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总揆关中 (第1/2页)
泾州,安定。
泾河流域便像是一片叶子的筋脉,纵横延伸,滋润着陇东地区。
这片叶子的脉络之上,坐落着不少汉人世族的坞堡和羌、氐等胡人部落。
胡后、胡玄辉两姐妹出身的胡氏便是安定的大世族。
这片地域上的诸多势力大多是倾向于北魏朝廷的,要不然北魏的官军也不能在十二万大军惨败之后,还能在此地与胡琛的叛军相持这么久。
可惜的是,北魏朝廷已然是自顾不暇了,自然也管不了他们了。
李爽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周围阡陌纵横的景象,脸上露出了笑容。
泾州安定之后,豳州归顺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韩陵站在了李爽的身后,手里捧着个盒子,里面装着万俟丑奴的头颅。盒子上,还摆放着一叠书信。
“主公!”
李爽看了一眼身后,见韩陵手中捧着的那个盒子,没有打开的意思。至于那些书信,也没有看的兴趣。
这些书信都是附近部落效忠的书信。
风中带着一股血腥味,韩陵没有理会这股血腥味的来源,他只知道,万俟丑奴最后的请求他大概率办不到。或者说,无法全部办到。
所谓府兵制,其内在的核心,便是培养良家子。
当年的汉室立都关中,依靠着六郡良家子,征伐天下。
如今的李爽,也需要忠于自己的良家子。府兵便是良家子,而良家子,便是李爽在关中要培养的根基。
尽管此刻李爽麾下的府兵,不少都是年轻气盛的游侠,或者说,社会不安定分子。
可此战之后,凭借战功,分了田地,得了产业,便不一样了。
府兵制,已然起步了!
李爽之所以选择关中,便是因为这里穷、乱、杂。
同时,这里地方的世家势力很弱,不只是规模上,更是战斗力上的。
与关东那动辄能弄出十数万大军的关东四姓相比,这里的地方势力简直可以说是小可爱。
如此,府兵制推行的阻力才会小很多。
城墙之下,侯莫陈崇正在诉说着自己的勇武。
尽管是冲锋陷阵无双的猛将,可侯莫陈崇此刻也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在一众同龄人面前,也有着倾诉的欲望。
他的身边,都是少年人,多是六镇出身,都比侯莫陈崇要长上几岁。眼见侯莫陈崇立下了大功,他们也都露出了渴望的目光。
“侯莫陈崇!”
李爽的呼声从城墙上传来,侯莫陈崇本能的道了一声:
“臣在!”
“给你五百骑外加三千府兵,你去拿下高平,如何?”
侯莫陈崇想也不想,直呼道:
“诺!”
李爽又在侯莫陈崇身边的一众少年中挑选了几个人。
“若干惠!”
“在!”
“梁御!”
“在!”
“达奚武!”
“在!”
“你们三人也跟着去吧!”
被点到名的少年都很兴奋,拱手道:
“遵命!”
这一万府兵,真正上了战场与尉迟菩萨大战的不过六千人,其中三千多人受了伤,大部分都是轻伤,多是初上战场时,不谨慎所遭受的,养些日子就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