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夺门之变】 (第2/2页)
“给李希烈发报,我不管他用什么方式,给我死守下关码头,用他老爷子的名义也好,用俞部长、宋部长的名义也好,活下来才是真的。”
“给廖耀湘发报,等我过去!”
不多时,沈复兴点着烟,看着身后牛头山阵地剧烈的爆炸声,他知道,小鬼子要跑了。
果不其然,传令兵来到他身边站定:“刘团长回报,日寇65联队被击溃,他们正在衔尾追击。”
“命令追出2公里后回来!另,告知邱清泉部,撤回紫金山。”
沈复兴大脑不断思考,他现在已经完全明白。
什么人靠得住,什么人靠不住!
依靠外围的王耀武与霍揆彰尽可能杀伤日寇,控制住下关码头与南板桥渡渡口。
什么挟天子而令诸侯,太过稚嫩了!
人们从历史中能学到什么?狗屁!
随着第65联队的后撤,第68联队与第30旅团也放缓了进攻的步伐。
沈复兴直接率部撤往淳化镇,与孙立人汇合。
邱清泉则是带着教导一旅,撤回紫金山阵地。
至此,一场围歼战打得虎头蛇尾。
唯一的幸运就是冯施梅林没有牺牲,而是带着剩余的两个战车连回来了。
回到淳化镇税警指挥部,孙立人与老王已经面色难看地等着沈复兴。
老王摊开地图向沈复兴汇报:
“税警2团、4团损失颇大,但阵地尚在我手。”
“日寇128旅团两次企图从我部与14师中间渗透进攻,被牛首山重炮拦截,目前阵地较为稳固。”
沈复兴点头,他看向孙立人:“让其他人出去。”
清场后,三人就坐在指挥部内:“情况你们都清楚了,卫戍司令部现在重回唐司令掌控,我们只能依托淳化镇与牛首山阵地,守住南翼外围。”
“第6、9、114师团还有国琦支队都在我们正面,4万守军要面对近8万日寇,敌众我寡,这仗不好打。”
孙立人皱眉摇头,不知道是因为两个烟枪的烟味太重,还是因为战局不利:“军人自当保家卫国,这国都,不得不守。”
老王看了一眼沈复兴:“守到什么时候?”
是啊,守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这场仗,没有战略目标,只有战术目标:防守。
如果真要守,外围的援军呢?
如果不守,以什么为目标呢?
没有!!!
沈复兴只问了一个问题:“城内还有多少百姓?”
【金陵会战】的任务是什么?
体面?
救教导总队?
挽回尊严?
还是救百姓?
事到如今,上级没有战略目标,但沈复兴已经有了!
救百姓!
至于其他三项,那是战术目标。
曾经一厢情愿的以为可以力挽狂澜,什么都要,最后很有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老王估算了一下:“近40万吧?没法统计。”
沈复兴低头沉思片刻:“我意已决,率先疏散百姓,镇江的事情你们都听说了,近万百姓惨遭屠戮,都是我们这些军人的无能!”
“金陵不能重蹈覆辙,必须让百姓先走!”
“我准备悄悄放开码头,让李希烈与廖肯组织百姓撤离,他唐生智,有什么话要说,活着见到我,再算账!”
两人震惊之际,沈复兴却听到了系统提示音:
“叮——!”
“尊敬的指挥官阁下,您已作出最正确的选择,激活支线任务【东方的敦刻尔克】,临时提升金陵全城百姓移动速度10%,持续时间72小时。”
沈复兴没有半点意外,经过这2天的波谲云诡,他明白了军人存在的真正意义。
保家卫国!
守土安民!
无法守护百姓的军队,是得不到百姓的拥戴与支持的。
也是无法长期存在,终究有一天,会被百姓抛弃。
孙立人重重吐出一口浊气,脸上突然有了一种不该在战场上的轻松:“沈长官,从金山卫开始,我一直以为您是一名职业军人,哪怕没有上过军校,但种种行为,都说明了您绝对是一名优秀的将领。”
“但现在,我发现我错了。”
他缓缓站起身,向沈复兴敬礼:“以百姓为重整个金陵,这么多将军,却没有一个如您一般,将老百姓放在首位。”
“我孙立人,很高兴能在您的手下效力,至死不悔!”
老王更是激动地双手颤抖,连烟都拿不稳:“这金陵城,您不能去,我可以!这件事情,就交给我吧。”
他眼含泪水地笑着,笑得很开心,不等沈复兴点头,独自缓缓走出指挥部,点起警卫离开。
老王一边走,一边挺起胸膛,显得极为骄傲,骄傲自己没有跟错人:
“这一回,咱们且说那曹操大军压境,刘备携民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