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七十六章 枣

第七十六章 枣

第七十六章 枣 (第1/2页)

屋外的风声依旧,吹得门窗不断作响,还有些许风吹入屋内,吹得油灯的火苗晃动。
  
  扶苏的目光依旧看着地图,问道:“既然像个走廊,是不是可以给这个地方起个名字?”
  
  李由接过田安递来的一张饼,一边吃着点头。
  
  而田安则坐在一旁,他老人家又将水壶放在炉子上,而后整理着竹简。
  
  扶苏又道:“此地位于黄河以西,南北两侧有山,我们老秦人将黄河以西的地界叫作什么?”
  
  李由回道:“河西地。”
  
  扶苏道:“以后这片地方的名字就叫河西走廊。”
  
  李由依旧是点头,好像是公子说什么,就是什么。
  
  当屋内重新安静下来,扶苏继续画着地图的时候,李由又去看他的甲士们去了。
  
  扶苏坐在油灯边,听着屋外的风声,问道:“你说以后的秦人会接受河西走廊这个名字吗?”
  
  田安将桌上的竹简都放整齐,回道:“只要公子将这片土地打下了,公子说它叫什么,它就叫什么。”
  
  扶苏道:“秦与西戎这般友好相处,有多久了?”
  
  田安叹道:“断断续续,也不知多久了,西戎与秦人很久没打仗了。”
  
  扶苏再一次看向地图道:“现在的匈奴都聚集在哪里呢?”
  
  田安还是摇头。
  
  翌日,风雪才停,扶苏推开屋门时还有些吃力,因门外都是积雪。
  
  冷风迎面而来,天空依旧是阴沉沉的,扶苏呼出一口热气,披上大氅走到屋外。
  
  一脚踩下去,积雪刚淹没脚踝。
  
  不远处还有话语声,抬眼看去是李由带着他的人手在清理积雪。
  
  扶苏迈步走向田地,眼下哪里还能看得见土,盖了这么厚的一层雪,农礼时种下去的粮食不会发芽了。
  
  可这是始皇帝种下去的粮食,要是不发芽难免又被人们议论。
  
  扶苏往前走了两步,积雪覆盖着的地面哪里还分得清是田埂还是田地,扶苏挖开积雪,见到了结着薄冰的土。
  
  捏起一些土,仔细看着,又挖得深了,发现土还不算差。
  
  田安正在清理着屋前的积雪,他老人家一边用木铲铲着积雪,又见到公子走了回来。
  
  公子的脚步很快,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等田安将屋前的积雪都清扫干净了,就见到公子从田地里挖了不少的土。
  
  田安又去准备早食,当面条下锅的时候,再抬眼看去,就见到公子与李由拉了两架车,车上放满了筛子,应该是寻常人家用来筛豆子与粮食用的。
  
  眼看锅中的面条要熟了,田安道:“公子可以用早食了。”
  
  扶苏道:“李由,你也一起吃点吧。”
  
  李由行礼道:“末将与军中的兄弟们一起吃就好。”
  
  如今的李由多了几分稳重,也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了,他与那些甲士相处得很不错,李由已经会团结下属了,他的下属越团结,那么自己这个公子扶苏,也越安全。
  
  扶苏也不再劝他,又道:“吃完来帮我种豆子。”
  
  李由笑着点头,行了礼就先离开了。
  
  一听公子还要在寒冬天种豆子,田安又诧异地看了看那些筛子。
  
  等李由与他的下属们用了饭,他再来到这里,见到公子已在往筛子中装土了。
  
  筛子里装了土之后,扶苏将一颗颗豆子放入土中,而后洒一些水。
  
  余下的筛子也都是这般。
  
  五谷中,也仅限豆子这么好养活。
  
  李由双手麻利地往筛子中装土,装了土的筛子放在边上。
  
  扶苏顺手拿过筛子,先用一根筷子在筛子的土中戳出一个个深浅合适的洞,而后浇水,再放在边上。
  
  田安收拾着碗筷时,见到公子与李由就这么一前一后配合着,动作还挺快。
  
  见土不够了,李由又去挖土,筛子不够了,就让人再去外面借。
  
  再之后,真的连筛子都找不到,扶苏只能用一些藤条与麻绳来做出一个个的碗状。
  
  李由叫来了更多的人一起帮忙,很快在一间库房的架子上,放满了层层迭迭的土,土中都种着豆子,只要每天浇水就可以。
  
  三天之后,已有豆芽长了出来,扶苏让人将这些豆苗全部拉出来,今天难得天晴,让豆苗晒一晒阳光。
  
  一个小小的仓库就成了一个简易的温室。
  
  田安甚至在这里种了一些葱姜蒜。
  
  不过,也只能种一些好养活的作物。
  
  当初,扶苏就时常问关中的老农如何种地,现在想来也算是受益匪浅的,譬如说什么样的土适合种什么样的粮食。
  
  “公子。”
  
  正在观察豆苗的扶苏听到了田安的呼唤,朗声道:“什么事?”
  
  田安脚步匆匆而来,回禀道:“公子,王家送来了不少吃食与木柴。”
  
  扶苏回头看了一眼,驴车上果然放了不少东西,问道:“这头驴也送吗?”
  
  “啊……”送货来的王家家仆一时无言,连忙道:“是给公子的。”
  
  田安颇为同情地看了眼这位家仆,他多半要走回去了。
  
  也没见公子扶苏再说什么,这个家仆行礼之后,果然留下了驴与车,就这么走了回去,连鞭子都留在了车上。
  
  扶苏从车上取了一个包袱,打开包袱就见到是一些枣与饼。
  
  枣是红彤彤的干枣,个头不大。
  
  大个头的枣多数都是西域送来的,这些个头小的枣应该是关中的枣,自家晾晒出来的。
  
  扶苏吃了一颗枣,道:“嗯,这是频阳县的枣。”
  
  自小长在关中,扶苏靠着枣的甜度基本上能够确定这是哪里的枣,其实这也很容易分辨关中其实是分南北的,北面的枣比较甜,熟得晚。
  
  南面的枣熟得早,却没有关中以北的甜。
  
  因日照与地理位置的缘故,关中北方的昼夜温差会更大一些,因此不论是瓜果还是枣,都会更甜些。
  
  只是在吃着枣,收拾着一个个饼的时候,从包袱中掉出一张布绢。
  
  这是一块丝绸布,这上边写着字,用得也都是十分古板且之乎者也的语调,大致意思是听闻公子在上林苑为始皇帝种地,又见关中大雪,听闻公子扶苏还时常处置国事,特送来吃食与木柴,还望公子珍重身体。
  
  这上面的字迹很显然不是王贲,也不是王翦的,而且语气也不会这样,再看这丝绸的质地十分好,而且语气也不对劲。
  
  换作是王贲,他会这么做吗?
  
  他肯定不会,就像是在修咸阳桥时,王贲若是知道公子扶苏在外吃苦,他多半是直接带着酒肉与美女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