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正是惹是生非的年纪 (第1/2页)
王城,朱白玉住址。
今日宵禁,偌大的王城笼罩于一片肃穆到不讲人情的死寂中,这座宛如巨兽矗立的巨大城池内,除了呼啸而过的劲风,便只剩下了各个主干街道上庄严巡守的禁卫。
铁甲着身,长戈在手,星月浅辉在甲片上留下的荧光为夜里吹过的长风平添几分杀气,禁卫队伍工整,步伐整齐,有力沉闷的脚步声在街道上不断回荡。
王城的百姓与居民已经习惯了这种声音,他们不觉得吵闹,反而能因此睡得更加安定。
但王城也并非所有地方都是这般寂静,东部偏远水环之外的一座宅院外,伫立着许多黑色人影,进进出出,里里外外地在搜查着什么。
宅院内的流水棋局旁,朱白玉与户部的薛敬之对坐而饮,后者惺忪地盯着棋盘,像是没有睡醒,已然泛白的鬓间被夜风吹得更为凌乱。
“……朱白玉,本官最近公事缠身,实在没有精力分心他顾,你也别难为我了,如果从宁国公府里面拿走了什么东西,你私底下交给我,我还回去,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回头给上边儿报去,便说是路边捡到的……”
“若不然这么耗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再者,如果让我真的找到些什么,那么多人看着,我想帮你也很难做……”
薛敬之已为即将到来的四国会武场地与各方面交接一事忙得焦头烂额,尤其是风城那头的大事,上头给各个级的官员皆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消息的扩散要撑到四国会武开展之后,诸多王族官员共同涉及其中,但即便如此,江湖上还是慢慢传开了风声。
尤其是赵国那头,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攻下风城之后,赵王已经用最快的速度整顿国力,准备迎接关于即将到来的报复与大战,然而却不曾想过了这么长时间,齐国居然毫无反应,甚至对风城的事情不闻不问,赵王只觉得这里头的事不对,经历了冷静期后,他越来越觉得背后发凉。
直到不久之前,齐国按照以往的惯例,给赵国送来了一封关于四国会武的请帖,赵王捉磨不定齐国这是要打什么主意,便与「烟霞洞」中的天师商议,最终经过激烈商讨,他终于还是顶不住压力,决定交代身后诸般事宜,前往赴会。
面对薛敬之的唠叨,朱白玉只是一味地饮茶,一言不发。
二人就这样又沉寂了一阵子,直至搜寻宅院的一名持刀下人来到薛敬之的身边,附耳言道:
“大人,全都仔细搜查过了,没找到您要的东西。”
薛敬之双手摁在自己膝盖上,惺忪的眸子微微抬起来,那双平日里一向谦卑的眼睛,却在此刻变得格外锋利,他凝视着朱白玉,对方却只是悠哉游哉地喝茶,神情悠闲。
“走吧,没搜到就回去了。”
片刻后,薛敬之抖了抖衣袖,也不继续在这里浪费时间了,起身带着人撤出了朱白玉的院子,后者起身相送,薛敬之却阻止了他:
“哎,不必送了,几步路的事……我公事公办,你回头若是想通了,随时来找我。”
他走后,朱白玉徐徐关上院门,回身时却见月光下站着一名身着黑色布衣,披头散发的年轻人。
他蓬乱的发丝未经任何打理,晃于夜风中,遮住半边面容。
“少侠好高明的身法。”
朱白玉不吝赞叹,双手负于身后,却是已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
他行走江湖这么多年,很难遇见一个有能力无声无息出现于他视野之中的人,这样的人不仅得身法冠绝天下,还必须极为擅长收敛自己的气息与神意。
能做到完全敛神之人,在修为上已然入微,必是通幽上品乃至圆满。
“你是朱白玉?”
来人开口。
朱白玉微微点头:
“正是,不知少侠名讳,深夜拜访朱某所为何事?”
徐一知来到了方才薛敬之坐过的地方坐下,熟练地为自己倒上了一杯茶:
“我不能告诉你我的名字,此来是为了你的一位故人。”
“他叫闻潮生,在书院里犯了大错,已被关入碧水笼中,生死只在两三日内,负责问罪的人叫做崔闻,在书院内是明玉堂的长老。”
朱白玉一听这话,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他在书院到底犯了什么事,这么严重?”
徐一知将王鹿当初讲述的那些重复给了朱白玉听,后者听完之后,摇头叹道:
“听上去真不像他能干出来的事。”
徐一知道:
“他在进入书院之前便杀了三名书院先生,这就是他能干出来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