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什么?皇太极恼羞成怒? (第1/2页)
皇极殿内的大臣们,瞬间骇然。
这才太平了几天啊,辽东又来了800里加急。
皇太极果然是丧心病狂,再一次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大臣们看向崇祯,却发现崇祯云淡风轻的样子,镇定自若,众人也慢慢冷静了下来。
“拿过来,让朕看看。”
崇祯漫不经心地说着,微微抬起了头。
“是,皇爷。”王承恩答应着,急忙拿起了加急文书,递给了崇祯。
崇祯接过来之后,若无其事地看了几眼,眉头皱了起来,随即把加急的文书往桌子上一放,微笑着看向了众人。
大臣们顿时有点懵,陛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完全看不懂啊。
根本就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这都火烧眉毛了,竟然还能这么淡定。
“陛下,这是怎么了?”
毕自严的眉头紧锁,眸子里闪过一抹担忧的神色,急忙询问。
“当然是皇太极被朕气坏了,想报复朕。”崇祯拿起了桌子上的水杯,轻轻抿了一口,神情自若地说道。
“陛下,皇太极要攻打辽东?”毕自严大惊失色,眸子里满是惊恐的神情。
“对,他已经向孙承宗下了战书,并且递交的是国书。
就在这个加急文书的下面,不过,朕没有放在眼里。”
崇祯的神情更冷静了,完全没有把皇太极当回事。
“陛下,皇太极阴险狡诈,当心啊...”毕自严忍不住了,急忙抬头看着崇祯,焦急地说道。
毕自严此时都急坏了,这样下去还得了,辽东如果有失,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辽东可是大明帝国东北的门户,如果落入了建奴的手中,对于大明帝国的威胁极大。
一旦让皇太极得逞,下一步一定会长驱直入,再一次陈兵在京师下。
这么多年以来,建奴对大明帝国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不仅仅是毕自严,其他的很多大臣,此时也都是惊恐不已。
“朕当然知道皇太极阴险。”
崇祯微笑着看向毕自严,把水杯缓缓放下,继续说道:
“还记得上次,朕给皇太极下了一道圣旨,让他把大玉儿送到大明的京师来,给朕洗脚。”
“陛下,微臣记得,肯定是因为这个原因触怒了皇太极,陛下,我们该如何是好?”毕自严急坏了,额头上的汗水涌了出来,顺着脸颊缓缓流淌下来。
“皇太极是个屁!”
崇祯突然神色凛然地看着毕自严,继续说道:
“朕根本就没有把皇太极当回事,如果他能听话,把大玉儿送来,朕还可以饶他不死,否则朕一定会让他死得很难看。”
此话一出,皇极殿内的大臣们瞬间有点懵。
很多人都认为崇祯是在大放厥词,只是他们不敢当面呵斥而已。
看着崇祯的表情,很多大臣此时非常焦急。
他们不敢想象,马上就要开战了,崇祯竟然说不把皇太极放在眼里。
完全不敢想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不少大臣此时都抬头,一脸疑虑地看着崇祯。
“陛下,皇太极很能打,大凌河之战,祖大寿也是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才投降了建奴。
所以,微臣斗胆建议,陛下做好准备。”
忠贞不二的毕自严再次站了出来,抬头严肃地说道。
“大胆!”
崇祯狠狠地拍了一下龙书案,“你想投降建奴,还是在斥责朕?”
毕自严吓坏了,急忙跪倒在地,声音一度哽咽:“陛下恕罪,微臣只是提醒陛下,怎么可能投降建奴,更不敢斥责陛下...”
皇极殿内的大臣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这一刻他们茫然了,不知道崇祯这是唱的哪出戏。
“哈哈...”
崇祯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以手扶额,看着毕自严和下面站着的大臣们慨然说道:
“毕爱卿,朕没有怪你,快起来吧。
你怎么知道朕没有准备?
其实,朕早已经悄悄令附近的兵马前往辽东支援。
而且辽东有红衣大炮30来门,目前来看,足以对付皇太极。
至于大凌河之战,不过是被皇太极钻了空子,他太熟悉大明的那一套打法了。”
哗——
皇极殿内的大臣们瞬间哗然。
他们没有想到,陛下是闷声办大事,早就提前部署好了一切,怪不得敢向皇太极提出这样无理的要求。
“多谢陛下体恤,既然陛下已经有了准备,那么皇太极就不足为虑了。”毕自严擦了一把额头上冷汗,心有余悸地看着崇祯,缓缓站了起来。
“诸位爱卿,不必紧张,该吃吃,该喝喝,皇太极翻不了天!
辽东的地必然是大明的太阳朗照,至于皇太极,他还没有资格。”
崇祯看着皇极殿内的大臣,幽幽开口。
“是,陛下,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大臣们一起拱手说着,把心都慢慢放在了肚子里。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国内的这些事儿!
藩王、流寇都成不了气候,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要稳定民心,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看着大臣们愁容满面,崇祯急忙安慰了起来。
“是,陛下,臣等明白了。”大臣们一起拱手看着崇祯,答应了下来。
他们明白,只要是陛下的心里有了主心骨,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
“毕爱卿,等会下朝之后,你立即核算一下赈灾需要多少银两,户部不够的话,朕会从内帑给你调拨。
至于藩王们的问题,过些时日,自然会有结果,不必担心。”
崇祯面色淡定而从容,语气舒缓了许多。
“是,陛下,微臣遵旨。”毕自严急忙上前走了两步,挺了挺胸脯,拱手答应。
这可是毕自严最擅长的事儿,作为户部尚书,毕自严一直都做得非常好。
如今,他明白,大明不缺钱了,所有的事儿都会迎刃而解。
“还有其他的事儿吗?除了赈灾之外?”
崇祯蹙眉,看着众人。
“皇爷,流寇有最新消息,这是刚刚送过来的奏疏。”
王承恩急忙往前走了几步,来到崇祯的面前,然后把奏疏一递。
“流寇的事儿,为啥不早说?耽误了朕的大事,朕办了你。”
崇祯厉声呵斥着,一把抢过了奏疏,拿在手中,开始认真地观看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