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阅读 > 抗战:人称侄帅,我来主宰黄埔系 > 第179章 各部作战决心,鬼子意图

第179章 各部作战决心,鬼子意图

第179章 各部作战决心,鬼子意图 (第2/2页)

三个师接连对第三师团进行打击,双方陷入到激烈攻防战中。
  
  小鬼子第三师团目前伤亡不断增加,他们这里作战可是没有任何优势。
  
  等到天色变得漆黑下来后,第三师团长藤田进,第七师团长园部和一郎迅速取得联系。
  
  两名师团长携带参谋人员返回城内,他们要商讨后续作战计划。
  
  毕竟他们可是有绝对优势,但是始终都没有办法迅速打出战果。
  
  这让两名师团长可是无法接受,他们想要速战速决,从而完全解决78军部队!
  
  晚上七点多,天色一片漆黑,苏省北岸江防阵地激战还在继续。
  
  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此起彼伏,随着各种炮弹发射出去,四周变得明亮起来。
  
  江南区域的波田支队,上万人部队正在快速渡江。
  
  等到他们全部渡江后,自然要对荣一师进行歼灭作战了。
  
  而在皖省盯城区域,此时这里可是集结有绝对重兵集团作战了。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筑桐目前可是得到了指挥权,他亲自下达了作战命令。
  
  11集团军司令,委任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作战。
  
  31军,57军,199师,新编第八师,荣二师五万左右部队,全部归属李鹤龄统一指挥。
  
  这些部队进驻到盯城区域,全力进行防御,以拦截小鬼子16师团、18师团通过这里推进到苏省。
  
  同时第十军,59军则是四万多部队,负责展开侧后打击,牵制小鬼子部队。
  
  随着各路援军部队不断推进,目前皖省淮河以南区域,陆续集结九个师又一个步兵旅,接近十万人部队。
  
  其中兵力最多的,自然有着两万多部队的59军。
  
  而实力最强的,则是第十军,他们可是有着不错的武器装备!
  
  16师团,18师团虽然得到了一系列加强,但是面对这些部队拦截。
  
  别说攻占盯城了,就是想要突破,都是不可能的。
  
  “这是我们刚刚得到的消息,侄帅亲自带队在扬城内作战。”
  
  “我们面前的这些小鬼子,想要迅速推进到苏省,以切断侄帅部队后路。”
  
  “现在我们要全力固守阵地,黔军新编第八师就算打光了,也不能让小鬼子从我们阵地突破。”
  
  “友军阵地被突破,我们也要拼死拦截小鬼子,绝对不能让他们到苏省。”
  
  新编第八师的阵地上,师长蒋培蓄脸上表情严肃,直接下达命令说道。
  
  “是,师座。”官兵们大声作出回答。
  
  新编第八师也是属于黔军部队,现在被抽调过来,对于他们来说,可是难得机会。
  
  之前他们无依无靠的,现在能够与何明第二军团并肩作战,他们求之不得。
  
  上到师长蒋培蓄,下到普通战士,他们都想要抓住这次机会。
  
  他们要拼死作战,从而争取能够编入到第二军团战斗序列!
  
  而在57军的军部中,军长缪辉琉基本上不用下达命令。
  
  常摁多111师、霍首义112师已经作出了死守阵地的决定。
  
  他们知道,要是没有何明,就不会有现在的57军。
  
  正是因为何明一次次伸出援手,他们才能安稳从前线撤回来,并且顺利得到补充。
  
  可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57军上下知道小鬼子的企图。
  
  他们上下官兵没有喊出任何口号,但是他们却在用实际行动,来作出了回答。
  
  那就是任何小鬼子,都别想从他们这里突破,从而推进到苏省!
  
  何明的刷脸,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要是寻常作战的话,这些部队可不会如此卖命的!
  
  而他们的举动,也是在影响着其他部队。
  
  荣二师,199师等部队,纵然有不小伤亡,但是同样是在死战不退。
  
  老实人郑桂庭,还是给老同学何明面子的,其部队是小鬼子主攻方向。
  
  面对小鬼子波浪式战术冲击,他们可是没有任何退缩!
  
  至于第十军部队,更不用说了,其独立37旅是黔军部队。
  
  徐原泉等人也是想要紧紧抱住何明大腿,自然会全力展开作战了。
  
  刚刚来到战场的59军,更是展现出顽强作战能力,他们急行军驰援过来。
  
  来到战场后,他们没有休整,就迅速组织部队猛攻。
  
  军长张荩忱,可是不愿意错过任何打鬼子的机会。
  
  “军座,这里的情况和其他战场完全不同。”
  
  “这里有湘军部队,黔军部队,黄埔嫡系部队,黄埔旁系等部队。”
  
  “但是这些部队,却是能够完全团结到一起作战。”
  
  “这样的情况,真是让人不可思议啊。”
  
  59军军部中,李副军长来到了张荩忱面前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