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79章 锁院

第379章 锁院

第379章 锁院 (第1/2页)

如果会试重视策论,那身为主考官的张居正,就能根据考生的策论内容,筛选自己想要的人才。
  
  这才是张居正的目的。
  
  在会试的时候,就将和自己政治理念相近的人选中,那这些人自然会向张居正这个座师靠拢。
  
  而张居正主持的这届科举,就能极大的壮大他麾下的势力。
  
  甚至换句话说,就算是张居正倒台,这一届进士中还能留下大量和他理念相近的种子,他的政治理念也能延续下去。
  
  真是一步好棋啊!
  
  苏泽如今才明白,张居正为何能在原时空留下那么大的名气,他的手腕实在是太厉害了。
  
  明知道这是一场对赌,张居正也要将赌注加到最大。
  
  接下来高拱要怎么应对呢?——
  
  二月初三,工部侍郎,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王之桓上书,黄淮冲沙和引淮入海的两大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高拱立刻召开内阁会议,在会议上,高拱对着雷礼说道:
  
  “雷阁老,黄淮冲沙和引淮入海两大工程事关国本,这项工程串联湖广、河南、山东、南直隶诸省,仅仅是淮抚怕是镇不住地方。”
  
  “所以本官想要问问雷阁老的意见,请您以阁臣身份前往淮安,协调工程,如何?”
  
  内阁中一下子沉默了。
  
  张居正暗道不好,他看向雷礼,以他对雷礼的了解,雷礼动心了。
  
  雷礼确实动心了。
  
  雷礼本来就有辞官的想法,是被苏泽的奏疏抬进了内阁。
  
  进入内阁之后,因为高拱不肯将治河的工作放在前面,才逐渐和张居正达成政治同盟。
  
  但是现在高拱开价了。
  
  让雷礼去地方坐镇协调监督河工,这是一个让雷礼无法拒绝的请求。
  
  雷礼拱手问道:
  
  “高首辅,下官前往淮安后,朝中的协调事务?特别是两大工程的预算?”
  
  高拱笑着说道:
  
  “本官也已经草拟好了奏疏,从今年开始,湖广、河南、山东、南直隶的赋税,两成直接解送到淮安,交由两大工程支使。”
  
  “另外都察院会选派一些御史,到地方上担任巡案,如果有办事不力的地方官员,雷阁老可以先罢免再弹劾。”
  
  “以上这些事情,本官已经和陛下面议过了,陛下也基本上应允了。”
  
  “雷阁老以为如何?”
  
  雷礼倒吸一口气,高拱开出的代价确实很有诚意了。
  
  这四省是大明最富庶的几个省了,两成赋税直接押解淮安,这可是一大笔银元,等于将这笔银元的财政权都交给了雷礼。
  
  而派遣巡案巡视地方,这又等于给了雷礼地方官员的监察权。
  
  这么大的支持力度可是前所未有的。
  
  而这两大工程一旦完工,作为主持者的雷礼也必然名流千古。
  
  谁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果然,雷礼躬身说道:
  
  “下官愿意前往淮安。”
  
  张居正知道,自己已经失去这个盟友了。
  
  雷礼外放,虽然还有内阁大臣的名头,但是不可能再和自己一起反对高拱了。
  
  不过张居正脸上依然没有任何表情,他也不是容易气馁的人,政治上你来我往也是正常的,如果高拱不还击,这才说明他这个首辅水平不够。
  
  ——
  
  沈一贯冲入报馆:“子霖兄,雷阁老要去淮安督办两大工程了!高阁老下手了!”
  
  雷礼要前往淮安的消息,迅速引起了朝廷的地震。
  
  这一次高拱的动作非常快,隆庆皇帝也迅速批准了他的奏疏。
  
  沈一贯刚刚进门,却见到了坐在一边喝茶的申时行,他也有些尴尬起来。
  
  随着朝堂的分化,就连苏泽的圈子也都产生了变化。
  
  罗万化还好,他和朝中大员没有什么瓜葛,基本上是站队苏泽的。
  
  沈一贯的成分复杂,如今算是鸿胪寺卿王世贞的亲信。
  
  王世贞也是半步入阁的人,也算是半个山头了,沈一贯也要跟随他的脚步。
  
  申时行是典型的张党,他是张居正的得意门生。
  
  张四维是高党,他是高拱的门生,又在高拱手下任职多年。
  
  万敬和傅顺是雷礼的门生故吏,雷礼又和张居正结盟。
  
  剩下的众人,也各有立场,比如都察院的王任重和沈藻。
  
  王世贞和张居正的关系从好友走向陌路,今日王世贞甚至公开反对过张居正几次,这自然也影响了沈一贯和申时行的关系。
  
  “肩吾兄,汝默兄今日来,是和我商议会试的事情。”
  
  苏泽打了圆场,说明了申时行的来意,尴尬的气氛消散了一些。
  
  “恭喜两位兄台了。”
  
  沈一贯语气中充满了羡慕。
  
  身为读书人,谁不想要做一任考官啊!
  
  大家都是千辛万苦读书出头的,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主宰几千名考生的考官,这想想都让人兴奋。
  
  申时行却苦着脸说道:
  
  “我问过翰林院的前辈了,这阅卷可是个苦差事啊。”
  
  苏泽也点头。
  
  申时行说道:
  
  “礼部的同僚告诉我,这一次会试人数超过四千人,阅卷压力之大超越历代。”
  
  沈一贯也倒吸一口气:“这么多?”
  
  他们这一届的会试,总共才3000多人,如今已经膨胀到4000人了?
  
  申时行说道:
  
  “说起来,还有子霖兄的功劳。”
  
  “这和子霖兄有什么关系。”
  
  申时行说道:
  
  “这一次广东、福建、浙江和南直隶的考生增长不少。”
  
  沈一贯疑惑道:“这和子霖兄的关系?”
  
  还是罗万化给了答案。
  
  罗万化说道:
  
  “这些都是沿海的省份,子霖兄推动开海,这些地方的考生赶考更方便了。”
  
  沈一贯立刻明白了,他说道:
  
  “是啊,当年我进京赶考,路上就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听说现在坐船去宁波老家,坐海船二十天就能抵达,确实方便多了。”
  
  参加会试是需要成本的。
  
  在这个时代长途旅行成本是高昂的,很多穷举人都是要借钱才能进京赶考的。
  
  发达的海运交通,还是方便了沿海身份的考生,他们不需要翻越难走的陆路,直接坐船就能来京师,而且还能节约时间,这自然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赶考热情。
  
  苏泽也没想到这个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