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66章 《火者来贡和陕甘教务共议》

第366章 《火者来贡和陕甘教务共议》

第366章 《火者来贡和陕甘教务共议》 (第1/2页)

在场的都是大明的政治精英。
  
  一名现任阁臣,还有张四维和申时行这两位原时空的未来阁臣。
  
  如果连这些都不明白,他们也走不到如今的位置上了。
  
  中原的佛道之所以无害,是因为自我阉割了组织力。
  
  佛门自然不说了,三武一宗灭佛后,宋代开始佛门就逐渐沦为经济组织,尽量避免参与到政治中。
  
  道门则要更早一些。
  
  原始道教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黄巾起义,三国时期汉中的张鲁政权,南北朝时期的孙恩起义,都是影响力巨大的宗教战争。
  
  不过从南北朝后期开始,南北天师道同时提出来去组织化的改革,最大的改革成果,就是剥离了道官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联系,禁止私下组织传教。
  
  从这之后,道教也逐渐无害化,统治者们也愿意将这些无害的神像供奉起来。
  
  而某教却不是这种无害的神像。
  
  教长秘密传教,就意味着民间秘密结社,这就代表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以及反抗官府围剿的隐蔽能力。
  
  严密的宗教组织,就意味着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影响力不局限一个地区。
  
  教团和教士的世袭,也就意味着稳定的上层组织。
  
  信众捐赠教产,就意味着强大的经济能力,教团可以向教民征税。
  
  这就不是宗教组织了,而是强力的政治组织!
  
  众人也明白了,为何火者的某教,表现出强烈的扩张性和排他性。
  
  更多的教徒,就意味着更多的教会职位和更多的宗教税,教士自然想要疯狂的传教,这样可以给自己的继承人更多的遗产,壮大自己在教团内的地位。
  
  这样的宗教组织,一旦在陕甘地区扩张开来,后果是在场众人不敢想的。
  
  殷士儋果断说道:
  
  “本官会上奏陛下,请颁禁教令!”
  
  众人纷纷附和。
  
  苏泽说道:
  
  “殷阁老,下官还有几条意见。”
  
  殷士儋严肃道:“速速说来!”
  
  苏泽稽首后又说道:
  
  “陕甘一些地区地广人稀,官府未必有能力控制这些地区。朝廷贸然清缴,效果未必好,反而会引发教众同仇敌忾之心。”
  
  “不如先在城市发禁令,乡野不行清缴,还是以教化为先。”
  
  殷士儋赞同的点头。
  
  大明太大了,各地的情况都不同。
  
  陕西在经历了唐代鼎盛后,开始逐渐走下坡路,现在除了关中平原外,剩余地区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甘肃就更不用说了,只剩下兰州等几座繁荣的“孤城”,剩下地区早已经人口凋敝了。
  
  苏泽又说道:
  
  “这也不是地方官府的问题,而是陕甘的地貌沟壑纵横,塬土环绕,很难控制乡野。”
  
  塬,就是黄土高原上的独特地貌。
  
  因为风沙和流水的切割,黄土高原上会有一座座平顶的山丘。
  
  这些地方适合耕种和居住,成为华夏文明的起源。
  
  这些特点,让陕甘地区的聚居点非常分散,除了少数县城外,大部分乡野都处于自治状态。
  
  苏泽又说道:
  
  “秘术修行能蒙蔽人,盖因信众愚昧的缘故,被这些教士的障眼法蒙蔽。”
  
  “所以还是要开启民智,才能让百姓不被蒙蔽。”
  
  “下官以为,朝廷应该在陕甘兴办小学,派遣学官。”
  
  听完这句话,殷士儋的眼睛亮了。
  
  殷士儋这个教育专务大臣,就是因为苏泽兴学之议后入阁的。
  
  但是各省对办学响应并不积极。
  
  各省对于办学不抵触,但是苏泽将办学和商税捆绑起来,很多省对于开征商税都心存顾虑,所以除了已经确定办学的山东、山西和京畿地区外,其他地区都推进缓慢。
  
  苏泽说完,众人都表示赞同。
  
  理性主义是神秘主义的最大敌人。
  
  虽然教育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脱离愚昧,偶尔也会有学历高的人痴迷于宗教。
  
  但是整体来说,随着教育普及和理性主义的发展,人们对宗教是越来越祛魅的。
  
  此外教育还有一个能力,就是将青壮年时期管理起来。
  
  这批最有精力最有理想,最有行动力的青年读书进学,自然就不会被宗教鼓动。
  
  只要这些人不被宗教鼓动,就是聚集一些老弱妇孺信徒,也不可能造成太大破坏。
  
  殷士儋立刻表态说道:
  
  “子霖的建议很好,可以写入共议结论中。”
  
  在场众人基本上都赞同,申时行却站起来说道:
  
  “那陕甘地区的办学经费从何而来?”
  
  钱从哪里来?
  
  众人目光看向苏泽。
  
  苏泽说道:
  
  “这就是苏某另外一个建议,朝廷不应该封锁嘉峪关,反而应该加大开关力度,鼓励商人交易,派遣税监收取关税,用来弥补办学费用。”
  
  “封关不能杜绝走私和传教,反而会让朝廷白白损失税赋。”
  
  “还不如将嘉峪关打开,鼓励商人往来贸易,多抽取一些关税。”
  
  “至于火者所求的敕书,不如直接仿照草原取消敕书贸易制度,只要纳税就能自由贸易。”
  
  “火者的商人能来嘉峪关交易,那大明的商队也要能去火者贸易,火者也要保护大明商队的安全!”
  
  殷士儋听完后,看向众人问道:“取消敕书贸易之议,诸位是否赞同?”
  
  这下申时行表示支持,张四维看到申时行支持后,也表示了对苏泽的支持。
  
  沈一贯自然也投来支持的一票,户部郎中傅远也表示同意。
  
  殷士儋说道:
  
  “那就作为多数意见上报,有反对的可以单拟。”
  
  殷士儋一锤定音,这次共议的结果算是定下来。
  
  接下来负责记录的中书舍人,将会议的结果记录下来,交给众人签名后,苏泽又手抄了一份。
  
  等到一切完结后,苏泽又找上了殷士儋。
  
  “殷阁老。”
  
  殷士儋看向苏泽,他对苏泽的态度也是十分的矛盾。
  
  他不像是其他阁臣那样,毫不掩饰的对苏泽表示欣赏和肯定,而是以一种别扭的心态看待苏泽。
  
  这一次也是同样的,殷士儋对于苏泽的很多做法并不赞同,但是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很难让他拒绝。
  
  “阁老,为了维持陕甘的局势,还请调派一部分军队入陕甘。”
  
  殷士儋看向苏泽,其实他也是想到这个的,只不过群臣共议人多嘴杂,涉及到军务的事情,所以殷士儋没有当众提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