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83章 张居正的手腕

第383章 张居正的手腕

第383章 张居正的手腕 (第2/2页)

又或者在一些时候,稍微不那么顺从高拱的命令。
  
  这时候太阳落下去,张居正露出笑容。
  
  他在明远楼上,就是为了钓鱼。
  
  当然,张居正本来想要钓的是吕调阳。
  
  吕调阳被锁在贡院后也非常的焦虑,张居正做出这个成竹在胸的样子,就是想要让吕调阳来求自己,从而挖开高拱阵营的裂隙。
  
  没想到吕调阳没有来,却来了张四维。
  
  这让张居正更高兴了!
  
  吕调阳虽然是吏部侍郎,高党的核心人物。
  
  但是吕调阳已经快六十岁了。
  
  吕调阳也不是高党核心圈子成员。
  
  但是张四维是高拱除了苏泽以外最得意的弟子。
  
  也是高党的智囊,高党的核心骨干兼打手,还在文选郎这个重要的位置上。
  
  张居正觉得是意外之喜。
  
  正如张四维所想的,张居正也没有指望能获得张四维的忠心。
  
  但是只要张四维做出背叛高拱的事情,那张居正就能撬开更大的墙脚,最终让张四维成为自己的人。
  
  而且作为顶级人精,张居正也感受到了张四维对苏泽的嫉妒。
  
  嫉妒,这是最容易被人掌控的弱点了。
  
  张居正摸着胡子说道:
  
  “子维不用担心,过上两天,你我就能出去了。”
  
  张四维看向张居正,他还想要从张居正这边等到更多的承诺,却听到张居正的语气冷下来说道:
  
  “怎么,子维不信我?”
  
  张四维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压力,他连忙说道:
  
  “下官不敢。”
  
  张居正说道:
  
  “人都有自保的想法,以后子维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可以遣人来府上,本官会在这里见你。”
  
  说完,张居正将一个地址塞进了张四维的手里,然后就淡然的下了明远楼。
  
  张居正自然有自救的手段。
  
  他留在贡院,是不支持苏泽的奏疏,不想要让苏泽“搭车”通过这份分卷考试的奏疏。
  
  但是现在张居正也决定不想那么多了,张四维上钩,这次会试的收获足够大了。
  
  那就遂了苏泽的愿吧。
  
  ——
  
  三月五日。
  
  “号外号外!都察院上书,请求公布会试答卷!”
  
  “张阁老为保证科举公平,其长子主动放弃科举!并承诺永不参加会试!”
  
  四大报纸上,分别刊登出了这次会试的新闻。
  
  比起言官要求公布会试名次考前考生的答卷,后一则新闻才更引起了京师舆论的重视。
  
  这篇刊登在《乐府新报》上的文章,让京师读书人回忆起上次顺天府乡试的事情。
  
  上次张居正之子张敬修,参加顺天府乡试获得了第一名,那一次风波过后,张敬修主动放弃了会试。
  
  这件事被《乐府新报》翻出来报道。
  
  而张敬修也给《乐府新报》的报社去信,无论自己父亲是否在朝,自己终生将不会参加科举。
  
  而且张敬修还提出,可以和那些置疑本次会试有黑幕的读书人比试文章,如果对方能超过自己,那他就会代父亲保证,全家会辞官归乡!
  
  这篇文章刊登出来之后,巡捕营又出动,抓捕了两个团伙。
  
  这两个团伙,并不是真正参加科举的考生,而是京师一些破落文人。
  
  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加会试,但是炮制了很多有关科举的谣言。
  
  这帮无良文人,还专门找到了落榜的士子,向他们收取费用,承诺帮他们出头,让他们获得会士的资格。
  
  这其中也有不少落榜士子上当,被诓骗的银元高达数千。
  
  而一些叫嚣着地域不公的官员,似乎一夜之间就闭嘴了。
  
  这时候坚持反对的,就剩下殷士儋等寥寥数人。
  
  而紧接着,三月四日,首辅高拱也上书,坚持为张居正洗脱冤屈,认为本次会试没有弊案,请求皇帝公布会试前二十名的考卷,并同意苏泽的奏疏,下一次会试再分卷。
  
  这一次隆庆皇帝不再犹豫,批准了高拱和苏泽的奏疏。
  
  至此,本次会试的风波这才告一段落。
  
  三月六日,苏泽就从贡院出来,回到了家里。
  
  苏泽也看到了结算报告。
  
  【《科举分卷革新议》通过。】
  
  【在张居正的动作下,舆论反转,皇帝通过了你的奏疏。】
  
  【分卷科举成为定例,弥补了地域差距,减少了地域矛盾。】
  
  【八股策论并重的考试原则,也给大明选拔了更多优秀的人才。】
  
  【但更加重视策论的考试原则,也加剧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读书人的差距,寒门读书人出头的机会变少了。】
  
  【国祚不变。】
  
  【威望值不变】
  
  【剩余威望:720】
  
  看到这个结果,苏泽也只能叹气。
  
  任何一个国策,都是有利有弊的。
  
  正如殷士儋所反对的那样,越是综合性的考卷,越是会造成寒门弟子的困境。
  
  要写出一份好的策论,不是光读四书五经就行的。
  
  需要引经据典,就要读史书。
  
  要了解当朝的政治局势,需要订购报纸,阅读当朝名臣的文集。
  
  穷苦的读书人,连教材都买不起,不要说这些书籍了。
  
  苏泽叹息一声,这也是个两难的选择。
  
  如果继续重视八股文,那最后科举就会和明末和清末那样,选拔出来的都是死读书的书呆子,那对于国家来说也是灾难。
  
  自己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发展,想办法弥补差距,给寒门读书人更多的机会。
  
  可如果不改革,地域矛盾就能将大明给撕了。
  
  这两京十三省的担子可真不轻啊。
  
  苏泽走出贡院,就见到了正在等待自己的徐渭。
  
  见到徐渭,苏泽有些愧疚。
  
  “文长。”苏泽想要开口,却不知道说什么。
  
  徐渭则说道:
  
  “东翁,放弃本次科举,是我本人的想法,东翁不必自责。”
  
  等到马车到了家门口,徐渭又对着苏泽说道:
  
  “东翁,徐某准备离开京师,剩下的聘金已经退还给府上了。”
  
  苏泽惊道:
  
  “青藤先生不准备科举了?”
  
  徐渭说道:
  
  “徐某也是想开了,这个岁数再考进士,实在是蹉跎光阴。”
  
  “原本徐某做官,是为了给胡部堂雪冤,东翁已经帮徐某完成了心愿。”
  
  “徐某也看清楚了,我这性子也不适合在官场。”
  
  “徐某准备去拜祭一下胡公,然后去云南看一看升庵先生的故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