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老秦人 (第2/2页)
说起写字,程邈又有了自信,他解释道:“公子若喜,臣可以多写几个字的。”
扶苏摆手道:“用饭吧。”
程邈再一次躬身行大礼,他双手接过公子递来的饼,又一次尝到了这美味,脸上带着笑容,嘴里还在咀嚼着,此生足矣。
田安将砚台上结着的碎冰渣磨开,而后研磨好墨,放在公子的案前。
程邈正吃着,扶苏坐在边上就开始书写,这一次要写的问题还是要由程邈交给张苍。
“公子,那张苍平日里也深居简出,与臣一样的。”
扶苏写了一篇文章,吩咐道:“还请交给我的老师张苍。”
程邈十分满足地将这卷竹简放入了袖子中,而后站在边上,等候着公子的吩咐。
与那一天一样,公子扶苏很专心的看着各地往来的文书,期间没有言语。
炉子烧得很旺,府内既温暖又安静,加之刚吃了温暖的食物,困意上心头,程邈又一次睡着了。
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公子已不在这里,而且天色也快要入夜了。
接连几天,扶苏的生活都是这么度过的,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御史府,而自己与张苍这位老师都是通过书信往来,来传授学识。
虽说只与张苍见过一次,但扶苏觉得自己与张苍,从师徒关系都快成为笔友了。
而程邈就是给两人传递书信往来的重要关节。
这场大雪断断续续又下了五天,关中的冬季很漫长,往往到了来年的三月还会有雨雪。
扶苏坐在寝殿内,正执笔在竹简上书写着,所写的就是老秦人的故事,田安就是一个老秦人,他知道很多老秦人的故事。
扶苏听到这些艰苦奋斗的故事,在心底里有一种力量被唤醒了。
那是一种潜藏在灵魂深处,永远不会被抹去的记忆,这些血与战火的记忆就像是一幅幅画面出现在脑海中。
有时历史就是如此的相似,落后了就会被打,所以要富国强兵,要艰苦奋斗。
当年商鞅写下了秦人食草,那时候的秦人为了保护家园连草都能挖出来饱腹,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他们没守护住家园,他们的妻儿就会被卖为奴隶。
扶苏手中的笔继续写着,人不能忘了那艰苦的故事,老秦人要富国要强兵,就需要变法。
哪怕这个变法过程中会有很多既得利益者受伤,哪怕会消失一个阶级,这个过程残酷又无情,可还是要咬着牙走下去。
就像是荀子他老人家说过,君者,舟也,黔首者,水也。
那么,现在的大秦似乎在进行第二次变法。
翌日,程邈如往常一样站在御史府门口等着公子扶苏。
不管是大风还是大雪,公子都会很准时的来到御史府门口。
程邈行礼道:“公子。”
扶苏诧异道:“怎么值守这里的人,一直是你?”
程邈解释道:“原来是我们几个人轮流值守的,那几人家中都有变故,就在下一人无事,冯副相就让臣来值守御史府,臣家中……也无甚事的。”
扶苏将手中的食盒递给他。
田安将小半箱竹简放在桌案上,叮嘱道:“这些都是要交给张御史的,有劳了。”
程邈狼吞虎咽吃着一碗面皮汤,一边不住点头。
而扶苏又如先前一样,翻看起了这里的卷宗。
不论风雪多大,公子扶苏每天都来这里查阅文书,就这么持续一天又一天。
当今年的风雪再一次停歇的时候,这一年也就结束了。
次年一月,关中依旧是阴沉沉的,今年是秦王政二十五年,也是立国八百年多年的楚国灭亡的第二年。
张苍背着一个包袱来到了商颜山下,他抬头看着这个新建设的村子,脚步稍停,目光似在寻找,没有找到自己想见的人,便又迈步走入这个村子。
刚走两步,就有一个秦军校令快步跑来,拦住道:“什么人?”
张苍拿出自己的官身令牌,解释道:“我来寻叔孙通夫子。”
那校令见到令牌就让开路,并且又道:“随末将来。”
张苍又提了提肩膀上沉重的包袱,终于到了一间屋子前,几个孩子刚跑出来。
与此同时,章邯也来到了这里。
张苍转头看去,就见到这位将军一到此地,一群黑乎乎的小狗就朝着那位高大的将军冲锋而去,像是小狗大军冲向了目标。
一路上还有几只小狗翻倒在地,它们扭动了几下再次跑去,而后一大群小狗围着章邯,扒拉着要往上爬。
章邯用脚将这些小狗拨到一旁,听了校令禀报,沉声道:“准备一些姜汤给公子的老师驱寒。”
张苍作揖表示谢意,就走入了叔孙通的屋子。
屋内,叔孙通见到来人,道:“张苍?师从荀子,与丞相李斯是好友,现在又是公子扶苏的老师。”
张苍走入屋内,没有当即发言,而是将包袱放下。
包袱落在桌案上发出沉重的响声,以及竹简那特有的碰撞声。
“老夫入秦虽才半年,可老夫善记人,什么样的人,见过一次就不会忘。”
叔孙通又道:“公子扶苏与丞相当真是好计策,用迁民戍边之举将一些齐鲁博士发往北方,公子赐给我三百弟子,实则是为了让老夫离开廷议,这一前一后当真是好设计。”
言至此处,叔孙通又叹道:“哎呀……李斯实在是太厉害了,老夫现在才后知后觉,原来我等都进了公子扶苏与李斯圈套。”
正说着叔孙通又走到了屋内的一个角落,他坐下来开始研磨豆子,又道:“商颜山有一物,名为豆浆,此物实在美味,可要喝一口豆浆太累了,嗯……”
说着话,叔孙通转动这个磨盘,因太用力下巴的胡须还有些颤抖。
张苍道:“豆,本是充饥饱腹的粮食,何必如此。”
叔孙通有些推不动磨盘了,累得扶着腰,又道:“张御史,所来何事?”
张苍解释道:“公子让我将这些书送来,希望你能教授给这里的孩子,都是公子亲手所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