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最后一位长辈

第一百三十二章 最后一位长辈

第一百三十二章 最后一位长辈 (第1/2页)

李斯拿着名册就去了章台宫。
  
  当这位丞相见过皇帝之后,这一次西路军的领军大将军也可以确定了。
  
  李斯回到了丞相府,先是看了眼正在与几个文吏忙于吩咐国事的公子扶苏,又看上首座正在昏昏欲睡的王贲。
  
  不论王贲在以前任少府令的时候也好,还是现在任职太尉也好,这人做事总是一副轻松的状态,谁让他们家一门父子的功劳都这么高。
  
  这王太尉明明有他的太尉府官邸不去,非要留在丞相府。
  
  李斯将一道诏命放在了王贲面前,又道:“让章邯领军。”
  
  王贲狐疑地拿起写着诏命的帛书,他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兵符,离开丞相府。
  
  关中的夏收过去了一个月,夏收之后的增兵也过去了一个月。
  
  这天,青臂从锻造炉子旁的作坊走出来,他带出来了一篮子的铁器。
  
  已是半头白发的青臂依旧是有着结实的臂膀,他道:“章邯将军,这就是公子让我们铸造的铁器。”
  
  章邯拿起一个其中一个道:“这是长矛吗?”
  
  青臂道:“老夫年轻时就在军中锻造兵械,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倒是第一次铸造如此厉害的铁器,一个月也就造出这二十个槊头,公子说这是槊。”
  
  一百多名工匠,才铸造出二十个,此物铸造之难,确实是他们先前没想到的。
  
  青臂道:“此物用朱砂来髹漆,又在外有砂石粉打磨,最不易锈蚀。”
  
  说着话,青臂又将其与柄榫卯接合,再用漂亮的铜箍固定接口,用上好的拓木做柄。
  
  青臂将完整的马槊交到章邯手中,此物用料极好,兵器之中也价值数千钱。
  
  章邯舞动了一番这柄长槊,青臂的手艺极其好,不愧是在军中铸造兵械数十年的老工匠,这手艺是一流的,放眼整个少府工匠,青臂的手艺都是数一数二的。
  
  章邯欣赏着这柄漂亮的长槊,不论是重量还是长度,这柄长槊令章邯觉得极好,甚至好到完美的地步,这就像是量身定做的。
  
  每造出一把兵器都是需要在兵械上刻字的,并且要在少府登册造案,就连工匠铸造都有着秦律精细的责任制。
  
  工匠需要在兵器上刻字,并且保质保量,这是秦法在责任制精细化过程的体现,工匠必须保证每一把从他们手中铸造出去的兵器的质量。
  
  章邯看着槊尖尾部的刻字:二十九年,少府令公子扶苏宣造,工师丞苍,工青臂。
  
  来到一处空旷的校场,章邯手执长槊刺入穿戴着皮甲的木桩,一刺便刺穿了皮甲。
  
  张苍慢步走来,道:“这是一件好兵器,渭南还会接着铸造的。”
  
  章邯握着这柄长槊,满眼火热,如同拿着一件至宝。
  
  张苍神色平静地拿出来一卷帛书与一卷文书,递给他道:“皇帝诏命,渭南郡守章邯任西路军主将,领狄道口五千兵,兵进乌鞘岭,取戎西河谷。”
  
  “末将章邯领命。”
  
  “公子扶苏还有交代,在那片河谷还有一片雪山,当年义渠与西域人称其祁连,在他们的语言中祁连有天或苍天之意,祁连山脉横卧西戎河谷,控制西域咽喉之地,还需要在祁连山脉西端尽头修建城关。”
  
  言至此处,张苍叹息道:“那里还是西域人的养马地,你这一去既要打仗又要修建城关,此去数年不得回来,公子准许你带着妻小先前往陇西练兵。”
  
  章邯道:“末将领命。”
  
  他就知道领命,不会说别的,只要给他一个吩咐,他就能用十成的力气将事办好。
  
  张苍知道,自从南征之后,章邯的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气,他想要出征,他想要让他们的祖先风光继续延续。
  
  “章郡守,匈奴人亦要夺取此雪山,陇西送来的消息,西边有个匈奴王,此人要在祁连雪山设祭坛,而后拜祁连雪山祭祀,领匈奴骑兵进关中。”
  
  章邯一手执长槊,朗声道:“此人好大的胆子。”
  
  张苍有些苦恼地道:“以前月氏人也拜祁连雪山,不过祁连雪山有一个叫黑河的地方,公子说那里可屯田百万亩,那是一片很好的地方呀,能养马还能屯田。”
  
  “末将必取之。”
  
  张苍又道:“将军明天就出发吧,渭南诸事有我在。”
  
  章邯行了一礼,便离开了。
  
  翌日,章邯带着一车车的军械,在十余个骑兵的护送下,他带着妻小一路朝着陇西而去。
  
  这一次章邯不仅仅带去了长槊,还带去了新造的马镫。
  
  张苍与叔孙通一路送别章邯,直到过了咸阳桥,两人才停下脚步。
  
  秦廷还在往北方与西方增兵,在咸阳桥边还有不少送行的人,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批人在咸阳桥送别去打仗的家人。
  
  这座桥是公子扶苏修建的,或许当人们每每在此地送别要出征家人,他们踩在这座桥上,也会想起如今在咸阳的丞相府,主持建设国家的公子扶苏。
  
  眼看着章邯的队伍越走越远,叔孙通脚踩着结实的咸阳桥走着,道:“这座桥看着真好,它本该在这里似的。”
  
  “嗯。”
  
  张苍应了一声。
  
  叔孙通又道:“听说这座桥还是你帮助公子扶苏建设的。”
  
  张苍低声道:“当年公子为了建设这座桥,在西渭河的那间小屋守了一年……你看就是那间小屋,如今还在。”
  
  顺着张苍的目光看去,叔孙通见到了那间屋子。
  
  张苍道:“公子行事严于律己,你不觉得这种事迹正在改变着一些人吗,老师还在世的时候,我在稷下学宫见到你,你就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现在的你却为了那些孩子读不好书,愁得睡不好,吃不好。”
  
  说的正是荀子还在世时,那时张苍就跟着荀子离开了稷下学宫。
  
  叔孙通还记得那年,稷下学宫的很多学子与诸子名家都在准备逃亡,他们害怕秦军杀来,他们担心秦军会毁了稷下学宫的一切。
  
  后来秦军真的来了,秦军赶走了稷下学宫的人,带走了稷下学宫的书。
  
  叔孙通回想起当初,那时他见过在稷下学宫的荀子,只可惜他没有拜在荀子的门下,而是拜在了孔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