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章 上朝阳村 (第1/2页)
朝阳村在旺泉井的东北部,离旺泉井有六里多路。
这个村子里的人大多是猎户,他们一边打猎,一边从事生产,是牛池镇最边远的一个村。
吴尚荣他们两个人从酒厂出发,在旺泉井上边几十米远的地方分路,往朝阳村而去。
越接近朝阳村路越难走。吴尚荣生长在农村,吃惯了苦,加上他现在是武功高手,内力深厚。
哪怕吴尚荣还用背架背了棉絮、被盖、面条、油盐,走起来也毫不费力。
石燕华自小在城市长大,下了一年多乡后,虽然身体素质和体能都变好了,但是走起这些山路来就感觉很吃力。
有些地方,路有些打滑,就需要吴尚荣牵着手走。
一路上,吴尚荣问石燕华,她父亲是好久去朝阳村住牛棚改造的?
石燕华说,她父亲七一年被彻底打倒后,已经失踪了四年多了。
她根本不知道他在朝阳村住牛棚,更不知道他是如何知道女儿在红柳二队下乡的……
二人前后走了一小时二十分钟,才到达朝阳村。
朝阳村的社员住的都是低矮的土墙茅草屋,没有山下那些村子的房屋高大。
那是因为朝阳村海拔高,冬天冷,风又大,房屋矮一点更保暖一些。
两个人在村子的西边找了一户人家,问明了牛棚的位置,一路向朝阳村的村委会走来。
朝阳村村委人会大院的背后,有一排低矮的土墙茅屋,一共有七八间。
吴尚荣在东边第二间找到了睡在地铺上的石父石杰昌。
石燕华说她父亲其实才刚满五十岁,但吴尚荣见到他时,他已经满头白发,满脸胡须,整个人看上去好像七十多岁、风烛残年的老人了。
石燕华见父亲睡在地上的干草上,身上盖着一床烂棉絮,浑身发烧,奄奄一息。
石燕华卧在父亲身上痛哭不止。
吴尚荣把石燕华拉开,拿出赤脚医生那里借来的温度计,先给石杰昌测体温。
过了一会儿,吴尚荣把温度计拿出来一看,已经烧到四十度了。
吴尚荣心里道:“真是不愧为经过长征万死千伤存活下来的老同志,身体素质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否则已经死了。”
吴尚荣见整间土屋就只墙角边有一张矮的小方桌,上面放了两个土碗。
土碗上边的木钉上挂得有一张洗脸的破旧毛巾,中间已经起了破洞。
方桌那里有根两人坐的长凳子,方桌下有一个小木盆,可能是他的脸盆。
吴尚荣心里想,既然这间屋子里没有锅灶,那这间屋子的左右一间应该有专门的厨房。
吴尚荣推开左边那间,里面果然有一个两眼锅灶。
一个灶眼上方有一个铝锅,另一个大一些的灶眼上有一个比后世电炒大一些的铁锅。
屋子里堆有一些烧柴,土灶后面有一个木桶,吴尚荣走过去一看,木桶里还有半桶水。
吴尚荣把水倒进铝锅里,问石燕华:“石姐姐,你生得来火吗?”
“生得来就把火烧起,先把开水烧开,给石叔叔吃药。我再去提一桶水来,一会儿晚上才有用的。”
吴尚荣他们来的时候,见村委会下边有一口水井,有人在那里打水来洗衣服。
吴尚荣去打了一桶水来,又去离村委会近的人家花五元钱买了两大背木炭放在石父睡的屋子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