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叶初棠制出水泥 (第2/2页)
“我今日选了三位幸运顾客,免费帮其洁面敷脸三日,旁人若看到有效果,应该会带来一些销量。”
不说盈利,只要能保证日常开销就成。
叶初棠给孙楚的杯子里添了些茶。
“辛苦你了,有个生意,我想和你一起做。”
孙楚一听有钱赚,眼神都亮了。
“什么生意?”
“我想做水泥。”
水泥的制作不难,比制琉璃还容易一些,只要找好原材料,就没问题。
叶初棠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她要建琉璃大棚。
户外不比城内,若用木头做主体,风吹日晒雨淋,用不了几年就会变形。
一旦木头变形,便会导致琉璃碎裂,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所以她打算用水泥桩来做主体,坚固又耐用。
至于柱子太粗,会影响透光性,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孙楚上下看了叶初棠一眼,怀疑地问道:“你穿越之前,将必备技能都学了一遍吧?”
叶初棠被孙楚的话逗笑,“差不多,你就说这生意做不做吧?”
“当然做,水泥关乎民生,只要让人知道其作用,就不愁销量,赶紧将制作过程告诉我,我得好好规划一下,分步骤制作,以防有人偷师。”
“你一个人做不了整个北辰国的水泥生意,掌握关键原材料,用经销商的方式来推广。”
说完,叶初棠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孙楚。
纸上写着水泥的原料,和制作过程。
然后指着“熟石膏”说道:“调和水泥的时候,若没有加熟石膏,水泥会凝固得很快,所以你只要掌握这个,便没人能偷师。”
孙楚点头如捣蒜,“此主意甚好。”
可当他看完纸上的内容,一脸无语。
“你这制作过程写得也太粗略了,有原料却没有精细配比,有火候却没有烧制时间,还有水泥固化的熟石膏用量,也没写清楚。”
叶初棠也知道自己写的有些粗略。
但她查到的资料就这些。
“咳咳,那就劳烦孙公子多费心多试验了,毕竟赚钱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孙楚想想也是,“既然要我多费心,那这次就四六,我四你六。”
叶初棠并没有立即反对,而是让孙楚认清事实。
“如果你不想继续合作,别说四六了,就是六四也行。”
孙楚吓得连忙摆手,没脸没皮的嘿嘿一笑。
“三七挺好,以后都是三七。”
他的目标不是赚多少银子,而是要让自己的商业帝国能渗透到任何地方。
靠自己,他是做不到的。
但和叶初棠合作,很有希望能达成愿望。
叶初棠满意地点了点头,提醒道:“盖琉璃大棚需要水泥,你尽快将其做出来。”
“我倒是想快点将水泥做出来,但大雪下了一日又一日,路都已经被封了,我去哪弄粘土和石灰石?”
“给我两日时间,我会将原材料给你。”
“行,我先准备其他的。”
两人商量完,孙楚就起身告辞了。
叶初棠找祁宴舟打听烧制盘碟碗的土窑后,知道了哪里有粘土。
石灰石是一种很常见的矿石,并不难找。
但因大雪封路,没办法运进城来。
可运原料对叶初棠来说,不算难事。
她让祁宴舟在天山郡的城北租了一间废弃的宅院,当做放置粘土和石灰石的仓库。
至于所需的铁矿石,直接去铁匠铺收集铁屑废渣就好。
和水泥用的熟石膏,是由半水石膏高温炒制而成的,原料可以买到。
两日后,孙楚拿到了制作水泥的原料。
而芙蓉堂那三位“幸运顾客”的脸,因用了洁面和药敷,效果显著,让生意好了些许。
孙楚的执行力很强,只用了五天时间,便做出了水泥。
但想要量产,得先做几个窑炉,需要几日时间。
叶初棠也不差这两日,由得孙楚折腾。
她刚将人送走,陈家母女就造访了。
陈若云在祁家休养了一个月,身体已经大好。
但她之前病得太重,想要完全恢复,还得再休养两个月。
若不是大雪封路,母女俩已经出发回临州城了。
两人今日来找叶初棠,是为了感谢她送去了祛疤膏。
陈夫人感激地向叶初棠行了一礼。
“祁夫人还在坐月子,我不该来叨扰,但受你恩惠,不得不来感谢。”
陈若云双手抱拳,深弯腰行礼。
“多谢祁夫人送我祛疤膏,效果很好。”
她身上的伤疤不计其数,并不介意多一道。
但女子都爱美,若能消除疤痕,她也是乐意至极的。
叶初棠连忙将弯腰的两人扶起来。
“二位无需多礼,对我而言,祛疤膏不过是一笔生意。”
言外之意,祛疤膏是要花银子买的。
陈夫人知道祛疤膏难寻,一般是宫廷的御用之物,有钱都买不到。
“不管如何,都要多谢祁夫人的药。”
说完,她问道:“祁夫人,我和小女已经在祁家住了一个月,一切开销都由祁家负责,该清算一下了。”
陈奎这次来,不仅带来了叶初棠所提的诊金,还留了二百两给陈夫人。
让她付所花的所有开销。
叶初棠点了点头,回卧房拿来账本。
“陈夫人,您和陈姑娘所花祁家的每一笔,都记在了账本上,您看看是否有出入,我去给您拿算盘。”
说完,她就离开偏厅,去找金枝。
金枝虽然学会了算学,但她也经常用算盘。
陈夫人打开账本,简略地翻了翻。
见薄薄的账本几乎记满了,有些心惊。
但她更多的是庆幸。
她不喜欢欠人,账算得越清楚越好。
可当陈夫人看到每一笔账下的金额时,脸色顿时不好了。
陈若云察觉到母亲的表情有异,连忙问道:“娘,怎么了?这账本有什么问题吗?”
她虽文武兼备,但对掌家一窍不通,就连日常所用之物的售价,也不清楚。
所以,她看不懂账本,也对价格没概念。
陈夫人摇了摇头,“账本没什么问题,只是娘没想到会花费这么多,你爹留下的银票,怕是不够用。”
陈若云虽然对银子没什么概念,但她知道父亲留下的二百两是非常多的。
毕竟她一个月的月俸折算下来才十六两。
除去用度,一年存不下五十两。
“娘,祛疤膏多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