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尽心尽力 (第2/2页)
唯一的难处是——
他们这可是大王的田庄,地都是不惜人力费心养好了的,这若是找什么下等田,可要去哪里找呢?
“没有的话,就领他们去山林缓坡地段自己开垦吧。”
秦时无所谓道。
对于他们来说,力气是最不被吝惜的东西。
而贵人们的田地,伺候精细、肥力充足,本也不缺粮食。
而真正的贫苦百姓,反而家中多是下等田。
从荒地山坡开垦,种粟与稻麦需水量又大为不同,也未尝不可尝试。
若当真有了收成,到时再劝一劝大王【持山泽之禁】,只需保护好一定树木资源,这天底下还能活着的人,说不定又能多上一些……
思及此,秦时突然又哑然失笑。
在现代,她明明是个基本不接触、也并不太重视贫穷山村人们的情况的人。
可到了这里,却又恍然变成了忧国忧民、一切为了穷苦百姓的慈善家。
想来想去,最终也只能叹口气——
在现代的贫穷乡村,苦是孩子上不了学,留守儿童,孤苦老人,以及穷山恶水出刁民。
但在如今的【贫穷】,那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是心忧炭贱愿天寒。
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生存与生活,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命题。
……
这宏大命题的思考只在转瞬之间。
很快,侍从就带着那群黔首们匆忙赶来。
他们脸上已经没了刚开始的那种惶恐——王后召他们来只为种地,大家都是一辈子伺候田地的人,论起这个,那是半点不服输的。
至于侍从们只言片语透露的田庄农户比他们更会种地一事……
哼!
说起种地,大伙也不怕了,才拜见过王后,就有人着急说道:
“王后,小人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种地好手!去岁一亩中田收粟55斤!家中不过中田与下田,若能得五亩好田……”
“正是!小人也是尤其擅长……”
“他们田庄种得好,是因为他们有牛还有铁犁!我们方圆十里才只有一副铁犁,牛也只有三五家有,待到用时根本借不来,全靠人力翻田……”
秦国如今普通百姓惯常使用的乃是耦犁,倒也能够深耕十五到二十厘米。
但那的前提是需要一副大犁,且要二牛抬杠牵引才行。
人力的话,单户家庭只能用小型的,效果自然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人力翻田翻不动,没法深耕细作,自然是产量要受影响的。
这短短几日没见,他们已从战战兢兢到如今充满斗志。
秦时愣了一瞬,又看向那引路的不起眼侍从。
乌籽同样跟着看过去,在王后视线扫过时,便已会心的点了点头。
在王后身边,从不怕侍从们有上进心,怕的是他们没有。
对方观察力这么敏锐,执行力又强,确实也可列为重点提拔对象。
如今一份期待,两份收获,秦时也同样满意:
“既如此,我就要先问问,你们是如何给田中施肥的?”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