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的祖师是荀子 (第2/2页)
别说秦律严格,就算是放在后世一个队伍中的一个班,规矩会比秦律少吗?
可就算是在后世,想要带好一个班谈何容易。
别说是六十万人的大军了。
车驾到了一条官道上,扶苏这才拿起地图,将眼前的环境与手中的地图对比着。
郑国是战国时期少有的水利专家,郑国修建了郑国渠,让关中成为了一片富庶之地,这也是秦王政元年伊始的重要工程。
不管是都江堰还是郑国渠,都是造福万千人的大工程,要说水利工程建设经验,秦国的经验也领先其他六国。
甚至秦律还十分讲人性地教人们种地,教导人们什么样的土地该种什么样的粮食,什么样的土地种什么样的粮食能够更高产。
秦法不仅仅是律法,更是劳动群众在生产工作过程中沉淀的朴素经验。
至于现在还有人秦法严酷,那多半都是谣言。
扶苏瞧着地图又望向浐水的方向,便下了车架走向这片荒地。
蒙恬见公子低下身挖出了一捧土,有些好奇但也没问。
扶苏清晰地记得龙首渠的位置,位于浐水以西,当年汉武帝挖掘龙首渠,经过后世的几次改建,使关中四万公顷的盐碱地成了一片沃土。
而现在扶苏看着自己的脚下,这片盐碱地还在,龙首渠却还未修建,这也没办法,自己比汉武帝还年长八十多岁。
扶苏在这里思虑了良久,看着春日里的风光,以及这片阳光下最最朴素的人们,他们也是最勤劳的人。
重新坐上了车驾,在回去的路上这位穿越者扶苏一边熟悉着大秦,一边时常思考。
思考自己的处境,以及自己这个身份该承担的责任以及以后想要做的事。
现在,想明白了两件事。
所谓拾人牙穗,荀子他老人家过世了,即便他已在天有灵,我这个秦国公子既熟读韩非的书籍,又有李斯这位老师,那么我的祖师就一定且只能是荀子。
如此在战国时期就流传至今的百家诸子圈子中的“学术圈”
我这个秦国公子扶苏,也算是成了他们其中的一份子,这是门票也是一个身份。
在这个时代找一个师出有名很重要,对以后或许必要的政治资源与人脉都极其重要。
另一件事便是开凿龙首渠,让大秦更富有。
前有荀子已过世,后有龙首渠未开凿。
在这一前一后间,扶苏觉得拾人牙穗这个计划很不错。
黄昏时分,扶苏这才回到咸阳城,正巧遇见了准备离开咸阳的王绾。
在王绾身后还有很多年轻学子相送,这些学子有的衣着名贵,还有的衣着简陋,他们都是王绾的门客或者是学生,还有几个是腰间有佩剑的朝中官吏。
众人正依依不舍,王绾看着行礼的众多门生已经是老泪纵横。
这位昔日的秦国丞相就要离开了,秦国有了新的丞相,他叫李斯,李斯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丞相。
扶苏多看一眼,低声道:“回宫。”
蒙恬赶着马车,就从王绾眼前的咸阳城南门进入了咸阳城。
众人见到了华贵的车驾,以及护送在前的蒙恬将军,还有车帘被风吹起时,见到的那个少年人。
在场众人纷纷行礼,能让蒙恬将军护送,能坐在如此华贵的车驾上,岂能不行礼。
在众人身前,须发花白的王绾颤颤巍巍躬身行礼。
此时,王绾深刻体会到了秦国的冰冷与残酷,这个强大的秦国要往前走,要更强大,它就会摒弃一切无用的累赘。
无论是以前的秦王,还是现在的始皇帝,哪怕是这位公子扶苏。
这咸阳已没了他的容身之地,至少是皇帝给了他优渥的养老条件。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习与积累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过程,扶苏叹息自己没有见到过荀子的稷下学宫,那座学宫多半已经毁于战火了,荀子最后安然地老死了,老死在了楚国的旧地。
扶苏本想问李斯有关稷下学宫的事,想知道荀子他老人家生前是什么样。
但自从上一次交了“作业”之后,李斯就没再让人送书信来,甚至也不让人来高泉宫问候了。
李斯能成为我这位公子的老师,是因父皇的一句话。
大抵是,当初李斯与父皇说了高泉宫那晚,在华阳太后灵柩前的谈话,父皇这才觉得我这位公子需要李斯这样的人教导。
高泉宫殿前,放着一把新做出的椅子,扶苏就坐在椅子上手中拿着一块木牌发呆,这块木牌本来是给荀子他老人家做灵位用的,这块木牌至今没有刻字。
因扶苏也不知道,若要祭奠荀子,到底是应该按照赵国的习俗,还是齐国的习俗?
难道说荀子老死在楚国,应该按照楚国的习俗祭奠吗?
各国习俗不同,思来想去,扶苏放弃了。
人嘛,有时总是一时兴起,有时也会思虑再三,而后放弃。
田安的脚步特别明显,走路时他的鞋履总会有一些拖行的摩擦声,这位老内侍的脚步声很容易辨认。
“公子,丞相来了。”
扶苏这才回过身,行礼道:“老师。”
李斯作揖行礼,站直之后面带十分温和的笑意,“臣近来忙于政事,疏忽公子了。”
“忙于治国大计,丞相辛苦了。”
李斯拿出一卷竹简,笑着道:“这是公子写的。”
扶苏见到这卷竹简所绑着的细麻绳以及竹简的成色,这的确是自己送出去的那一卷。
李斯坐在椅子上,倒也没有觉得坐椅子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便开始讲解这卷作业,扶苏专心听着。
这位丞相看起来心情很不错,因为公子十分善学,这就像是原本忙碌的人生中有了一处能够寄托且踏实的地方。
讲解着,李斯见公子能够将之前的话语举一反三,惊讶于公子的天赋,身为公子的老师而骄傲。
李斯刚讲述完三公九卿的官吏任选与分封制官吏的核心区别。
扶苏便回道:“老师,我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