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秦时记事 > 211.巴氏推广

211.巴氏推广

211.巴氏推广 (第1/2页)

此时的墨家,并不是一味做手工发明创造的。
  
  相反,他们的成员成分复杂,士农工商都有参与。原本就像法家与儒家一样,只有用或不用。
  
  但,对于统治者来说,墨家信奉选举禅让之制且大肆推行,无疑是动摇各国君主家天下的统治。
  
  另,墨家内部推行的【墨者戒律】,甚至比秦律还要严格,失期3日即斩!且只尊墨家戒律!
  
  如此对抗君主统治的行为,哪怕墨家工匠佼佼,有诺必守,最终也仍旧被排斥在七国之外。
  
  就像如今岷县之地的陶匠一般。
  
  他们只算是墨家的外部成员,略微学了些手艺,成家立业后渐渐四散各处,拖儿带女,便再顾不得一边服从秦律,一边还要尊奉墨家……
  
  如此,便都渐渐安定下来。
  
  此刻接到这样大的生意,定金丰厚到根本不怕对方反悔,三人便齐齐联络,驻扎在河畔淘泥处开窑,三日后,必有不少于500只陶炉!
  
  但巴夫人心中,这可远远不够。
  
  抛开岷县军户不算,这里的民户也相当之多,只不过她的煤炭虽在路上,但因沿途又分散各地,此处乃是终点,因而也并不算太多。
  
  至今只能寄希望于推广顺利,天寒后订单多多。
  
  否则,他们当真要用族中积蓄来填补,以慰王后之心了。
  
  倒是同行的族人也裹了厚厚的衣裳,首先便道:“此处当真苦寒!”
  
  咸阳城才刚散去暑热,秋凉正宜人。此处居然都需要厚厚穿裹了。
  
  侍从们提着简单的铁皮炉放在厅内,但因轻车简从,显然不够,因而又生了一盆红彤彤的煤。
  
  如此,这才叫众人觉得舒适些。
  
  至于王后千万交代的不可紧闭门窗,以免火毒……
  
  巴夫人都不必抬头,都能感知到门缝床缝处吹来的丝丝凉风。
  
  她叹口气:王后能在意这个,当真是与大王截然不同的秉性。
  
  因而又吩咐道:“三日后的讲课,务必告知众人须得留足通风口。”
  
  “此地穷苦人家甚至愿意挖洞而住,洞内若塞得紧了,那可是要命的。”
  
  以往冬日没有这什么蜂窝煤,便是烧炭烧柴,也常有睡死过去的。
  
  大家因而纷纷应喏。
  
  族人又问:“王后不是说务必要让边军用上这煤炭吗?怎么不先去军营求见燕将军?”
  
  巴夫人喝了后热茶,总觉得没有王后宫中那热腾腾的红糖奶茶香甜,此刻就摇头道:
  
  “怎么去?”
  
  军营重地,他们持王后手书来见,贸然送上数千斤的蜂窝煤——事情不是这么办的。
  
  “一来,这位燕太尉之子并不是咸阳宫中官大夫,反而很注重行动。我等就算持王后手书亲见,但后续煤炭还未就位,白说一场,这份礼便送不到心坎上。”
  
  “二来,边军中多有人于此地成家立业,我们先于家中推广,待百姓得了好处之后,再献入军中。如此消息内外传达,上下皆知,方显出王后恩德来。”
  
  同样一份礼,怎样送才能达到效果最大化,这可是他们商人家族最要讲究的事。
  
  族人明白了:“我这就去探问,后续辎重还有多久才能抵达。”
  
  ……
  
  自古以来,不管交通发不发达,乡间消息的传闻通常都是这里头最快的。
  
  再加上听课还送粟米一碗,这陶土大碗堆得冒冒尖尖的,被大家这么一比划,不管哪家哪户,都觉得心动。
  
  便是当地富户,听说是持王后令前来宣讲,用不用得上都也要前去一探究竟。
  
  如此,三日后,当巴夫人随意选了一处驿亭前去探看情况,却见这不大的驿亭厅堂当中,竟已密密麻麻挤满了人。
  
  或站或倚,或直接垫了草团席地而坐的。
  
  还有些明显有身份的人,在楼上听着……
  
  驿亭四周,用来挡风遮寒的苇席早已卷卷垂落,虽不能密封,但却已经能遮挡四处呼啸的寒风了。
  
  而在正中央处,族人面前放着好大两石黄澄澄的粟米,另有一只陶土大海碗堆了冒尖的粟米,又放在粟米之上,叫人一眼便看到了。
  
  而他面前,则分散摆着3只陶土炉。
  
  三只脚支撑着小巧玲珑的陶炉,底下风门大开,空气流通之下,三块蜂窝煤火势健旺,只略一走近,便能看到底下红彤彤的火来。
  
  上头又放了一只陶罐,里头热水不知烧了许多久,正咕咕嘟嘟翻着泡。
  
  如此,也不知是人多,还是这陶炉的暖意传达,整间屋子竟热腾腾起来。
  
  离得近的农户脸颊都有些热的发红了。
  
  巴夫人静静观望着,并未说话。就见族人首先端起那一大海碗的粟米,向四面八方举起,给众人看了看:
  
  “诸位,今日一日课毕,认真听完的,再回答出我问的问题,这碗粟米便可以带回家去!”
  
  他嘻嘻笑着,像乡间闲汉一般,虽不显得君子,却让老百姓格外有熟悉感。
  
  “那问题十分简单,便是三岁小儿听罢也能答得出,只不知大家可带了布袋来,咱们这大海碗只有一只,可是捧不回去的。”
  
  穷人家哪里用得上布袋?
  
  石罐子、竹篮子,再不济,将自己身上的衣袍一搂,怎么着也得将这粮食兜回去!
  
  便有妇人大胆开口提问:“当真简单?”
  
  “当真!”对方斩钉截铁。
  
  “此事可是我大秦王后为咱们天下穷苦百姓求来的神物,乃是土中之精。”
  
  “为的,就是想免除咱们的寒冻之苦,又怕大家不知如何用,又如何省钱,这才命我等前来为大家讲解。”
  
  “因而还请诸位放心,绝不会故意设难题刁难各位。”
  
  “我只怕这两石粟米,今日还不够分呢!”
  
  这族中子弟年纪不大,不过刚成丁,但向来能说会道,在族中就颇讨得长辈喜欢。
  
  如今被委派此任,他也不着急进入正题,只是“哎呀哎呀”叹着气:
  
  “不曾想咱们岷县的人家竟这么多呢!这粟米若不够,回答慢的,还需再等等才能再送来呢!”
  
  一户一人,可是驿亭亭长按照名册来安排的,绝无疏漏,也绝不会多占便宜。
  
  他这样一感叹,大伙儿便立刻着急起来,像这样的粮食,当然是落袋为安最好。
  
  于是就有半大少年利索回答:
  
  “能等!能等!咱们可是边地,常有羌人来犯的,人不多,可要怎么挡呢?”
  
  边军也不是一直都打胜仗的。
  
  如今秦王厉害,他们边军又有凶名,这才显得安定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