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红楼:风华首辅 > 第二百二十七章 陆运无功寻宝船,海运发展紧相连

第二百二十七章 陆运无功寻宝船,海运发展紧相连

第二百二十七章 陆运无功寻宝船,海运发展紧相连 (第1/2页)

“景瑜你的意思是,通过安南地区的粮食,来缓解我朝北部百姓的压力?”
  
  “不仅仅是安南、缅甸等国。还有身毒。身毒沃野千里,粮食产量也极其丰厚。最关键的是……战斗力较低,急需我大明教化。”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印度这个地方自古以来的奇葩事了。从古至今,印度就没站起来过,不是跪着,就是在跪着的路上。
  
  有明确记载,欺负过印度甚至达成灭国成就的有:汉人、阿拉伯人、阿富汗人、匈奴人、白匈奴人、马其顿人、蒙古人、大月氏人、希腊人、突厥人、波斯人、雅利安人以及大英帝国。
  
  偏偏没有印度本地人雄起过。
  
  印度这片土地上只要叫的出名字的王朝,都是外来者征服印度后建立的。
  
  其中大部分的外来种族在印度的土地上统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片土地的民族就很神奇,明明土地很肥沃,但战力却一直都是战五渣,被外来民族统治,就从来没有站起来过。
  
  明明有着相当优越的地理位置,但偏偏本土就是没有诞生过什么强大的国家。
  
  印度从古至今所有叫的上名字的强大王朝,都是外来民族建立的。(印度神话里yy的不算。)
  
  这也就是昆仑山和沙漠化的西域这种地理位置救了他们。加上明以前航海技术没那么成熟,乘船远洋风险太大。否则华夏打印度,胜率无限接近100%
  
  说起来印度这个国度抽象属实是祖传,后世华夏对印自卫反击战实在是让心怀天下,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周大大都忍无可忍。
  
  (要求西藏掌控权,新疆也归印度所有。并且,将四川作为缓冲区,独立,并由印度驻军在成都监控中国西南。印度想一出是一出。)
  
  朱煇举手提问:“不对啊?不是隔着昆仑山嘛?而且距离太远,从缅甸进攻或可有一二条战线铺开,可也是地段狭隘,易守难攻,难以施展。
  
  就算印度有沃野千里,但以本朝现在的情况,恐怕……”
  
  “四殿下,我可没说要从陆上进攻,咱们大明不是还有水军吗?身毒海岸线狭长,且不善水战。
  
  从海面推进,万无一失。最关键是本朝海船之于番邦海船天差地别,海战优势远大于陆地优势。
  
  无需占领身毒全境,只需拿下其东北部的平原便可极大程度缓解本朝北部天灾所带来的压力。”
  
  太子摇了摇头:“景瑜,现如今我大明朝的海船技术已经荒废多年。
  
  自我皇祖父将造船一事交给贾家之后不久,因种种原因,削海事、废战船。
  
  现如今天津卫的水军还是我父皇登基之后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
  
  薛虹皱了皱眉:“现如今本朝战船尺寸如何,吃水几何?”
  
  太子沉吟片刻后脱口而出:“现如今战船大多同封舟尺寸相仿,长二十丈,广六丈,约为五千料。”(封舟,顾名思义,大明去海外册封别人使者乘坐的舟船。
  
  因为旅途遥远,所以要准备的东西非常多。)
  
  薛虹有种无力吐槽的感觉。自家太子可能对自己的家底实力不太自信。
  
  就拿大明现如今的战船举例,换算一下就是长六十二米、宽十二米,深四米左右。
  
  就这个船只的体量,几乎等同于两百年后西方最大的木质风帆船瓦尔密号。
  
  前后相差了足足两百年啊!!!
  
  最最最关键的是,就这还不是大明海船登峰造极之作。
  
  大明海船登峰造极之作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那就是传说中的“郑和宝船”!
  
  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
  
  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根据种种史料严格考证,郑和宝船体量尺寸约为:
  
  长148米、宽60米,上下一共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郑和下西洋出动了两百余艘船,其中郑和宝船共有63艘!
  
  航海史上最出名的莫过于哥伦布。他在78年后,所乘坐的环游世界的帆船仅仅由三只帆船组成,最大的圣玛利亚号只有100吨,吨位只有郑和宝船的百分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