,赵俣的儿子实在太多,这要是都封王,都给修建专门的府邸,太不现实。
  
  朝廷现在正在研究解决方案,只等方案研究好,就会让年纪够了的皇子出阁。
  
  赵俣的庶长子赵衍,今年已经十一了,再过几个月就十二了,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没准会出事,所以,皇子出阁这件事不会拖得太久,最晚,年前就得办。
  
  而麻晓娇的长子赵棣、叶诗韵的长子赵存、李琳的长子赵擎、张纯的长子赵樘也全都超过十岁了,肯定是第一批出阁的皇子。
  
  试问,做母亲的,怎么可能不为自己儿子的前程担忧?
  
  这也就不怪张纯会提议此事,以及李琳和麻晓娇如此重视此事了。
  
  倒是叶诗韵想得比较开。她想着,反正自己的儿子是皇帝的儿子,未来还能差得了?再说,这不还有自己嘛,最多自己给自己的儿子想点赚钱的主意,当个富家翁总归没问题,所以根本就不担心。
  
  关键,叶诗韵对自己儿子的未来也没什么期待,不像张纯、李琳、麻晓娇,希望自己的儿子从政、从军、有出息。
  
  麻晓娇说:“官家皇子太多了,不可能全都封王,如果全都封王,不仅朝廷的财政压力太大,这王爵也就不值钱了。”
  
  叶诗韵说:“全都给建府邸,也不可能,皇城中哪有这么多地方。”
  
  张纯说:“王位、府邸都是小事,皇帝的儿子,再差,也少不了一世荣华富贵,我所说的谋划,是更重要的事。”
  
  这回,就连袁倾城都坐不住了,她问:“什么更重要的事?”
  
  没办法,袁倾城的儿子赵兴、赵盛就算这次不出阁,明年也肯定得出阁。
  
  赵俣说的好听,会将自己的儿子全都安排妥当,但毕竟赵俣的儿子那么多,狼多肉少,也身为人母,袁倾城怎能不为自己的骨肉细细筹谋?
  
  张纯看了袁倾城一眼,似乎在说:“我可还没消气呐!”
  
  但张纯还是答道:“解除对皇子的限制。”
  
  为了防止皇子干政,赵宋王朝的历任皇帝和大臣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措施:
  
  皇子等宗室成员虽然年纪很小就可以封官、封爵,但大多是只有官位、爵位名号而无具体实权的武官。即便能出席朝会,也被规定不准对朝廷大事、国家大事发表意见,只能作为一种象征存在,没有参与讨论的权利。
  
  宋神宗规定,宗室子弟授官者,不可以在河北、河东、陕西及四川任职,因为这些地方要么靠近边境,要么容易形成割据,防止他们与地方势力勾结。同时,宗室子弟不能担任能够带兵的武官,也基本不可能任相——两宋时期,仅有宋太宗八世孙赵汝愚担任过宰相,但不久也遭到贬谪。
  
  宋英宗之前,宗室子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能依靠朝廷授予的虚职生活。宋神宗时期虽允许他们参加科举,但依然有诸多限制,其目的还是为了防止他们通过科举掌握过多权力,威胁皇权。
  
  赵姓宗室在京城需由朝廷统一盖房子,集中居住,不能随意选择居住地点。他们外出要申请,回来还要登记,并且中途在街上下马都不行,违反制度会受到惩罚。此外,他们会客也受到严格限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与朝中大臣、官员见面,除非得到批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