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红楼帝业 > 第77章 泰顺帝:此子可栽培

第77章 泰顺帝:此子可栽培

第77章 泰顺帝:此子可栽培 (第2/2页)

当年泰顺帝之所以取名“袁易”,主要便是取自《周易》之“易”字。另外,泰顺帝的儿子辈,都以“日”部字取名,寓意“光明、昌盛”,暗合《周易》“大明终始”的天道观。易,正是“日”部字。
  
  泰顺帝轻哼一声:“口说无凭,朕且考你一考。”
  
  大庆科举,虽重经义,然不苛求士子熟背《周易》,只需熟读即可。《周易》为“五经”之首,长达二万多字,晦涩深奥,想将全篇背熟很难。
  
  泰顺帝起身,行至书橱前,取出一部《周易》。书卷古朴,纸页泛黄,显是常被翻阅。他随手翻开一页,目光扫过,淡淡道:“背诵‘益卦’。”
  
  姜念神色从容,拱手一礼,随即朗声诵道:
  
  “(风雷益)巽上震下。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其声清朗,快速背完,且无滞涩。
  
  泰顺帝听罢,眼中闪过讶异。
  
  忠怡亲王微微颔首,目露赞许之色。
  
  贺赟则感到自豪,似与有荣焉。
  
  泰顺帝不动声色,又随手翻至另一页,淡淡道:“再背‘丰卦’。”
  
  姜念依然从容,朗声诵道:
  
  “(雷火丰)震上离下。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依然是快速背完,且无滞涩。
  
  泰顺帝心中惊奇,至此,他已认定姜念确能将《周易》全篇背出。
  
  但是,这仅能证明姜念背熟了《周易》,却不足以证明姜念记性超群。
  
  泰顺帝心中已有计较。
  
  他又从案上取了一份谕旨,对姜念道:“此乃朕昨日亲笔手书之谕旨,你当场阅览背诵,朕倒要看看,你需耗费多少时辰方能背诵出来。”
  
  姜念躬身上前,双手接过谕旨,退后两步,展开细览。
  
  只见谕旨上字迹工整,墨色犹新,其文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惟帝王临御天下,以仁育万民为心。前明建文季年,晋、陕遗民有因不附成祖而没入乐籍者,沉沦贱役三百余载,实非盛世所宜有。今特颁恩诏:凡山西、陕西等处乐户,着该省巡抚严饬有司,尽行查明削籍,一体改入民户。所在州县即造册编入保甲,准其务农力田,各安本业。地方官绅不得仍前视同贱役,恣意凌逼。其有里胥奸徒借端需索者,该管官员严行究治。
  
  夫除前朝之秕政,正今世之良规。尔部即遵谕施行,务使积年锢习尽行革除,以副朕移风易俗、同享太平至意。
  
  钦此。
  
  太上皇旨,皇帝奉行之”
  
  这份谕旨的意思是:山西、陕西因明朝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编入“乐户(官妓)”籍的后代,摘除其“乐户”籍,使其成为民户。
  
  姜念低头凝神,心中默记。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对泰顺帝恭声道:“草民已记下了。”
  
  泰顺帝眉梢微挑,心中暗惊:“竟如此迅捷?”
  
  他不动声色,淡淡道:“既如此,你且背诵。”
  
  姜念拱手一礼,朗声背诵:“奉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帝王临御天下,以仁育万民为心……”
  
  果真背诵了出来,虽说有一句错漏,也有一处停顿,然整体流畅。
  
  泰顺帝听罢,已认定姜念记性超群确非虚言了。
  
  他暗叹:“适才易儿言其记性得益于父母生养,此言不虚。然朕虽为天子,却无此超群之能,若有,必大益于朕之繁冗政务。”
  
  他心中赞赏着姜念,面上仍故作冷峻,沉声道:“记性虽佳,切莫因此骄矜自满,须谨记‘骄者必败’四字!”
  
  姜念恭谨答道:“圣上训教的是,草民谨记于心!”
  
  一旁的忠怡亲王见状,心中暗笑:“四哥素来刻薄,待儿子们也素来严苛。不过,四哥对易哥儿如此训教,实已显露赏识之意了!”
  
  泰顺帝心中不禁感叹:“此子可栽培!”
  
  作者写文喜用伏笔,本章就涉及本书开篇的《周易》伏笔。
  
  今天更新一万多字了,明天开始日更八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